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莉, 许家辉, 温美琨, 王国祥, 陈世林[1]1995年在《3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报告3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AL)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检查,结果表明血细胞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符合MIC分型达91.43%(32例),单克隆抗体(McAb)除M2、M4各一例显示M1、M2外,另一例ALL显示HLA。其余诊断全符合。染色体检查:核型或数目异常为71.43%,Ph染色体也可见于ALL、HLA及M2。9例M2中有5例发现t(8;21),1例染色体正常。另一例M1也显示t(8;21),M33例及M5b1例可见t(5;17),另一例可见del(2)。
刘国强[2]2003年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orphology、immunology and cytogenetics,MIC)分型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分别应用急性白血病的FAB形态学诊断标准、间接免疫荧光法及G-显带技术分析了42例初诊为AL的成人患者。 结果:41/42例患者通过形态学确诊,其中6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id leukemia,ALL),35例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c myeloid leukemia,AML),1例未能分型。85.7%(30/35)的AML表达CD_(13)和/或CD_(33),14.3%(5/35)AML表达淋系抗原(Ly~+ AML),其中3例为CD_7~+,占AML的8.6%;1/6例ALL表达髓系抗原(My~+ALL);60%(6/10)的M5表达CD_(14);1例AL仅表达CD_9,1例仅表达HLA-DR、CD_(34),无特异性淋系或髓系抗原表达;1例AL同时表达CD_(10)、CD_(19)、CD_(33)、CD_(14)、CD_(15),诊为杂合性急性白血病(hybrid acute leukemia,HAL);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诊断符合率为95%(40/42)。免疫学分型能准确地区分ALL的亚型和AML的M_6、M_7。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57.1%(24/42),t(15;17)见于77.8%(7/9)的M3中,t(8;21)见于30%的M_2中。 英文摘要Ly+一AML的预后较差;CD34一AL的完全缓解(CR)率高于CD34+者;CD33/CD13>l的AML的CR率高于CD33/CD13<l者(P<0.05);核型正常者的CR率高于核型异常者;t(15;17)的CR率高于其他核型异常者(尸<0.05);高白细胞(>o0x109/L)是AL预后的不良因素。 结论:细胞形态学诊断是AL最简单、最主要的诊断方法,并用于指导分型及判断预后。免疫学检查可提高AL分型的准确性,并与预后相关可指导治疗,尤其对ALL的分型十分准确,不仅反映白血病细胞的来源,且显示了白血病细胞分化发育阶段。细胞遗传学检查已成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个体化治疗、治疗监测、预后判断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运用M工C诊断分型方法能提高成人AL及其亚型的诊断率,为AL个体化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信息。
杨亚萍, 仇惠英, 夏学鸣, 薛永权[3]1996年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分型》文中认为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分型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杨亚萍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仇惠英,夏学鸣,薛永权摘要分析50例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系统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分型,结果显示,FAB分型与MIC分型一致率为96%;免疫学分型与MIC...
王晓莉, 许家辉, 温美琨, 谭家怀, 陈世林[4]1995年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诊断与疗效》文中研究指明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诊断与疗效江西省人民医院王晓莉,许家辉,温美琨,谭家怀,陈世林,王国祥,张水生我院1991年6月开始对成人急性白血病(AL)进行了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分型诊断,并对资料较完整的32例进行临床...
