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名峰[1]2003年在《国有粮食企业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寻找一种可以同时实现以下目标的改革设计:在任何条件下够获得足够的商品粮以保证稳定的市场供给,有效解决国有粮食企业效率低下问题,实现较为彻底的政企分开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提高粮食市场的运作效率和稳定性,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本项研究力图通过深入剖析现有粮食体制的关键性症结来寻找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经济、有效、可操作的粮改备选方案。 论文选择粮食主产区县级国有粮食系统(论文定义为国有粮食企业)作为研究切入点。深入剖析了主产区县级国有粮食系统内部结构、制度安排及其行为模式,探讨了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性质,理清了国有粮食企业与政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我国粮食市场机制有效运作的影响和含义,最后提出了一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解决方案。 论文首要的研究结论为:目前国有粮食企业的规模和边界是由行政体制决定的,其负责人也是按行政官员的任命程序从当地行政系统产生的,这种行政体制决定国有粮食企业制度、规模、经营边界以及企业家资源配置的作法是目前我国国有粮食企业效率低下和粮食市场机制效率低下的主要根源。其一,这种体制导致了企业家资源配置的失败。多数县级国有粮食企业负责人虽然可能是一个合格的行政官员,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其二,这种体制导致了国有粮食企业内部效率低下。国有粮食企业负责人的官员特性使其更多地考虑自身在当地行政系统的政治基础,而难以实施真正有效的改革。其叁,这种体制导致了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态势可能发生重大变化时选择相互模仿的预期方式和相互一致的供给行动。而国有粮食企业相互一致的供给行为方式是导致我国粮食市场是缺乏效率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对粮食市场实施宏观调控难以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 论文的另一个主要研究成果是提出了以大中城市大型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分销系统重组主产区县级国有粮食系统的渐进式改革方案。这个方案虽然在理论上不一定是最佳方案,但却能够有效解决上述主要问题,因而是在目前状况下可能能够实际推行并具有效果良好的一个备选方案。
赵霞, 赵莲莲, 王舒娟[2]2017年在《市场控制、宏观调控与逆向选择——来自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行为的经验证据》文中提出基于市场结构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行为的特征,探讨市场控制、宏观调控与逆向选择叁者之间的关系。以2005年1月—2015年12月的粮食收购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和粮食购销量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谱分析模型对相关研究假说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双重目标具有本质冲突,但其逆向选择行为与市场控制能力有关,在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较强的粮食收购市场,其市场控制能力较弱,逆向选择程度也较弱;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粮食批发市场,其市场控制能力较强,逆向选择程度也较强。
赵莲莲[3]2015年在《国有粮食企业逆向操作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对粮食市场实行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一直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核心,其经营性和政策性的双重目标的内在冲突使企业具有逆向操作倾向。而国有粮食企业逆向操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粮食市场波动风险。研究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行为的内在机理,探讨其与政府目标的激励相容机制,对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现状的背景下,深入剖析了国有粮食企业逆向操作存在的内在机理,提出研究假说,建立谱分析模型对假说加以验证;然后建立企业行为与政府目标的激励相容机制,旨在为避免企业逆向操作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得到本文的研究结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过程中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即改革方向的偏差,造成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产权不明、经济主体特征、双重目标本质冲突,使得国有粮食逆向操作倾向严重,较强的市场控制力,则赋予企业逆向操作的能力。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与粮食收购价格指数、粮食销售量与粮食批发价格指数间存在周期性波动现象;粮食收购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与粮食购销售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但粮食批发市场上粮食销售量与市场价格的相关性高于收购市场上粮食收购量与市场价格的相关性;批发市场由于其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其逆向操作行为表现强于粮食收购市场。政府激励国有粮食企业执行政策性任务时,最优激励强度与国有粮食企业的风险规避系数、不确定因素方差及国有粮食企业成本花费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国有粮食企业的能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陈祥新[4]2014年在《中国粮油工业的市场结构变动与产业发展绩效研究》文中提出粮食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是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2004-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连增”,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相对稳定,粮食安全更多的受到粮食流通的影响。粮食流通产业中,粮油工业衔接粮食生产和消费,与众多的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形成了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型”结构,制约着粮食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会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影响。