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学问的生产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能力论文,学问论文,本质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29-(2002)02-0039-05
对于一个国家的大学系统来说,研究型大学的质量、数量是决定系统的整体水平和社会贡献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美国的大学系统之所以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在美国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原因之一是它拥有数十所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因此,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许多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主要政策方向。在有关研究型大学的政策制订及实施过程中,什么是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具有哪些不同于一般大学的本质特征,这是人们首先面对并必须明确的基本问题。从对研究型大学的作用与主要任务的认识之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具有较高的学问生产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就此作些精浅的分析、探讨。
一、学问的生产能力之界说
近年来,大学的社会职能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通常认为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职能。职能,从理论上讲,是大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反映,即职能是大学之于社会的作用。大学发挥社会职能的依据则在于大学内部,人才的生产能力和学问的生产能力是大学发挥社会职能的基础(现代大学的生产能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这两大类,至于可能会被人们提及的“物质的生产能力”即使存在,也似可看作是学问的生产能力的延伸)。所谓人才的生产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的人才的规格、数量、质量等。学问的生产能力则指在科学的理论、法则、概念、物质的发现与发明方面的数量与质量。分析大学的人才的生产能力和学问的生产能力可以有两个层次,即作为整体的大学(大学系统)和作为个体的大学。以前者为对象,在于比较不同大学系统的差异;以后者为对象,则主要在于比较某一系统内大学间的异同。本文以对后者的分析为主。
由于现代大学系统是由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所构成的,因此,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在人才的生产能力、学问的生产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这是不言而喻的。日本有学者按照人才的生产能力和学问的生产能力的不同(生产能力高的为“+”,生产能力低的为“—”)将大学分为4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表1 根据两种能力的大学分类[1](P13)
人才的生产能力
学问的生产能力
A型
+
+
B型
—
+
C型
+
—
D型
—
—
表1所显示的4种类型分别为:A型,具有在人才与学问两方面的高生产能力,这类大学又可称为“全能型”;B型,虽然在学问的生产方面具有高能力,但是人才的生产能力却比较低,这类大学又可称为“研究偏向型”;C型,与B型相反,这类大学属于“教育偏向型”;D型,人才与学问两方面的生产能力都比较低,这类大学似可称为“无能型”。在一个大学系统中,D型大学由于其生产能力低下,面临着或者提高能力、或者逐渐被淘汰的必然选择。C型大学虽然学问的生产能力偏弱,但是较强的人才生产能力使它们成为大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国的教养型的文理学院当属于此类。B型大学的人才生产能力较弱的特点使它们有点像研究机构,但有少数研究型大学或许恰恰如此。A型大学是研究型大学的理想模式。一些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应该说它们的人才生产能力与学问生产能力同样是出类拔萃的。
从上述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大学系统中只有一部分大学具有较高的学问生产能力,这些大学就是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以较高的学问生产能力为本质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大学这一社会组织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是现代大学的发展、分化使然。自从19世纪德国大学以其高深的学问研究领先于世界各国、德国模式成为人们模仿的样板、因而研究成为大学的主要活动以来,大学必须具有学问的生产能力、以开展科学研究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现代大学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包含多种层次与类型的大学以适应来自社会的不断变化的各种需求,因此要求所有的现代大学都具有较高的学问生产能力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的。研究型大学就成为在现代大学系统中拥有高学问生产能力的部分,它们担负着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发展科学知识的主要任务,代表着一个国家大学系统的水平与质量。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
现代美国大学系统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而且也是水平最高的。其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大学系统内有一批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这些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在学问生产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仅对美国、对世界而言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例如,据调查,“1978年,全世界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44所大学的前20名中,有16所是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它们是德克萨斯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伯克利)、康乃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密芝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2](P59)又如,“据统计,在1901年至1972年间,美国共有92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其中五分之三的人拥有著名大学的学士学位,并且在21所名牌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如果排除在国外受完高等教育后再移民到美国的人,这个比例还会更高一些”。[2](P59)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从这些简单的数字中即可略见一斑。
