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全面革新的老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挝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位于印支半岛北部,北部与我国云南省交界,东部毗邻柬埔寨,西部和西北部分别与泰国、缅甸相接。面积23.68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云南省面积的2/3),人口484.2万(1997年)。1975年12月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老挝人民革命党成为执政党,领导老挝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老挝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初步发展时期
老挝人民革命党最早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1972年2 月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时老挝形势发生了对老挝人民革命党极为有利的变化,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正处于胜利的前夕。二大通过的政治纲领中规定:“在全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为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准备一切必要条件,把老挝建成一个和平、独立、民主、统一和繁荣的国家。”在老挝人民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1975年10月,老党召开了二届三中全会,宣布:“老挝已经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并开始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指出,老挝当前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即“消除买办资本家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改造个体经济,建立和发展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将“以农业合作社的形式,逐步将分散的、落后的小农业转为社会主义大生产”。
在这个时期,由于缺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老党采取了全面照搬苏联模式的办法。着重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即改造旧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这个政策的指导下,对原有的私营工厂和企业实行国有化或公私合营,国家垄断商业,禁止私商搞贸易,限制粮食买卖。在农村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强迫所有的农民都要加入农业合作社。在统战方面也有过激政策,强行对旧军政人员、工厂企业主和知识分子进行政治改造,造成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外流。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只同苏联等少数社会主义国家有经济往来。这一系列急躁、盲目的政策,严重地脱离了老挝本国的实际国情,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它严重地挫伤了工商业者、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造成了生产力的倒退和生产关系的破坏,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使老挝的经济陷入困境。
经济状况的恶化,使老党开始对本国国情进行重新认识,对其所执行的急于过渡的政策进行调整。在1979年11月召开的二届七中全会上,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丰威汉提出党的干部在进行生产关系革命中,要“考虑到目前老挝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承认“急于消除资产阶级私有经济将造成生产力下降”,并指出当时的价格、工资制度违反客观规律的问题。1982年4月召开的党的“三大”和1984年8月召开的三届六中全会,都对老挝的国情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老挝的经济,总的来讲是“自然性质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二届七中全会以后,老挝党推出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如进行价格、工资、货币等改革,放宽私商经营范围等。自1984年起,逐步解散农业合作社,开始进行家庭承包试点。
纠正一些偏激的认识,对部分政策进行调整,这一举措符合当时老挝的国情,使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粮食产量由1976年的60万吨,增至1985年的154万吨。教育、卫生、商贸工作也得到恢复与发展, 人员外流减少,国内局势基本稳定。但老挝人民革命党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针并未根本得以改变,如老挝党“三大”仍突出强调“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走上社会主义,是老挝革命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这一路线和目标脱离老挝实际,容易导致不经过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单纯在政治上和经济成分上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倾向。结果是“一五”计划未完成,工农业生产依旧徘徊不前。到八十年代中期,老挝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是唯一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的东南亚国家;1985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5%,但效率低下,粮食总产和单产均居亚洲最低;工业总产值约占国民总产值的10%,是世界最低的,甚至连日用工业也不能自给。①
革新开放,探求新路
1986年11月老挝党召开了“四大”,这是一次被认为是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会,会议重新认识了老挝的国情,纠正了过去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思想,明确地体现提出了要“革新开放”的方针。凯山·丰威汉总书记的政治报告,以客观、诚恳、坦率的态度,对老挝党自“三大”以来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和政策作了全面、深刻的检查。他指出,“前十年,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犯了主观、急躁的错误,没有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想一下子消除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他要求党员干部“在制定政策、计划之前,要用马列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分析老挝社会和经济状况”。“四大”为“革新开放”扫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在坚持老挝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制定了1986年至2000年以及第二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这是老党首次提出“革新开放”的战略方针。此次,老挝进入了“革新开放”时期。