中国粮油工业改革过程中,一方面粮油工业政策性进入壁垒逐步下降,民营粮油企业加快了进入速度;另一方面,国有粮油企业被逐步推入市场,对其的经营性业务自负盈亏。此外,在全球化布局和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背景下,外资由于我国粮油工业发展滞后和对外开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入我国粮油工业。基于此,本文试分析了粮油工业改革与外资进入对中国粮油工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发展绩效的影响。其次,本文分别选取进入壁垒、外资进入程度、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市场主体构成、产业结构变动和固定资产投资率、优质粮源基地建设、研发创新投入、市场竞争程度对2008-2012年中国粮油工业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粮油工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粮油企业投资、研发创新投入不足。粮油工业改革与外资进入促使民营、外资企业加快了进入我国粮油工业的速度。新企业的大量进入,使得粮油工业的竞争变得十分激烈。竞争的加剧对我国粮油工业的市场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市场竞争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粮油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再次,本文选取利润率、规模经济、产能利用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对中国粮油工业的产业发展绩效进行考察,并通过偏相关系数法考察粮油工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2008-2012年中国粮油工业产业发展绩效正逐步改善,但是整体水平偏低。粮油工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发展绩效的相关性分析显示2008-2012年粮油工业产业发展绩效与市场结构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市场结构的优化改善了产业发展绩效。最后,本文根据粮油工业改革与外资进入历程回顾,结合粮油工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产业发展绩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理性看待外资进入我国粮油工业;促进国内粮油企业整合,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实施全产业延伸策略的政策建议。
熊万胜[5]2011年在《体系中的秩序—对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性解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思考的问题是: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市场秩序的最终反映是价格的稳定,但价格的背后是市场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笔者发现,在我国的粮食市场中,一些新型的社会结构因素已经形成,这些新的结构因素对价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用“体系”一词来概括新出现的社会结构。所谓“体系”指的是社会系统结构在权力与资源分布上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通常是一种中心—边缘结构。粮食市场体系是一个粮食生产、经营和管理主体之间的多层次多维度的中心—边缘体系,包括中心结构、中间结构和边缘结构。粮食市场体系的中心结构是国家管理粮食工作的科层体系;中间结构主要是由储备粮系统、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粮食批发市场、各种规模的粮食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构成;边缘结构则由未能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的农民集体、基层农业服务部门、中小粮食企业、个体户和种粮农户组成。在体系的内部,中心结构、中间结构与边缘结构之间存在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逐渐被制度化了。体系的出现是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在粮食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市场稳定与粮价放开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其中,市场稳定是粮价放开的前提,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体系的形成使得这对矛盾的化解成为可能。在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央集权化、市场统一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是同步发展的,叁者之间互为条件。从实现市场统一的目标出发,可以认为粮食市场化改革存在两种路径,在2001年以前,实施的是以地方为重心的市场统一化方案,但改革遭到了失败,于是,中央转向了强化中央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中央级国有企业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控制能力,并通过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产权改革,有效地瓦解了地方的政企合一关系。在粮食市场化的过程中,与粮食产业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得到了保留,其上层还在强化宏观调控机制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化,它们形成了粮食市场体系的中心结构。新出现的那些中央级国有粮食企业以及相关企业构成了粮食市场体系中间结构的上层部分。随着国家财政支农力度的增大,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对于民营粮食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政府与民营龙头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关系。这些民营龙头企业和在改革中保留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一起构成了粮食市场体系中间结构的中下层部分。在国家专注于推动粮食市场化特别是强化市场的统一性的过程中,乡村社会中的那些微小的生产经营主体和最基层的农民集体逐渐地被边缘化,它们成为粮食市场体系的边缘结构。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以后,市场经营的风险大增,各种新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境同时趋于恶化。更为重要的是,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依靠基层组织发动农民,越来越转向了指望企业与个体户带动农户。这个根本转变使得农户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越来越深刻地受到权力与资本的联合控制。