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灵放飞 撞击灵光——高中英语课文教学“问题设计”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轻灵论文,课文论文,灵光论文,高中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的课文教学旨在通过规范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包括扫读技能、跳读技能、精读技能和泛读技能。这些技能是在教师“设疑”和学生“解疑”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高的。人文主义的语言教学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体验情感的场所。”而设疑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个兴奋点。设疑得体,往往能够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但如果设疑不得体,不仅学生的阅读技能得不到任何提高,还会使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厌恶情绪而最终放弃学习。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问题”精心设计,合理地组织和编排。笔者认为,英语课文教学的“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问题设计应有深度,注意创造性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看其是否进行创造性思维。换言之,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创新思维。而思维主要是以语言为载体进行的。因此人的思维进一步推动了言语能力,思维对语言有积极的作用。语言离开思维,就成为空洞的声音。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突破语言表层,教师应设计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概括、推理和判断。
有一位教师在讲授SEFC Book 2B Lesson 78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What is the profess of talking about in a lecture hall?2.Why does his voice sound a bit strange?3.What does he have to use when he speaks?4.Who is the professor?5.What is he famous for?
这几个问题学生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出,回答这些问题,只能让学生获得某些具体的感性认识,只培养了学生跳读技能,而对整个语篇的理解则支离破碎。看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际上学生的“发散”是教师定向的,没有摆脱教师主导的束缚;学生的“发散”是被动的,是停留在表层上的思维活动,缺乏内在的张力和个性的张扬。学生都有一个特殊而又有趣的心理特点:对感兴趣的问题越难就兴趣越高。如果不能适时满足他们的新要求,则无疑会贻误学机。在智力上得不到满足时,学习者会很快产生厌倦感。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适时适度设计出有深度的问题,轻灵放飞,必能撞击出学生心灵中思维的火花,在鲜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比如就上文提到的课文,可以设计下面两个问题:1.Do you think many disabled people can enjoy their lives as much as we do?2.If you became disabled sometime,what would you do?
以上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思维。他们利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离开课堂,自己去寻找答案;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真正得到了体现;培养了学生吸收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设计应有梯度,注意全面性
首先,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同时也要使英语学习基础差的或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努力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期待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教学效果。其次,外语学习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渐进过程。其中,促使其发展的动力是外语的不同阶段的功能要求(即问题)。如果每个阶段不能及时提出新的功能要求作为目标,学生就不能向这个目标前进。教师的作用在于不断地了解学生学习外语能力达到什么水平,不断地诱导学生向新的水平发展。鉴于以上两点,我们教师在课文教学的问题设计时要有梯度。根据阅读心理规律及英语教学规律,阅读教学程序应分为三步: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在不同的环节,问题设计的目的,方式和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问题的设计就呈现了层次性。
现以SEFC 3A Lesson 46 Winter Sleep为例,展示问题设计的梯度化(见表1)。
表1 "Winter Sleep"的问题设计
三、问题设计应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多样,体裁各异。从文学角度来分有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从写作方式来看,一般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教师应根据每篇文章特有的行文结构,灵活多变地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耳目一新,条理清晰的感觉,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SEFC Book 2A Lesson 18 Charlie Chaplin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与Charlie Chaplin有关的年代和数字:
1889____1894____1897____1912____1977____35____69____6____
按照这个线索,学生便能很快找到相关的事件,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牢固记忆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复述课文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再如,讲授SEFC Book 1A Lesson 46 English on the Air时,教师若以框架式的图表把问题呈现出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课文中的主题句与分主题句,以及用于支撑主题的事实之间的关系(如图1)。
图1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教师问题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课文教学“问题设计”时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1.问题的难度,是否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2.问题设计是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3.问题设计是否新颖,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如果教师在备课时经常思考以上几个问题,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