包头市中心医院 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综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认为通过细心全面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DA)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动脉粥样物质的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患肢有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严重的肢体缺血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其致病因素多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伴随着老龄化的到来、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成为世界上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微创、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的有点,已成为诊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展方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9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9例患者,男21例,女8例,年龄46~72岁,平均68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14个月。29例患者均有下肢缺血表现,和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其中静息痛10例、足趾溃疡2例。经MRA及下肢动脉造影检查(DSA)明确了病变部位及程度,其中股浅动脉狭窄闭塞16例,股腘长段闭塞11例,左髂动脉闭塞合并肾下腹主动脉扩张2例。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冠心病、其中伴房颤者5例,陈旧性心梗2例,伴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70%患者有吸烟史。术后29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ASO患者多伴有多种基础病,加之手术风险大,费用高,病人大多都会思想负担重。通过与患者和家属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社会等因素,主动收集资料,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适当的解释,有的放矢地决患者的具体问题,对患者进行心理调适,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另外,介入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手段,特别对于初次接受治疗患者更为陌生,此时术前宣教更为重要,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途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可能副反应及应对措施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与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1.2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严格控制血糖的原则进食,并根据患者的口味调节饮食,使病人的营养状况达到最佳。
2.1.3皮肤护理
长期卧床或强迫体位的患者,应注意受压皮肤的护理,患者如有破溃或坏疽,应定时更换敷药,使用抗生素类药膏外涂,避免使用热水袋和热水泡脚。
2.1.4术前常规指导
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在术前指导患者绝对戒烟、戒酒,保持理想体重;因患肢缺血疼痛,病人长期休息不好,术前应给予镇痛催眠药物,帮助患者充分休息,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的卧床生活;讲解术前备皮,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相关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术中护理
2.2.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配合医生做好术区消毒,并对使用材料进行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细微变化,并细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平复患者紧张情绪,顺利完成手术。
2.3术后护理
2.3.1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24~48小时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意识、呼吸、皮肤、巩膜的动态情况,特别是血压不稳的患者,应每小时1次血压监测,并按照医嘱补充足够的血容量,防止低血压。对术前心功能较差者,应将每日输液总量用输液泵24小时均匀输入体内。密切监护心电变化,如遇患者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急救措施。
2.3.2术后的卧位及饮食护理
术后宜将肢体平放,禁忌过分屈膝,为了减少吻合口的张力,循序渐进活动肢体关节。指导患者床上使用便器排便,卧床期间加强巡视、观察,协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及皮肤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2小时后床上活动,24小时后下床活动,应避免做下蹲及增加腹压的运动;术后鼓励患者适量饮水,利于造影剂的排泄。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且容易消化的的饮食,如无蛋黄鸡蛋、脱脂牛奶、鱼、蔬菜、水果等,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的饮料,如酒、浓茶、咖啡等,特别是伴有冠心病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应告诫病人严格戒烟,因烟中的烟碱和尼古丁可使血管痉挛,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使手术成功率降低。
2.3.3术后穿刺点护理
准确的压迫是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护理的关键。术后压迫穿刺15-20 min后给予加压包扎,使用0.5~1kg盐袋压迫动脉穿刺点6小时,注意盐袋不可移动,并保持敷料干燥。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和用力排便,以免腹压加大导致穿刺点出血。术后6小时接触加压包扎,术后12小时拆除绷带,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压迫至术后24小时,同时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敷料,并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以防术后感染发生。
2.3.4术后术肢护理
术后要严密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情况,通过左右下肢对比进行判断。包括足趾的颜色、温度、运动及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测下肢有无疼痛、肿胀和感觉障碍出现,并作详细记录若发现肢端青紫、发凉、疼痛、动脉搏动消失等,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冬季时,患肢注意保暖,以防寒冷所造成的血管痉挛,必要时遵医嘱给血管扩张药物,但不能将热水袋直接置于患处,以免烫伤。
2.3.5排便的护理
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肠胃蠕动功能减弱及术后长时间卧床,易导致大便干燥,造成排便困难,因此术后指导患者进易消化食物,适量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并嘱病人如感到大便困难,不可过度用力,可应用通便药物,防止心脏意外。
3出院指导
3.1戒烟戒酒
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常都有吸烟史,患者往往难以戒烟。应反复告知患者吸烟对血管危害的严重性,促使患者尽早戒烟;酒精不仅对精神系统和肝脏有害,还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要严格戒酒。
3.2功能锻炼
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劳逸结合。要经常进行足部运动,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3.3饮食指导
饮食应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引起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4门诊复诊及用药指导
术后一个月复诊,按医生指导进行服药。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现象,有情况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9
[2]张金山.现代腹部介入放射学[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7
[3]陈敏,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8):953
[4]王建华,王小林,颜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
论文作者:贺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闭塞论文; 动脉硬化论文; 下肢论文; 动脉论文; 术前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