当然,仅靠这些数字尚不能充分解释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日本有学者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做过一项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我们不妨以这一调查研究为基础就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作进一步的说明与分析。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按照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这两个方面可以有5种评价与判断的指标。
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指标是教师队伍水平(质量)、研究成果数量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度。研究成果数量与研究成果的影响度是客观评价指标,教师队伍水平为主观评价指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指标是研究生教育的效果和毕业研究生在设有研究生院大学的就职率,前者为主观评价指标,后者为客观评价指标。
在日本学者的调查研究中,所谓主观评价指标的数值是在对各学科领域一定数量的专家学者调查的基础上经统计处理得出来的。例如,“教师队伍水平”采取的是同行评价的方法,“研究生教育的效果”细分化为课程、教学?研究设施、研究生的质量、毕业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专业课程的效果等项目进行评价。根据这两项主观评价指标的数值所得出的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前20所排序如下表所示。
表2 根据“教师队伍水平”和“研究生教育的效果”两项评价指标的数值所得出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排序表[1](P244、247)
教师队伍水平的数值研究生教育效果的数值
序数 人生 社 学
数 人生 社 学
号 大学 学 文 工 物 会 校
学 文 工 物 会 校
物 科 学 科 科 总
物 科 学 科 科 总
理 学 学 学 学 体
理 学 学 学 学 体
学 学 科 学 学 评
学 学 科 学 学 评
科 科科 科 价
科 科科 科 价
1 麻省理工73 67 73 74 67 71麻省理工学院
71 65 72 75 68 70
2 加州大学70 66 74 63 69 68加州大学(伯
69 64 73 62 67 67
(伯克利)
克利)
3 哈佛大学69 6669 69 68斯坦福大学 69 62 73 63 68 67
4 洛克菲勒63
7167加州理工学院
6668 72 59 66
5 斯坦福大69 61 72 64 68 67哈佛大学
67 6369 65 66
6 加州理工6769 70 56 65康乃尔大学 66 60 63 62 61 62
7 加州大学 6565普林斯顿大学
64 67 64 55 61 62
(旧金山)
8 耶鲁大学62 66 53 67 69 63密芝根大学 59 60 61 64 66 62
9 普林斯顿65 67 64 56 62 63耶鲁大学
62 64 51 66 67 62
10 加州大学
64 59 60 64 64 62洛克菲勒大学
55
6962
(洛杉矶)
11 康乃尔大
66 59 63 62 60 62伊利诺伊大学
61 58 69 59 59 61
12 密芝根大
58 60 62 63 66 62威斯康星大学
63 55 62 63 63 61
13 哥伦比亚
64 64 54 64 61 61加州大学(旧6161
大学金山)
14 伊利诺伊
62 57 68 60 59 61加州大学(洛
63 58 59 62 63 61
大学杉矶)
15 威斯康星
63 54 62 62 63 61哥伦比亚大学
61 61 55 61 58 59
大学
16 宾夕法尼
56 60 55 64 64 60宾夕法尼亚大
56 59 55 61 62 59
亚大学 学
17 芝加哥大
69 60 40 58 70 59卡内基梅隆大
595858 59
学 学
18 德克萨斯
60 58 61 59 56 59芝加哥大学 66 59 41 57 67 58
大学
19 卡内基梅
595956 58华盛顿大学59 51 56 64 60
隆大学
20 加州大学
59 52 58 63 58 58德克萨斯大学
58 58 60 57 55 58
(圣迭戈)
在上述调查研究中作为评价对象的有220余所大学,从“教师队伍水平”和“研究生教育的效果”这两项指标的评价结果来看,排在前面的20所大学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同一所大学在两个序列中的前后位置有所不同而已(见表2)。这一现象至少说明教师队伍水平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高度的密切关系。日本学者的这一调查研究的可借鉴之处在于将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具体化为包含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在内的5项指标,特别是把科研人才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列为一大部分,突出了大学作为教育机构的特点。
三、学问的生产能力之影响因素
学问的生产能力既然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那么要创办国际水平、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提高学问的生产能力就成为根本之要。在考虑如何提高学问的生产能力这一问题时,我们必须首先分析影响学问生产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条件与因素。这里,不妨先看看美国的专家学者是怎样认识这一问题的。
日本有学者曾经就学问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在美国作过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排位在前的研究型大学的系主任。学问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从大的范围来说,可以分为宏观(大学之外)与微观(大学之内)两大类。在宏观方面,问卷所列出的影响因素有:1.民主主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社会体制;2.国家的经济实力;3.科学赖以存在的文化与氛围;4.包括研究经费分配在内的政府的科学政策;5.高等教育体制;6.科学、学术共同体的传统与特点;7.科学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网络;8.科学研究人员的个性、才能;9.其他。在收回的280份问卷中,将“科学赖以存在的文化与氛围”列为影响学问生产能力的首要因素的占32.4%,其他依次为“高等教育体制”(17.7%),“民主主义、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社会体制”(14.7%),“科学、学术共同体的传统与特点”(11.0%),“包括研究经费分配在内的政府的科学政策”(11.0%),“国家的经济实力”(7.72%)等。[1](P217)
在微观方面,问卷列出了以下一些影响因素:1.研究资金;2.研究设施、设备;3.工资待遇;4.课程与教学改革;5.教师与研究生的数量;6.教师与研究生的质量;7.大学的政策;8.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9.学科的传统;10.其他。从选择回答来看,将“教师与研究生的质量”列为首要影响因素的占收回问卷总数的47.9%,其次为“研究资金”(30.4%),这两项加起来接近80%。其他被列为首要影响因素的还有“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6.4%),“研究设施、设备”(6.4%)等。[1](P229)
