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味地黄丸的滥用浅释六味地黄丸的规范使用论文_潘等龙

从六味地黄丸的滥用浅释六味地黄丸的规范使用论文_潘等龙

摘 要:目的:浅释六味地黄丸的规范使用。方法:文献总结归纳。结果: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小儿“五迟”“五软”、肾怯失音,神不足, 目中白睛多, 面色苍白、以及其他年龄所见的肝肾阴虚证。结论:六味地黄丸显著疗效发挥的前提是准确辨证。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规范使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不断提升,各种保健产品进入百姓生活,其中六味地黄丸也作为一种保健品开始进入老百姓的视线,不少老人长期用六味地黄丸以期延年益寿,有不少男性已然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了补肾壮阳的良品。还有的中老年人,只要腰酸腿疼,就自行诊断为肾虚,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来“强身健体”,甚至有家长给孩子服用六味地黄丸来增高。更是有人把它当作降糖药,用于防治糖尿病。不难看出,有些人已经走入了把六味地黄丸当作“养生保健品”的误区。六味地黄丸作为一味中成药自有其卓著的疗效所在,但并非像保健品一样可以人人服用。

1 六味地黄丸概述

1.1 出处

在祖国医药中,六味地黄丸为滋补肝肾的主要药方,来源于宋代儿科著名医学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原方名并不是当今众所周知的六味地黄丸,而是地黄圆(丸)。后世医家薛己在他所著的《正体类要》中才正式把地黄圆改名为六味地黄丸,一直沿用至今。

方名之所以用“六味”,并不是人们所知道的酸、苦、甘、辛、咸、淡,而是说本方是由三补三泻之六味药物组成;“六”字,还包含着一种较为深刻的含义,《说文解字》说:“六,易之数,阴变于六”在筮法及求爻定卦时说,如果数目变为九,就称为老阳,如果变为六,就称为老阴,正因为“六”为老阴之数,所以用“六”代表本方是补阴之方。由于本方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故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1.2 方解

1.2.1组成

熟地黄24克 山萸肉12克 山药12克 泽泻9克 牡丹皮9克 茯苓9克

方中各药之比为:地八淮萸四丹苓泽泻三,即: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8:4:4:3:3:3。

1.2.2功用

滋补肝肾。

1.2.3主治:治肾怯失音,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苍白等,为滋阴补肾,治小儿“五迟”“五软”之专剂,但经历代医家验证,证实本方不仅可治疗小儿病症,更可以用于治疗其他年龄所见的肝肾阴虚证。

1.2.4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与血都是人体阴液的组成部分。肾中精气旺盛,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中血液盈满,有借于肾精的荣泽。故有精不泄归于肝则为血,血不耗藏于肾则为精之说。

2 关于六味地黄丸滥用的几个错误观点

2.1“腰痛”就是肾虚

并非所有的男性“腰痛”都是肾虚所致,还可能是其它内伤所致。同时要指出肾虚服用六味地黄丸就并不一定适合,因为肾虚有阴阳之别,六味地黄丸的主治只是肝肾阴虚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六味地黄丸可以壮阳

六味地黄丸不可以壮阳,组成六味地黄丸的六味药物无一味具有壮阳作用。

2.3 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增高

导致身高矮小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六味地黄丸只对肝肾阴虚所致的身高矮小有一定的疗效,因此身高矮小不能随便乱吃药,要在医生的辨证之下结合病情用药再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才会取得一定效果。

2.4中药没有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许多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服用六味地黄丸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这是错误的观点。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也会有其不良反应, 因为方中组成药物以滋润为主,久服或过服,易滞脾碍胃,造成脾胃失和影响食欲,脾受湿困还易致脾虚泄泻。体质较好或湿热较重者,服用后还会严重上火,并且还会加重内热,影响消化功能。阳虚之体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无疗效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剧虚损程度。

3 如何正确使用六味地黄丸

3.1运用中医理论正确辨证

本方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证。临床应用主要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1]。

3.1.1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头晕、耳鸣、两眼视物昏花、健忘、胁痛、腰膝酸软、脚后跟痛、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低热(腋下体温在37~38℃)或五心烦热(手足心及胸前区感到烦热不安)、两颧潮红(两颧午后或夜间低热泛红,有热自骨向外透发的感觉)、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

舌象:正常人舌象的主要特征为舌体柔软灵活,舌色淡红明润,舌苔(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质)薄白均匀,舌质干湿适中,简称“淡红舌,薄白苔”。肝肾阴虚证的舌象为整个舌体或边缘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舌苔少。

脉象:正常脉搏的形象特征为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成年人)[2],肝肾阴虚证的脉象为细数。

3.2 用法

取蜜丸9克左右,于饭前空腹用淡盐水送服,因咸味入肾,用淡盐水服药有引药入经之意,又因为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证,走下焦。故饭前服用可使药力直入下焦。对于胃肠功能不佳的患者可将蜜丸9克左右加水约250毫升,煮熟后连药带汤服用,但若为浓缩丸或水丸用此法则会降低疗效[3],故不宜用此法,建议服用六味地黄汤煎剂。病轻浅者可徐徐图之,宜用丸剂,病重或病势较深者当急图之,宜用汤剂,汤剂宜久煎,服用剂量遵从医嘱。

3.3使用注意:脾虚泄泻者慎用,“虚不受补”之体,脾胃虚弱之人,大剂量服六味地黄丸,会出现损伤脾胃的现象,纳差、便溏、消瘦等症状也会相继出现,所以要辨证施治,对症用药,“有是症用是药”。

总之本着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上述各类疾病的表现只要符合肝肾阴虚者,即可运用本方以达到缓解和治疗部分症状的目的。

4 结语

六味地黄丸历经百年的临床应用,它卓著的疗效世人皆知,但是我们在应用的时候不能滥用其药理作用,而要认真辨证之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1-196.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5-130,143-149.

[3]晏军,白利霞,田永康.六味地黄丸[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76.

[4]尚炽昌.六味地黄丸[J].家庭医学,1997,16:24-25.

论文作者:潘等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从六味地黄丸的滥用浅释六味地黄丸的规范使用论文_潘等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