柴忆欢, 徐杰, 何海龙, 王易, 李捷[5]2001年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分型诊断》文中认为目的 :准确地进行儿童急性白血病 (AL )的诊断分型 ,提高初诊患儿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 (MIC)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分析了 110例初诊为 AL的患儿。结果 :形态学与 MIC分型诊断符合率为 88.2 %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免疫分型诊断符合率为 92 .2 % ;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仅为 6 2 .9%。8/ 35例 AML 表达淋系抗原 (1y+ - AML) ,12 / 5 9例 AL L 表达髓系抗原 (My+ - AML) ;11/ 110例为杂合性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 6 3.6 %。t(8;2 1)易位见于 (13/ 2 1例 ) M2 ;t(7;11)易位见于 1例M2 ;t(15 ;17)易位见于 (2 / 5例 ) M3;t(9;2 2 )和 t(4 ;11)易位见于 (8/ 6 4例 ) AL L。结论 :运用 MIC诊断分型方法能提高儿童 AL 的诊断率 ,为 AL 个体化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信息
王德炳, 邓星明, 陈珊珊, 丘镜滢, 吴平娜[6]1993年在《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和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分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叁方面系统观察了31例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结果表明,形态学与细胞化学符合率84%,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符合率93.5%,FAB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为96.8%,免疫学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亦为96.8%。在27例AML中,淋巴细胞抗原阳性(Ly~+-AML)6例,占22.2%。31例急性白血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5例,占48.4%。
易丽萍[7]2009年在《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形态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76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6~2008.12住院初治病人,均诊断为急性白血病M2,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MLl/ETO融合基因的表达、R带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应用形态学和免疫分型、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并动态随访对76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分析其诊断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有形态学不易分类的6例患者,结合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检查可明确,单纯髓系抗原表达较伴有干祖系抗原表达缓解率高,CD19抗原可与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交叉表达,且有交叉表达的有较好的预后,伴有CD7抗原表达7例均完全缓解,可能更倾向于分化成熟的细胞,具有单纯t(8,21)、融合基因阳性者预后较佳,完全缓解率高。结论: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结合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可提高急性白血病M2的诊断准确性、判断预后。
谷仁凯, 孙立荣, 佟琳如, 卢洁, 董增义[8]1994年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儿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型研究谷仁凯,孙立荣,佟琳如,卢洁,董增义,周容,庞秀英,徐贤秋,田根全,刘华林我们对51例急性白血病(AL)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进行分型,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自19...
马力[9]2006年在《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WHO分型与FAB分型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急性白血病(AL)是一种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对AL进行精确的诊断很重要,有助于选择化疗方案。现在国内外对AL的诊断尤其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仍以FAB分型作为金标准。但是FAB分型只是单纯以形态学变化来确定类型,不能预测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经过多年对AL深入的研究,人们逐渐发现遗传学分析是AL最重要的评估预后的指标。遗传学分析同特异的形态学异常、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和临床特征密切相关。 在大多数AML患者中,都可以检测出获得性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到目前为止,大约检测出160种染色体结构异常与AML相关。染色体异常可以预测预后,提示治疗效果。如t(8;21),t(15;17),inv16等异常的存在提示AML患者预后好,CR率高,长期生存率高。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的发现与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预后相联系可以将AML理解为一种独特的具有生物学特点的疾病。同时染色体异常的发现对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也提供了研究方向。 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来说,核型异常也显示出了诊断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性。如存在t(9;22)异常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在与ALL相联系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中也发现存在70多种不同基因,可以揭示与白血病发病有关的基因异常。 随着对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对AL再进行原有的FAB分型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WHO分型,将遗传学作为诊断AL尤其是AML的重要依据。WHO分型中的AML伴有再现性遗传
谭叁勤[10]2010年在《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的研究及其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免疫学分型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临床上,AL免疫分型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是借助显微镜观察的人工计数法(免疫细胞化学或免疫荧光方法),另一种是使用流式细胞仪的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前者具有主观性较强、重复性较差、费时且每次只能检测一种抗原(即低通量)等缺陷;而FCM又因仪器与试剂昂贵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因此,建立一种具有高通量、使用简便、灵敏度高、经济、准确、客观且易于临床推广的免疫分型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细胞酶联免疫分析(cell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ELISA)技术与电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形成cELISA电化学分析新技术,该技术将cELISA中的酶催化显色反应改为酶催化银沉积反应,再通过电化学分析检测银沉积后电导率的大小来反应抗原量的多少。