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类新文明——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与自然论文,协调发展论文,人类论文,新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曾指出:“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这一至理名言从反面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人具有这种受动性,同时又具有能动性,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去认识变革利用自然;人类既使自己异化于自然界,成为自然界的对象,同时又把自然界当作自己的对象,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人与自然这种互为对象、相互作用的关系,正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关于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最基本特征。这一对象性关系决定了人必须首先顺应自然界,然后才能利用自然界,超越了这种关系,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人类借助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利用自然,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然而,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开始藐视大自然,企图征服大自然,“陶醉征服自然的胜利中”。人类对自然界的强大干预超过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了始料未及的恶果:自然界不堪忍受人类的掠夺和蹂躏,频频亮出黄牌,一连串的报复和惩罚接踵而来,生态危机已降临人间,并威胁到整个人类命运。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迫使我们赶快猛醒与反思,人类当务之急——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建立一个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标志的人类新文明。
一、现代文明成就与生态环境危机
人类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更创造了极其辉煌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的程度,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发生了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与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飞跃,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19世纪70年代发生了以发电机的发明和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为中心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这次革命,创造了比第一次技术革命大得多的生产力;20世纪40年代,发生以原子能的释放和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问世与应用及空间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使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类能探索太空、极地探险、移植基因、模拟智能。……
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跨入了工业文明。工业革命以来的短短两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然而,科技革命在为人类带来财富和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震惊世界的公害频频出现。1930年12月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地区,工厂排除的有害气体使数千人呼吸道发病,60多人死亡;1952年12月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1954年至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的“水俣病事件”等等。现在环境污染已波及地球上每个角落,南极企鹅、北极海豹的体内已检测出多氯联苯和DDT农药的残毒。 由于石化燃料的燃烧,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并形成酸雨和温室效应。酸雨已波及北欧、北美许多地方,我国南方酸雨也较普遍,酸雨不仅对建筑物、金属制品及其他物品产生损害,而且危及生物的生存和人类正常生活,温室效应也对生物产生严重危害。汽车的轰鸣声及排除的尾气,造成了严重的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核电站排放的核废料造成了辐射污染。如今环境污染已扩展到宇宙空间许多废弃的飞行器散落空间,造成了空间污染。
自然界具有很强的再生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然而,这种能力不是无限的,超过了一定限度(生态阈限),自然界就不能自我修复了,环境污染的结果严重威胁着生物圈的存在,生态平衡遭到全面破坏,物种正在灭绝。据估计,目前物种消失的速度已达到每天一个种,这一趋势还在加快,到本世纪末可能有50万到100万种生物将在地球上消失。 如此下去,我们人类的命运将不堪设想。
二、生态意识觉醒与文明观念更新
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双向异化”的一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提高,人类能力的巨大发展,使得人与自然的异化达到顶点,自然界也反过来和人相异化。恩格斯早在100 多年前就发出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但这位哲人的话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当自然界对人的报复和处罚一再地、大规模地出现的时候,人们才被迫地不得不重视自然界和人相异化的事实。我们不能任其自发地异化、恶化下去了。面对如此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该是深刻反思的时候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迫切需要探究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在人类创造的技术圈与人类所处的生物圈之间建立起人类新文明。
我们面临的首要的问题应该是传统观念的更新,以往年代盛行什么“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等等诸如此类凌驾于自然之上有悖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旧观念应该彻底根除。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自然的主人”,我们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自然界中的各部分是协调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土壤、大气、高山、河流、植物、动物(包括人)都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统一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也具有生存权利。人类不应该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统治不了自然界,人类利用科技手段从环境中掠夺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环境当作垃圾桶,任意排放废物。这种不平等的生存权利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也就不可避免地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统一体的思想。
顺应自然而非征服自然。人的活动必须顺应自然界发展的趋势,人不能违背对抗自然界,必须正确合理对待自然界。但这种顺应不是消极地依附于自然界,而是人类依靠已经发展起来的巨大能力和获得的强大手段,有选择地引导自然界向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只要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的伙伴,正确合理地对待与利用自然界,而不是强行“征服”自然界,自然界也会友好地对待人类,否则,自然界即使被强行“征服”了,但它也会“愤起反抗”,施暴于人类。历史上由于文明发展不当而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促使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古代位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巴比伦人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终于报复了——两千年前,漫漫黄沙使巴比伦王国在地球上消声匿迹了。作为世界文明摇篮之一的我国黄河流域曾是那般林木茂密、富庶繁荣,可而今,中华民族这条“母亲河”却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曾经孕育了灿烂文明的黄土高原林木稀少,沟壑纵横,已经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我们应该吸取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人类征服不了,也不能征服自然。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对自然界是从“服从自然”到企图“征服、统治自然”再到“顺应自然”。实质上顺应自然是服从自然在新的基础上的“复归”既包括人服从自然,也包括自然服从人,是“双向服从”。我们提倡的新文明应是人类自觉地服从自然,即人类全面地按自然规律对待自然界,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决定了人必须首先顺应自然,然后才能利用自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这种“利用”是为了有利于自然界的均衡发展而不是为了征服、统治自然界。
三、生态平衡对策与现代文明展望
现代文明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如何建立新的平衡——即如何建立人类新文明,已经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问题。
首先,应该把资源补偿与生态平衡结合起来,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与永续利用资源作为一项长远发展战略。关键的是要将资源纳入再生价值运动体系中来,把资源推向商品市场,实行有偿使用。把资源这笔巨大财富切实而不是象征性地收归国家所有,彻底摒弃所谓自然无价、无限、可任意取用的错误思想;同时,实行相应的资源核算与补偿政策,把资源耗费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以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的生态良性循环。
其次,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我们反对那些无视生态平衡、经济至上、对环境采取单纯索取的做法,而应该“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保持环境,造福人民”。一切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将防治污染和公害的设施与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以促使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再次,把现代科技开发与环境治理结合起来。科技革命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了危害,我们依靠科技手段恢复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我们应大力研究开发仿生技术,利用生物来防止污染,优化生态环境;我们还应学习生物界的食物链的循环方式,使工业排放物“资源化”,开发再循环型的工业技术。总之,我们应推行有利于环境的技术政策,推行低污染、无污染和治理污染的新技术,大力发展生态科技,使科学技术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和自然带来光明的未来。
人类历史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发展所付出代价实在是太惨重了。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自然对人类文明的约束。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也必将导致人类文明的衰落。
今天,一个环境保护的呼声正在席卷全球,它冲击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我们必须从习惯于注重单项效益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转变;从习惯于运用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向法律、经济和行政三种手段并用转变;从习惯于侧重于工业污染的防治向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三项并重转变。从而树立“大环境观”。
当今英国著名女科学家安娜·兢法伦指出:世界将迎接第三次人类革命,这一革命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必须改变生活方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使资源的补充再生产和消耗率得以平衡,并减少对环境污染,达到使地球能够吸收、消化污染的水平。伴随着第三次人类革命的到来,人类必将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自觉地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人类新文明。
带着辉煌的成就和切肤的创痛,人类文明将步入一个崭新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