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岩土工程较为复杂,地质勘察工作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同时,桩基方案的合理选择需要依托于地质勘察获取的准确的地质与水文信息。在工程规模与难度持续增加的新时期,施工企业应重视地质勘察与桩基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桩基方案
引言
近几年,我国各类工程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岩土类是比较常见的项目类型,为了保证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常常要求有关部门能够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只有加强地质勘探,才能为人们提供参考,更好的推进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为此,做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极为关键。
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影响因素
1.1 人为因素
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主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样化的机械设备和技术管理为勘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勘察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地质勘察工作中仪器、设备的进步对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技术人才总数相对较少,且用人成本较高,导致部分企业为了经济利益,选择大量农民工辅助少量技术人员开展勘察工作,使勘察工作者整体素质水平降低,其专业素质、安全操作技能等都难以满足勘察工作的需求,导致勘察质量难以满足相关标准和工程的要求。
1.2 技术及设备因素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多种勘察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保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我国勘察技术仍然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勘察工作的实际需求,无法全面、准确地获得勘察结果。在勘察设备方面,我国先进设备的自主研发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部分设备依然需要依赖进口,导致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设备成本较高。同时,设备的日常运行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管理,没有按规定完成定期维修和养护工作,会严重影响勘察设备的精度和使用寿命,从而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勘察成本及质量。
1.3 制度因素
岩土工程勘察需要严格根据既定流程和相关规定展开工作,才能确保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在如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勘察单位要占据竞争优势,需尽可能地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优质产品。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勘察单位利用制度漏洞减少成本,用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的问题。
2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措施
2.1 规范勘查工作质量
为了提高勘查工作质量,首先工程单位应当对勘查报告的内容书写进行严格的规定,即要求工程人员在报告撰写中不得出现口头化、模糊化的表达。比如在低下水位勘测观察中,以往很多工程人员在报告中对钻孔施工大小的描述范围过大,以至于给实际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工程单位对于勘查报告中钻孔大小的范围应当予以严格的要求,比如可以规定在报告中范围误差不得超过2cm。对于范围误差进行精确化地要求,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程人员在勘查过程中的勘查精度,更会对后续的工程实施带来实质性的便利。
2.2 运用新的勘察方法和技术
为了加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必须要加强新的勘察方法与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勘察工作的需要,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具体而言,在钻进方法问题上,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有关勘察规范的要求,明确勘察目的,采用正确的钻进方法,并且懂得加强先进钻探设备的应用,进而提高勘察技术水平。现阶段,我国已经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集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于一体,通过应用这类新型勘察设备,能够便于进行地形勘测,保证测量的精准性,尽量缩小勘测的误差,进而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2.3 勘察成果总结
测绘工作的结果会对整个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测绘结果也是勘察成果中的基本资料。对项目进行化验,也是定量、定性分析勘察成果的重要技术方式,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以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过程中,需要采用整理资料、信息汇总和综合分析的方式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勘察成果也会给工程后期的成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勘察单位需要对勘察成果总结和分析过程提高重视。
2.4 加强勘察人员的培训
对于地质勘察企业,应积极展开勘察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进行专业技术考核,了解勘察人员的基本素质以及对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促使勘察人员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当新的勘察技术或理论出现时,地质勘察企业应尽可能及时地帮助勘察人员学习并掌握相关内容,从而充分提高勘察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 岩土工程中桩基方案的选择
3.1 准备工作
3.1.1 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调查
桩基施工需要紧密依托地质勘察工作形成的报告结果,并依照相关参数,将工程整体规划以及调查结果结合在一起,为后续施工的工艺选择、设备配套、工序安排等提供必要的参考。
3.1.2 技术准备
1)施工方案的编制
施工方案对施工的推进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施工方案中,应对桩基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清晰的记录,明确机械配套、施工安排、成桩进度等,并对施工场地周边的建筑物情况进行标识。
2)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也是当前桩基施工中必须关注的一大重点,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建设效率与经济效益。在施工进度计划中,要明确技术准备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制订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及配套责任制度;通过施工前的试桩,确保工艺配套的合理性;在施工准备环节做好场地清理工作,及时清扫施工障碍物;确保轴线控制点不受桩基施工影响,以免影响复核桩位工作的准确性。
3.2 桩基方案的选择
一般桩基有以下3种类型:钻孔桩、夯扩桩、灌注桩,根据场地环境条件、地基土层分布以及特点的不同进行选择。
3.2.1 钻孔桩
钻孔桩的特点是直径较大,受力分析较为简单,施工方便,一般用在负载较大,岩石表面凹凸不平的单一岩石地基中使用。但是,钻孔桩地基不适用于岩石地质表面有着较多的裂缝的地基中,因为裂缝较多容易使钻孔出现倾斜,影响桩基的稳定性。
3.2.2 夯扩桩
夯扩桩由钢筋和混凝土构成,是将桩端现浇的混凝土通过夯击扩大成为大头形状的一种桩,可以增加桩尖阻力,由于增大了桩端截面面积,并且提高了地基土的密实度,使桩基的承载力有较大的提高。
3.2.3 灌注桩
灌注桩是利用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灌注桩可用于岩溶地区,成桩施工是关键环节。施工人员需要依照地质勘察的结果,并充分了解成桩的抗冲击力与抗振动力的相关参数,严格控制成桩含水量,遵循严格的施工程序。
4 结语
岩土工程的施工程序较为复杂,对施工进度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做好针对性的地质勘察工作,施工人员要明确地质勘察程序,保证勘察结果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为桩基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桩基施工中,也应紧密围绕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桩基方案进行科学界定,并匹配以合理的施工方案与程序,从源头保障岩土工程质量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屈乐禹.探析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桩基方案的选择[J].化工管理,2016(14):29.
[2]蒋鹏.岩土工程桩基施工与勘察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4):194-195.
[3]宋军涛.岩土工程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9):150-151.
论文作者:黄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桩基论文; 岩土论文; 工作论文; 地质论文; 钻孔论文; 设备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