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手麻科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2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急诊手术患者麻醉实施前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接收并需麻醉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取的18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急诊手术患者麻醉实施前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急诊手术;麻醉;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98-02
麻醉(narcosis)是临床急诊手术常见的操作之一。在确保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护理之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院选择180例急诊接收并需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干预在急诊手术患者麻醉实施前的应用效果。以下是具体的试验报告。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接收并需麻醉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取的180例,纳入标准:(1)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者;(2)术前需麻醉的患者;(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剔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由于各类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3)合并精神类疾病者。18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90例,常规组中,男40名,女50名。年龄25到68岁之间,平均(48.28±0.46)岁。干预组中,男42名,女48名。年龄25到69岁之间,平均(48.33±0.17)岁。根据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对象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患者入手术室采用常规操作流程,包括麻醉体位摆放配合、吸氧、生命体征检查、口头宣教以及手术室内相关说明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1)成立麻醉前心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由麻醉科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护士长以及巡回护士组成。针对患者病例进行评估,分析心理因素、心理演变过程,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2)健康教育。患者在手术前访视病人,对患者介绍麻醉医师以及巡回护士等,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麻醉医师详阅病历,充分关心患者的病情,理解患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讲解实施麻醉的方法及病人的需求、麻醉操作中相关注意事项,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增强患者对于麻醉的认知,减轻对麻醉的紧张、恐惧感。另外向患者宣讲心理状态与麻醉、手术的相关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3)分析患者心理问题。急诊患者发病迅速,痛苦较多,患者担忧病情,因此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应该积极分析患者的内心状态,利用评价量表检测患者的心理水平,并且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内心的压力,通过一些配合麻醉、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克服内心的恐惧,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另外,可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利用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4)麻醉时的护理。麻醉时,麻醉医师要不停的和病人沟通完成操作,巡回护士在协助患者体位的同时,应观察患者的面部神态、表情,对于心理状态仍旧较差的对象,应该及时进行鼓励和安慰,可通过聊天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5)麻醉后护理。麻醉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麻醉成功,及时抚慰患者,以配合治疗,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3 评价指标
无效:患者紧张、抑郁、强迫等不良心理状态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患者焦虑、紧张、抑郁、强迫等不良心理状态有所改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评分改善60%到79%之间。显效:患者紧张、抑郁、强迫等不良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评分改善改善80%以上。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采用生物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本次试验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剂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后的有效率。结果如表所示。干预组患者显效57例,有效28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急诊患者发病迅速、病情严重,常需手术进行治疗,麻醉效果如何是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由于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还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1-3]。而不良的心理状态易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导致应激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因此针对需麻醉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如何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通常情况下,传统的护理方法简单,难以从急诊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忽略了心理调节与管理对于病情控制的意义[4-5],导致临床护理效果欠佳。近年来,心理干预在急诊手术患者中得到了一些应用。心理护理是指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利用应用心理学理论、技巧和技术方法,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消除各类心理问题,提高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度并降低镇痛剂的使用。本研究显示采用心理干预的患者有效率高达94.44%,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国卫,郭静娜.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4):190-192.
[2]邓燕,张蕾.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2):108-109
[3]张莉.腰麻硬膜外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5):272-273
[4]赵洁,陈玮洁.急诊剖宫产手术即时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5):147-148.
[5]隋永红,郭燕,王洋,等.临床认知心理干预对急诊胸腹创伤术前疼痛分级的影响[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4):246-248.
论文作者:刘冬梅1,王迎雪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急诊论文; 手术论文; 常规论文; 效果论文; 状态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