体系对龙头企业和粮食经纪人的扶持,在短期内可能是帮助了农民,但长期地看,也排挤了组织经营农户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组织承包农户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此同时,小规模的承包农户向适度规模的经营农户的自发升级通道还存在障碍,经营农户在与雇佣农场的竞争中也不占优势。结果,农业家庭经营制度——作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的前途日趋模糊。体系的形成与运作对于粮食价格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叁个层面,第一,体系内部各要素的完整,使得不同部分之间可以相互支撑,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系统的基本功能;第二,体系内主体间关系的制度化,使得粮食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成为有序和稳定的;第叁,体系促进了供需平衡。因为,在粮食供应略微偏紧和体系结构还比较完整的前提下,有关部门确实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来刺激生产,而且可以大致地预见这种投入的增产效果。依托粮食自给政策、储备粮系统、全国批发市场和其它国有粮食企业,体系结构对于流通的控制能力是强大的。近十年来,我国粮价避免了大起大落,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与体系的形成是有关系的。体系的出现带来了粮价的稳定,但是,体系自身却是不稳定的。如果体系沿着既有的逻辑继续强化自身,有可能威胁体系自身的可持续性。因为,体系的形成不完全是理性设计的结果,而是出于多种行动者的自主行动的复合作用,它整体上必然是无意识的,它的稳定也具有偶然性。进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果需要自觉地对体系进行改进,那么,这种自觉改进的方向是什么?
刘克逸[6]2003年在《中国市场进入障碍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市场进入的本质就是企业以其所拥有的资本、劳动或技术等要素资源,受到利益诱导,在不同市场、地域或行业之间的转移。因而进入对产业发展的作用首先表现为促使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经营的领域。另外,现实和潜在的进入能够使在位企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创造了使现有企业降低成本的激励并使福利增强。 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中,这是市场机制调节和配置资源不断深化的过程。由于市场化程度的限制,已形成不同开放度下的多重市场结构。其形成是双重力量的结果:市场和政府的行政控制。各级政府在市场中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明显干预了市场环节:或者政府控制企业进入某一市场,形成了刚性的市场进入障碍,或者阻碍新企业的进入(或以较高的成本进入),而一些企业也可以跨越技术、规模、资金等高进入障碍,进入某一产业。 市场进入障碍是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其松动和变化有助于研究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和评价推动经济转轨的进程因素。进入障碍问题已经成为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为什么尽管一个产业中企业的收益超过平均利润,而其它的企业仍然没有进入?由于进入障碍的存在。进入障碍被看作是一个产业的结构性特征,竞争和产业的市场绩效通常被看作是受到强烈的进入条件的影响,进入障碍是非竞争型行为存在的实质,是新企业开始运营的首要障碍。一般来说,经济性进入障碍具有自发性,是新企业在对进入产业后预期收益的理性分析基础上,主动做出是否进入的抉择;非经济性障碍则具有外在强制性,新企业能否进入要受行政法规的硬性制约,这对新企业进入产业形成行政性障碍,由于新企业的进入受到政府的限制,市场中的竞争力量被削弱。本文从市场和企业的层面对转轨时期的进入障碍进行识别和分析,研究在竞争型行业和非竞争型行业中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市场进入障碍及在WTO以后的动态变化。产业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政府在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的竞争性环节施加了不必要的管制,这些管制构成了重要的进入障碍,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市场可以迅速影响要素的进入,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经济性市场进入障碍不是市场结构效率的破坏性因素,而人为的进入障碍的消除可以保证许多资源能量的释放。考虑到从以政府创造的进入障碍所造成的垄断租金和资源不良配置的消除可以很容易通过允许新的进入者进入来实现(D.F.史普博,1999)。因此,清除具有负福利效应的市场进入障碍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王琼芳[7]2015年在《公共服务背景下德阳市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国家掌握粮源、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市场稳定、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重要载体,国有粮食企业在政府履行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粮食流通形势的不断变化,德阳市属国有粮食企业公共服务能力弱化、服务宏观调控能力不强、改革滞后、效益不佳等问题凸显,因此,从公共服务角度来研究德阳市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社会调研、案例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德阳市属国有粮食企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全文分四章,第一章提出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思路;第二章提出本文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并对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叁章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提出了公共服务背景下深化德阳市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措施。研究发现,德阳市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历史包袱重;管理落后,体制机制僵化;思想不够解放,深化改革主动性不足;履行公共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强化等。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以保障粮食公共服务为改革总方向;完善配套措施,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彻底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优化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建立符合市场竞争需求的经营机制;建立产销供一体化经营模式。