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抢救中急诊全程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胡丹丽,朱春莉(通讯作者)

危重患者抢救中急诊全程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胡丹丽,朱春莉(通讯作者)

胡丹丽 朱春莉(通讯作者)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抢救中急诊全程护理效果。方法:在2014年1月26日~2015年1月26日期间26日期间,从我院选取120例急诊危重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例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60例急诊危重患者则给予全程护理。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较,并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意外发生情况,并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其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效果良好,不仅减少了急诊危重患者临床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还使医疗护理风险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全程护理;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37-02

急诊医学科是医院中病情危重的病人最集中的部门,在此科室的患者病情种类较为多种多样,是医院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为重要的科室[1],为急诊患者入院治疗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当下新时代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已经无法被以往急诊科传统急救模式的效果所满足[2],因此,结合现有条件,必须建立为患者考虑更周到的急救护理新模式[3],而为患者考虑更加全面的全程护理模式,成为了临床护理中研究的热门项目,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本文研究中对急诊危重患者使用全程护理作出研究报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1月26日~2015年1月26日期间26日期间,从我院选取120例急诊危重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中女性为28例,男性为32例,年龄为21~72岁,平均年龄为(50.11±3.42)岁,患者平均体重为(53.82±7.54)kg。60例患者中初中学历及以下有20例,高中学历2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5例。疾病的类型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15例,脑血管系统疾病20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0例,创伤和其它疾病为15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女性为30例,男性为30例,年龄为22~71岁,平均年龄为(50.32±1.42)岁,患者平均体重为(51.62±5.33)kg。60例患者中初中学历及以下有15例,高中学历3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5例。疾病的类型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20例,脑血管系统疾病11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9例,创伤和其它疾病为10例。在本文研究实验进行之前,以上患者均对本次实验有足够了解,均属自愿参与,并签署自愿协议,患者可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退出,贯彻伦理学理念。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普通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60例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60例急诊危重患者则给予全程护理。

全程护理具体方法为:建立通畅的120信息渠道, 在接到急救电话时,大致询问患者情况后,急诊护理人员迅速安排接送患者的措施,准备好随时接受患者; 准备患者情况所需要的医疗设备,抢救设备例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并安排相关人员将过程和患者情况进行记录;急诊护理人员首先接触到患者时,首先将患者的客观资料全面收集, 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 迅速为患者安排合适的抢救室。在患者被送入抢救室后,抢救室护理人员根据情况应快速的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使患者吸氧, 若患者情况严重需要时,可接上呼吸机使用,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心外按压,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数。全程护理人员应积极、果断、迅速和有条理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抢救室护理人员在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患者的基础护理也需要加强,基础护理应依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不同的基础护理方案。患者身上的血迹需要及时清理干净,并再为患者清理口腔。全程护理为患者在进院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实施相应的护理。

在护理人员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病情之后,应遵照医生建议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治疗准备,如患者有情况需要,可对患者进行床边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要送去检查室的患者,在患者去检查的过程中,应为患者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全程陪同,准备好相关抢救用品,做好急救患者的准备;在根据医生嘱咐将患者转送相关科室时,在此过程中,患者的神志和面色等情况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保持和患者的交流,采取询问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感受,安慰患者,将患者的不安情绪减轻, 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增加患者治疗信心。若患者进行输液,需要注意患者输液管是否正常运行。若有需要吸氧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供氧是否正常运作;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入相关科室后, 要与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将患者病情注意事项详细清楚的传达。考虑各个方面的突发状况的可能性,并预备好相应措施,使患者在急救的整个过程中,都得到及时的护理,控制了急救过程中风险性的增加。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较,并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意外发生情况,并分析讨论。

1.3 观察指标

满意度: 调查表由患者或其家属填写,我方医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在满意度调查表中总分为100 分,95分以上(含95分)为非常满意;85~94分为满意; 68~84 分为一般; 小于68分的为不满意。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文研究中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其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方法下抢救成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抢救成功

观察组6055(91.66%)

对照组6042(70.00%)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方法下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患者评分情况总满意率

观察组6096.86±3.6895.00%

对照组6086.69±5.3680.00%

P<0.01<0.05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方法下意外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坠床供氧无效输液管堵塞休克血压骤降心率失常总发生率

观察组600110215(8.33%)

对照组602112118(13.33%)

3 讨论

急诊科患者往往具有病情突发、危险性较大、病情严重等特点,如果在患者病情发作和恶化时,没有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救护[4],很可能错失患者最佳抢救机会。由于急诊科患者的病情特点,在治疗和救护过程中稍有差池,便会导致潜在的不安全情况发生,情况无法顺利控制时,甚至会造成患者和其家属的不满情绪,很可能造成冲突和医疗纠纷[5]。

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的任何细节、流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此过程中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对患者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模式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传统的护理模式逐渐被全程护理模式取代了。在全程护理模式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其有较强的责任心,并且护理经验丰富, 拥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与护理职业素质符合护理人员的基本准则。在全程护理中,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性, 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使护理人员能有效、迅速、果断的配合医生抢救。 同时,由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检查和转送[6], 可减少在此过程中意外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最大程度避免了急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全程护理不仅降低了患者护理风险,还增加了抢救成功率,为患者的后期治疗与康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急诊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减少了急诊危重患者临床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还使医疗护理风险降低,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值得在急诊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爱萍.全程化急救护理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21 (10):202-203.

[2]朱爱群.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与全程救护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8(6):84-86.

[3]陈冉.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J].医学信息,2015,30(10): 111-112.

[4]蒋淑凤.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实施体会[J].医学信息,2015,(2):186 -186.

[5]何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学信息,2014,27 (33):166-166.

[6]胡林珠.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4,57 (35):7950-7951.

通讯作者:

朱春莉,1979年12月,女,汉族,江苏无锡,大专,主管护师,急诊

论文作者:胡丹丽,朱春莉(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危重患者抢救中急诊全程护理效果分析论文_胡丹丽,朱春莉(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