上述问卷调查的对象——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系主任们长期工作于高水平大学之中,如何保持与提高本系科的学术水平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因此,他们的关于研究型大学学问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的观点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虽然从数量上讲,回答问卷的只是一部分系主任)。综合上述观点,并结合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实际,我们可否将影响研究型大学学问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作如下的归纳。
1.政策因素。现代大学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系统,无论是集权的管理体制还是分权的管理体制,政府都在这一系统的维持、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日益成为引导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包括学问生产能力的提高)方面,也是如此。当代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采取的支持政策是分不开的。早在二次大战结束时的1945年,美国联邦科研和开发办公室主任V.布什就向总统提交了一份题为《科学:无边的疆界》的报告,报告强调联邦政府要继续加强对科研和开发的投入,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大学建立重点实验室;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促进科学和教育发展;鼓励大学在军事—工业综合体中发挥作用等。[3](P102)这份报告成为战后美国科学研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实践中,美国政府一直用巨额资金资助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国家实验室几乎全部设在大学,主要研究型大学(包括私立)科研经费的90%以上来自联邦政府。[2](P68)可以说,美国政府的科学政策在提高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并使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日本近年来的大学改革动向也体现出政府在建设研究型大学方面的努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东京大学为首的少数一流大学开始了一项名为“研究生院重点化”的改革。通过改革,大学教师的工作重心由本科教育转向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政府也大幅度提高了经费投入。这项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正如文部科学省的咨询机构大学审议会在一份咨询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从积极开展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教育与研究,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发展的活跃于诸多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一观点出发,有必要支持、形成一批作为高水平教育与研究基地的研究生院。”[3](P89)政府运用政策制订、经费投入等手段建设研究型大学,这正在成为一些国家发展科学研究、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体制因素。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的体制因素中的“体制”主要是指科研体制与高等教育体制。在上述引用的问卷调查中,高等教育体制被一部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系主任列为影响学问生产能力的首要因素。我们认为高等教育体制对学问生产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体制是否利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二是体制是否利于一流科研人才的成长与其才能的发挥。人们在分析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时发现,一种为保持高水平而形成的体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900年,16所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密芝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耶鲁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组成了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该协会的宗旨主要在于通过评价成员大学的办学状况、加强成员大学之间的联系来维持成员大学的高水平。虽然美国大学协会成立至今已逾百年,但是成员只有50余所大学,不足美国3000多所大学总数的2%。这种依靠民间组织来保障大学质量的体制可以说是适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实际上是在研究型大学从事教育与研究活动的每一位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问生产能力的总和。因此,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这是众所熟知而不言自明的道理。问题在于如何创设能够吸引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并使它们充分施展才华的校园氛围、制度、环境。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聘用教师方面的制度与作法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招聘教师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公开招聘,竞争录用。一些大学并规定不在本校新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中招聘教师。此外,终身教授制度也为创设学术自由的氛围奠定了基础,使得大学教授可以不为急功近利所惑,专心于那些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
影响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的还有学界传统、经费、设备等许多因素,限于篇幅,以上只能择其要而述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也以启动“211工程”、“985工程”等为契机,将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这里我们必须明确的是,仅仅依靠增加经费投入、扩大大学规模(所谓“做大”)是不能实现建设国际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之目标的。建设国际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而影响我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学问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提高学问生产能力,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