经过不断的认识和实践,至1991年3月党的“五大”, 老党的“革新开放”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政治方面,它重新认识了老挝的社会性质,认为老挝正处在继续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创造起码因素的阶段。要走向社会主义还需要经过几个较长时期的阶段。同时,把相关重大问题的提法作了修改,如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无产阶级专政”被“人民民主政体”所取代,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口号和目标修改为“建设繁荣昌盛的国家”。在从过去的实践中进一步总结与肯定了五项基本经验,即:党的正确路线是胜利的决定因素;民族国家内部的团结和睦是无敌的力量;依靠人民,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干部的作用决定路线的成败;发扬真正爱国主义精神和纯洁的国际主义精神。经济方面,认为目前老挝尚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逐步把自然、半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建立农林与工业手工业、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结构。为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经济,承认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与社会主义经济成份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同时改善政府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对外政策,主张加强与越南、柬埔寨以及苏联、中国的友好关系;奉行与本地区各国的睦邻和平共处政策,扩大与各国和国际组织的经济、科技、文化合作。②。
1996年3月,老挝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 “六大”重申了“五大”制定的革新开放路线,进一步完善了“四大”以来的革新措施和政策,“六大”的“政治报告”指出,老挝处于“党领导人民进入革命的新阶段,即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建设人民民主制度阶段”。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以老挝人民革命党为领导核心,继续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条件”。“六大”正式确立了以坎代·西潘敦为首的第二代核心领导。“六大”制定了下一步发展目标:即1996—2000年GDP平均增长8—8.5%,到2000 年人均收入达500美元,到2020年基本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经济、 社会发展和一定程度的现代化。继续强调,在发挥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积极作用的同时,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在改革实践中,国家主要是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促使外资投向优势产业开发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非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则放手私有化。在政府允许和鼓励下,不少拥有资金的个人纷纷办私人企业,而一再强调要巩固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即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却比例下降。
自1986年“四大”以来,老挝的“革新开放”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政治方面: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比较适合老挝国情,人民团结,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领导抱有信心。经济方面: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制逐步得到推广,城市经济活动日益活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截至1996年,有30多个国家在老挝投资,共612 个项目,投资总额为67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增长:1988—1990年,平均每年增长4.8%;1991—1996年平均每年增长6.4%;1996年增长7%,1997年增长7.4%。人均收入持续在近6年期间内以年平均3.8 %的相当高的增长率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200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300美元,1997年为400美元。1997年的粮食产量为180万吨,虽然还未做到粮食自给,但已有较大幅度的增长③。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完善,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60%下降到1996年的56.5%,工业产值从16.1%上升到18.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3.7%上升到24.6 %④。根据前财政部长赛宋番.丰威汉在“六大”的发言, 老挝首次做到了财政开支自给。外交方面:彻底改变了过去“一边倒”(只与社会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局面,积极主动开展外交活动,1997年7 月正式加入东盟,迄今为止,已同10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提高了老挝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
1997年7月,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相继爆发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一些政策失误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刚成为东盟成员的老挝,受到泰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经济出现倒退和恶化。1997年7月以后,随着泰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与泰铢直接挂钩的老币基普顷刻如脱缰野马,由1997年6月1日美元兑1300基普,到7 月猛跌至1美元兑2400—2600基普,到98年11月中旬则已达1美元兑4580基普,货币贬值幅度达352%。货币贬值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粮食和各种副食品及日用品也随之水涨船高,工薪阶层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紧接着是金融体系陷于瘫痪状态。 贸易逆差急剧攀升,到1998年上半年,贸易逆差已超过3亿美元。由于金融危机, 一些外国投资也在减少或撤离。1990年至1996 年平均每年吸引外资6 亿美元,而1997年至今,吸引的外资不足1亿美元,在老挝占外国投资总额40 %的泰国企业,有半数已撤资。
为解决经济困难,老挝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采取各种办法节省资金,首先保障和解决干部群众的生活问题,以确保社会稳定;积极寻找外援,争取各友好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及联合国的援助;加大货币发行量,准备发行面额为2000和5000基普的流通货币。目前,通过老挝党与政府的努力,老挝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整个国民经济正处于恢复之中。
冷战后的老挝人民革命党
