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户对接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_张颖

小农户对接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_张颖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菏泽 274400

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准确把握小农户的生产特性,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对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小农户经营的分散性、弱质性等特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了解我国小农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小农户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发展困境,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充分发挥小农户的生产优势,推动我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小农户;农业现代化;现实困境;对策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多元主体提供农业杜服务,推动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机衔接。2019年两会期间,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又一次被重点关注,这是新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的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群体,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对接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仍有2.2亿农户,其户均经营规模只有0.5公顷。小农户数量多且长期存在的事实一时难以改变,这是由中国的土地资源禀赋决定的。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是典型的人多地少、资源差异大和农民兼业情况普遍的国家,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既要学习国外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又要准确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的自身优势,寻求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由此决定,我国的农业发展不可能走美国式的大农场模式,也不可能与东亚式的小规模农场模式相等同。

二、小农户对接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困境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小农户成为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单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取得新进展。同时,应当清楚认识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人多地少、资源禀赋差异大、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把小农户纳入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合理对接变得尤为重要。那么,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衔接又存在哪些困境?

2.1 小农意识阻碍农业规模化经营

以分户为经营模式的小农经营方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具有明显的分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的特征。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是确立了以小农户家庭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多年的家庭自我生产方式再加上我国历史上农民饱受地主的剥削,更是让农户把分产到户的土地视为家庭珍宝,强烈的土地占有意识和保守的心理让农户不愿意对土地进行流转。而且随着“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收入模式与经营结构的出现,让小农户家庭在不荒废农田耕种的基础上,可以更多地选择进城务工,家庭的农业土地不仅可以为农民家庭提供收入来源和就业保障,还保障了他们进城失败的返乡退路。土地和农业仍然是我国数以亿计的进城农民工的重要依托,农业生产收入对于农民家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长期的农业家庭经营,容易形成保守心理,制约小农户对新的政策和方针的理解,导致其在获取不到更大利益时,是绝对不会主动出让家庭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

2.2 农村劳动力流失,老龄化加剧,

随着改革开放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和迁移。据“我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报告,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67亿人,其中1.05亿人是农村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分别是城市的1.69倍和2.3倍。大量的中老年在家务农,形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农村社会长期存在,并逐渐发展稳定下来。留守农村的中老年人一般以耕种自家的承包地为主。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农村劳动者老龄化趋势严重,老年人不仅在重体力环节力不从心,在思维观念上也存在滞后性,导致在农忙时期进程务工的人员不得不回乡进行农业生产。而且老年劳动力在年龄、观念、知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制约性,不利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从而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更新和推广。

2.3 农地流转补贴政策不健全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在此背景下,农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解决我国农村人口流失、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地流转补贴政策是农业补贴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在短期有一定作用。然而从长期发展来看,由于政策的不健全和配套措施的缺失,一些偏离政策初衷的问题就会逐渐暴露,且有可能愈演愈烈。其主要表现为:流转补贴政策实施后,农地需求变得更有弹性,更多资本将投向该领域,这使得流转价格容易出现溢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地流转补贴政策短期内的流转溢价有利于农地转出方从流转补贴政策实施中获益,即转出方能够借助流转补贴政策进行流转价格寻租。而且溢出的价格还会对中小规模的经营群体进行挤压,让缺少资金支持的群体无法享受到流转补贴,大规模经营主体以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就形成了对中小规模经营群体地挤压。

三、推动小农户对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策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小农户家庭经营的优势,弥补不足,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合理衔接,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条件差异大,决定了我国农业在空间上存在的明显地域性。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党和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战略规划,打造地区特色优势农业,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小农户的效益和竞争力。我国更适合走“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路线,在不同地区,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东部地区基于区位优势,小农户转型应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外向型农业。中部地区应以农业资源优势和粮食主产区地位为主,小农户以高品质、高产出的粮油生产为主。西部地区应以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为主,发展其区位优势农业。

3.2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服务主体

随着城乡户籍制度的打破,农村劳动力流失和老年化加剧,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来改变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变得尤为重要。新型服务主体是提供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文化水平、科学技能、开放思想观念等素质的农业服务,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服务方向,并以此作为动力主要来源。由于我国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比较分散,自身发展受到限制,他们无力提供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水利设施,也难以解决农业生产合作中存在的搭便车问题,更无力以单独在市场上购买社会化的农业服务,只有由基层村社组织来承担和提供农业服务,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农户发展。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基层组织不仅不能弱化,还要加强,以发挥其积极的服务功能。为此,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基层组织要建立有效的民意收集和表达制度,让上层的政策能顺利到达农户,让农户的意见上达无阻,高效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推动土地调整与连片以利于机械化耕作等。二是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支持更多具备提供高端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主体进入农业服务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人才队伍,为小农户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只有如此,小农经济才能适应社会生

3.3 完善农地流转政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健全土地流转政策,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同时,在规模发展中要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能以一个标准来统筹不同地地区发展。到2035年,我国农业从业劳动者比重有可能下降到15%以下,农户平均经营规模还会扩大,但是,总体上看我国仍然以小农户经营为主。在人均耕地扩大的情况下,推动小农户进行农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让农户在进行土地流转时,能更好地保障切身利益,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二是要突出重点,找准方向,从我国区域间差异大的实际国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土地规模经营;三是主动引导和利用农户分化的趋势,建立以农耕者为主体的土地流转和经营制度,同時把培育核心农户和职业农民的工作抓紧抓好。

现阶段我国小农户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小农经济的属性,但我国以小农户为主要农业经营单位的国情一时难以改变。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必定要立足国情和区域发展的差异之上,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模式,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小农户转型升级,逐渐向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农业为发展助力来解决“三农问题”,从而实现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蒋永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农户发展[J].求索:2017(12):59.

[2]杨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J].农业经济问题,2016(7):65-66.

[3]肖玮萍,李春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背景[J]. 高等农业教育,2018(04) :118.

[4]贺雪峰.保护小农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J].思想战线,2017 (2) : 101-111.

[5]耿羽.我国小农户经营的合理性以及现代化路径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5):69-70.

[6]尚旭东,朱守银.农地流转补贴政策效应分析--基于挤出效应、政府创租和目标偏离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17 (06):49-53.

论文作者:张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小农户对接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_张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