我们首先研究具有pA级超微电流检测灵敏度的多功能微小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其次,建立一种cELISA酶催化银沉积于插指电极阵列电化学免疫分析(简称为cELISA插指电化学)新方法,并探讨该仪器用于该方法对临床AL标本免疫分型的可行性。最后,探讨该仪器用于电化学阻抗法检测临床AL细胞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的可行性。目的:研究适合于微型电化学传感器超微电流检测的多功能微小新型电化学分析仪。方法:首先,设计硬件电路,包括信号采集放大及转换器、滤波器和短路报警器等电路设计;其次,设计软件程序,包括微控制器程序、通讯软件和上位机软件设计。最后,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及电化学阻抗法对设计的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检测到小于10pA量级的微电流;分析仪产生、显示和记录出阻抗波形图。结论: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满足微电流、多功能的设计要求,是一套具有应用价值的高集成度和高精度的微小仪器。目的:探讨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用于本研究建立的cELISA插指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对临床AL标本免疫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在微孔板内,用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 P-L-L)包被白血病细胞,依次加入鼠抗人一抗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标记的马抗鼠二抗,再将银溶液和ALP底物加入到该微孔板内,待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银单质沉积到插指电极表面后,用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测定电导率。首先建立cELISA插指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即对实验条件如多聚赖氨酸分子量的大小、抗体的浓度等进行优化及分析cELISA插指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其与FCM的相关性。然后,采用该方法与FCM分别测定72例相同的AL患者白细胞表面分化(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抗原,并将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最佳P-L-L分子量为7-15万道尔顿;最佳包被细胞数为1.6×105个;最佳一抗体浓度为20μg/ml;1/500为最适二抗浓度;可检测出300个左右的HL-60细胞;cELISA插指电化学分析新方法与FCM方法检测结果相关系数为0.93;经χ2计学分析,72例AL患者8种白细胞CD抗原检测结果与FCM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73)。结论:我们创建的cELISA插指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对白血病细胞株及临床AL标本检测结果与FCM分析结果一致,这表明两种方法吻合程度较高,cELISA插指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临床白血病免疫分型提供一种新方法,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可望成为临床白血病免疫分型的新仪器。目的:探讨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用于电化学阻抗法检测AL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的可行性。方法:用Tris-HCL(pH 8.7)溶液裂解白血病细胞,将其滴加到金电极表面,再依次加入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X)染液A和B,用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测定催化反应前、后电极的电化学阻抗图,并计算出酶催化反应前、后阻抗实部半径差值。首先,分析电化学阻抗法的特异性;然后,分别用此方法和增强化学发光法分析25例相同的AL患者MPO活性,并将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5例AL患者中,电化学阻抗法MPO活性阳性15例,阴性10例;增强化学发光法MPO阳性14例,MPO阴性11例,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MPO阳性的14例,电化学阻抗法检测也为阳性,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阴性的11例中,1例电化学阻抗法检测为阳性。经χ2计学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1)。结论:电化学阻抗法与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一致,这表明两种方法吻合程度好。电化学阻抗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临床AL标本MPO活性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可用于该方法检测AL白血病细胞内MPO活性,是一台灵敏度高的仪器。本研究表明,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是一台可检测pA量级微电流,支持多种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多功能灵敏仪器。该仪器不仅可用来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还可用来检测细胞内MPO活性,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准确度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3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诊断[J]. 王晓莉, 许家辉, 温美琨, 王国祥, 陈世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5
[2]. 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的临床研究[D]. 刘国强. 青岛大学. 2003
[3].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分型[J]. 杨亚萍, 仇惠英, 夏学鸣, 薛永权.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6
[4]. 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诊断与疗效[J]. 王晓莉, 许家辉, 温美琨, 谭家怀, 陈世林.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5
[5]. 儿童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分型诊断[J]. 柴忆欢, 徐杰, 何海龙, 王易, 李捷.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1
[6]. 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和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分型分析[J]. 王德炳, 邓星明, 陈珊珊, 丘镜滢, 吴平娜.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3
[7]. 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D]. 易丽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09
[8]. 小儿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型研究[J]. 谷仁凯, 孙立荣, 佟琳如, 卢洁, 董增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4
[9].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WHO分型与FAB分型的比较研究[D]. 马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06
[10]. 新型电化学免疫分析仪的研究及其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D]. 谭叁勤. 中南大学. 2010
标签:肿瘤学论文; 急性白血病论文; 免疫学论文; 形态学论文; 电化学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m3白血病论文; 抗原抗体反应论文; 细胞免疫论文; 遗传学论文; 癌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