在领导老挝人民抗击法、美侵略者的民族民主革命中,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威望不断提高,力量也不断得以发展壮大。1975年8月, 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全国范围内夺取了政权,同年12月宣布废除封建君主制,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从此,老挝人民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也是老挝唯一的政党。在人民革命党的领导下,老挝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凯山.丰威汉连任第一、二、三届总书记,四、 五届党中央主席(从第四届开始不设总书记职务,改设党中央主席);第六届党中央主席是坎代.西番敦。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报》和党刊《新曙光》 是老挝党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党章申明:党是老挝人民民主制度的领导核心。党由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革命知识分子中经过实际工作考验、有觉悟、勇于革命、愿为国际、为人民作出牺牲的最受信赖的人所组成。老挝党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老挝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其作为党的思想基础和指导方针。党的宗旨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新事业,继续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统一和繁荣的老挝。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老党反对多党制和多元化,不允许成立其他政党和政治派别,因此,除了老党外,老挝没有其他政党和政治派别。该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有:老挝工会联合会,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和老挝妇女联合会。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老挝国内、党内要求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一度发生了要求政治改革,实行多党制的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流亡国外的旧王室成员也趁机而动,图谋恢复旧王朝。一些极右分子还组织反政府武装,举行武装暴动。
面对严峻的形势,老挝人民革命党冷静地分析了国内外局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来应对困难,进一步促进老挝革新开放事业的发展。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发生之后不久,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一系列中央全会,特别是举行了党的“五大”。老挝认为,苏东剧变,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空前的挫折,国际上革命与和平的靠山社会主义体系已不复存在,力量对比出现了不利于坚持社会主义目标的国家的情况。为此,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党内展开学习和讨论,统一全党的认识,重新确定了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总方针和总任务,表示要坚持马列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目标不动摇。同时对鼓吹效仿苏联东欧自由化的势力采取了果断措施,处理了一批主张搞多党制的党员,取缔了在万象地出现的民主社团和自由化组织;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颠覆活动,老挝政府进行了坚决的镇压。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国内舆论工具的控制和管理。
在总结反思苏东剧变原因、教训的基础上,老挝人民革命党进一步坚定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老挝党政领导人强调指出,无论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多少困难,世界局势还会发生多么复杂的变化,老挝仍将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老挝党在东欧剧变之后不久召开的“四届八中全会”上,提出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目标,紧紧掌握新时期老挝革命的性质;马列主义是党指导老挝人民革命事业的思想基础;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是老挝人民革命事业胜利的决定条件;提倡和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民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和效力;把爱国主义和无产者的国际主义、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相结合”⑤。老挝党还强调坚持马列主义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与发展变化力量具体实际相结合。在1991年3月召开的“五大”上, 对许多提法都作了修改,老挝党认为,老挝还不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当前还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其任务是“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物质基础。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改为“繁荣昌盛的国家”。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在突出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的同时,也强调吸收其他“人类智慧的精华”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同时吸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与老挝实际相结合”。在1991年8月举行的老挝最高人民会议三届六次全会上,把国徽图案中的五角星、镰刀、斧头改为塔銮佛塔。
同时,加强人民革命党自身的建设,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针对苏东剧变后,各国共产党纷纷瓦解的教训,老挝党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强调在党建工作中,要提高党对社会的责任感,革新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效率,要大力解决好党群关系问题,清除党内腐败现象,维护党的纯洁以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老挝党中央召开一系列会议,突出强调人才开发、干部培养等问题。如1994年召开的五届八中、九中全会研究了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要求中央委员和部级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真正搞清除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提高对党的全面革新路线的认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老挝党认为,并不是用别的政治制度来更换现行制度,而是为了完善人民民主政治体制,革新其活动方式方法,政治体制革新要保持延续性和发展性,要缜密、稳健地逐步实施,要与其他领域的革新相协调,要提高各种组织机构的素质和力量。近几年来,老挝党在政治体制革新方面主要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干部制度,提高干部素质,在确保国家政局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注重以法治国。
总之,苏东剧变之后,经受严峻考验的老挝人民革命党经过认真总结反思,进一步坚定了走向社会主义为目标的信念。并以此为契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老挝本国国情进一步相结合,不断加强人民革命党自身的建设,继续全面深入地推进改革事业,领导老挝人民继续沿着革新开放的道路不断前进。正是在老挝人民革命党的正确领导下,老挝人民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一巨大经济困难,正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走向新世纪。同时,经历了各种风雨的老挝人民革命党其威望进一步提高,理论不断走向成熟,力量也不断得以壮大。到九十年代末,老挝人民革命党拥有8.4万名党员,7000多个党支部。
标签:老挝人民革命党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老挝基普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