本文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能够有助于德阳市属国有粮食企业厘清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对全市乃至行业内类似情况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小晶[8]2002年在《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文中认为本课题是在国家农业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和产业经济学科科学发展的背景下,从农业产业政策的实践出发,从大农业产业结构、组织、技术、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配置以及区域布局、国内外关联等角度,以农业产业政策与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提出了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取向,初步形成和发展了政策理论。全文共分9章,主要运用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比较等理论,实证、规范经济学研究等方法进行探讨,对农业产业政策实施绩效、农村需求结构、就业结构、农业生产要素和布局、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国际化等命题以及对策建议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评析。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创新观点:①初步搭建了农业产业政策和结构理论框架,设计了政策和结构体系图;②延伸了“农业”概念外延,提出了“大农业”的构想;③提出了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再造和创新的公司化发展方向,设置了农业产业化、公司化发展模式图和产业化公司模型图;设计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图和农业资金投入效益模型图;④提出了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内外贸一体制的观点;⑤建立了农业保障体系参照图,建议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乡镇、私营企业和“叁资”企业发展;⑥剖析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区域布局、科技创新、农产品市场体系;⑦提出了加大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整体思路;⑧提出了农业支撑体系新观念及扩大政府支农范围、重构农业保险体系、扶持弱势群体的政策建议。
吴琼[9]2009年在《我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文中认为国有粮食企业包括以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性收购、储存业务为主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粮油加工业务活动为主的国有粮食附营企业两部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叁十年的企业改革,有效解决了制约国有粮企业队伍庞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实现了组织机构的精简、人员结构的精干、队伍整体素质的改善及提升,并促进和加快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各地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并基本形成了订单收购、委托收购、购销联营等适应市场化运作要求的新的粮食购销经营方式,搞活了经营,激活了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改革现状的分析,总结实践经验,剖析改革之慢、改革之难的制约因素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深化改革、快速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概括总结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第叁部分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制约因素进行探究和剖析;第四部分分析和建议我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路径选择。
张继新[10]2013年在《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过多次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积累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初步建立起了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主体的国有粮食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机制,实现了从常年亏损到统算盈利的重大转变。但受现行粮油流通体制、国家粮油宏观调控政策、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持续发展、加快发展仍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企业经营政策依赖性强,市场竞争能力低下,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明确中央和地方粮权事权关系,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一方面需要国有粮食企业,特别是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在企业业绩评价方面,唯利润观、指标分散等情况严重制约了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发展。因此,不论是从行业主管和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角度,还是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角度,采用先进的管理、财务理论研究探索适合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必要且紧迫,对促进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四个问题:一是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二是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叁是本文研究的方法,四是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本章目的是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总体构架,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简单梳理了国内外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发展,并对国内外有关经济增加值(EVA)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最后一节对本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方向。本章和第叁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是运用EVA理论研究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的理论准备。第叁章为企业业绩评价理论分析。第一节对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这叁个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基础理论分别进行阐述。第二节基于前文理论,指出其在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业绩评价中的指导意义,即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业绩评价基本要求。第叁节对当前主流的业绩评价方法,传统财务评价、业绩叁棱柱、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EVA)逐一展开分析,指出其在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业绩评价应用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第四节具体分析经济增加值(EVA)业绩评价方法对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业绩评价的适用性。最后一节对本章进行总结,指出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业绩评价应使用经济增加值(EVA)进行。第四章为案例分析,对经济增加值(EVA)在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第一节简要介绍案例企业概况和现行业绩评价模式。第二节根据典型EVA业绩评价方法,分别对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会计调整事项和资本成本予以确定,并计算出案例企业EVA值。第叁节结合案例企业情况,对计算出的EVA值进行分析。最后一节对本章进行总结,指出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用EVA开展业绩评价的一般方法和有效性。第五章基于EVA在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的应用实施提出有关建议。第一节针对EVA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措施建议;第二节就如何应用EVA评价结果对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施有效激励进行了探讨;第叁节就EVA结合其他业绩评价方法在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的应用进行展望。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基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节约交易成本叁方面的考虑,经济增加值(EVA)适合四川省地方国有粮购销企业业绩评价应用。第二,在四川省地方国有粮购销企业EVA计算会计调整事项中,对营业外收支中的政府补助应区别对待,固定资产折旧调整应采用偿债基金法。第叁,在四川省地方国有粮购销企业EVA应用中,应注意配套制度的完善。对地方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而言,构建基于EVA的激励机制除了薪酬激励外还有运用行政手段的引导机制。叁、本文主要贡献与不足本文主要贡献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业绩评价基础理论,结合研究对象实际,提出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业绩评价基本要求为维护和促进委托人利益,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控制交易成本。第二,基于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业绩评价基本要求,比较传统财务评价、业绩叁棱柱、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指出经济增加值(EVA)适用于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业绩评价。第叁,按照经济增加值(EVA)典型方法,确定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EVA业绩评价会计调整事项、资本成本等诸要素,首次运用EVA对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第四,对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EVA业绩评价实施、激励机制等提出建议。本文不足在于:第一,由于资料搜集的局限性,本文在阐述一些问题时会存在因佐证的欠缺而略显不足。第二,由于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无上市公司,本文采用选择参照公司,利用财务杠杆平均计算的方法确定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β系数,因此,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β系数,以及利用CAPM模型计算的权益资本成本率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第叁,本文仅对案例企业应用EVA进行业绩评价进行了分析,在四川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应用EVA业绩评价方法,今后还需要更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有粮食企业行为研究[D]. 冀名峰. 中国农业大学. 2003
[2]. 市场控制、宏观调控与逆向选择——来自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行为的经验证据[J]. 赵霞, 赵莲莲, 王舒娟. 农业技术经济. 2017
[3]. 国有粮食企业逆向操作行为研究[D]. 赵莲莲. 南京财经大学. 2015
[4]. 中国粮油工业的市场结构变动与产业发展绩效研究[D]. 陈祥新. 南京财经大学. 2014
[5]. 体系中的秩序—对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性解释[D]. 熊万胜. 华东理工大学. 2011
[6]. 中国市场进入障碍问题研究[D]. 刘克逸. 复旦大学. 2003
[7]. 公共服务背景下德阳市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研究[D]. 王琼芳. 西南交通大学. 2015
[8]. 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D]. 黄小晶. 暨南大学. 2002
[9]. 我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制约因素和路径选择[D]. 吴琼. 吉林大学. 2009
[10]. 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企业业绩评价研究[D]. 张继新.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标签:农业经济论文; 业绩评价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三农论文; 新世纪福音战士论文; 粮油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 经济增加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