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课程与教学初探_课堂教学论文

高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课程与教学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基本技能论文,课程论文,高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课程的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学教材至少有138个版本,这些版本有一个共性:比较重视对教育原理、原则、方法的理性阐述,而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到底该掌握和运用哪些技能、怎样运用这些技能等则很少涉及,因而给人难以操作之感。而教师担负着把前人积累的经验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重任。身为人师,仅仅拥有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拥有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技能。但我们的教育学却缺乏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为了弥补此种不足,我们有必要在师范院校增设“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但也是一门技术,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艺术部分只能通过教师本人长期摸索、领悟、提炼才能掌握,而技术部分则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技术是可以分解、有计划地逐个加以训练的,从某种程度而言,技术的有机结合就成了艺术。

教学技能训练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确定哪一些技能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技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和“基本技能”加以界定。

“课堂教学”,不能只是指课内的45分钟。如果没有课前的教材处理,拿什么去上课,又如何明确教学目的,如何确定教学的难点、重点、关键点,如何使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呢?如果缺少课后测评,又如何知道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呢?所以课堂教学是由课前的教材处理、课中的教材呈现(上课)、课后的效果测评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

“基本技能”是一个较难取得一致意见的概念,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笔者倾向于把它限定为: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具备的最低限度的能力素养,具体地说包括教材处理技能、上课技能、测评技能三大类。

根据以上见解,我们经过大量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初步确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体系如下。

这里已经将教学技能作了二级分解,但这还不够,还得继续分解,直至可以操作为止。例如,我们要把二级技能“体态语的运用技能”进行三级分解:1.面部语运用技能;2.眉目语运用技能;3.手势语运用技能;4.身姿语运用技能;5.空间距离语运用技能;6.教态语运用技能。如有必要还可以继续分解,直至可操作为止。

技能训练课程应以重操作、重实用、求实效为宗旨,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应构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体系。笔者认为这个体系应包括:1.训练目标;2.训练要点;3.理论阐述和范例分析;4.训练项目及要求;5.训练方法;6.习题与作业六部分。现以“组织讨论技能”为例加以说明。

〔训练目标〕

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有效地组织讨论,引导学生集中注意于讨论的问题,并能对讨论作出全面的总结。

〔训练要点〕

1.选择讨论形式的技能。

2.准备讨论的技能。

3.组织讨论的技能。

4.评价(总结)讨论的技能。

〔理论阐述与范例分析〕

略。

〔训练项目及要求〕

1.选择性训练。要求:(1)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讨论方式。(2)能对所选择的方式进行论证,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方式。

2.准备性训练。

要求教师准备:(1)拟定讨论题。题目要正确具体,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即题目本身要具备可讨论性。(2)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准备。如指定阅读书目、提供学习材料等。(3)预先选好讨论形式以及召集人和中心发言人。(4)对讨论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预测,并准备一些预防措施或补救措施。

要求学生准备:(1)预先阅读有关材料及教材。(2)准备好发言提纲。

3.操作性训练。要求:(1)教师以民主的方式组织教学,以平等的身份参加讨论,但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自己处于主导地位。(2)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3)注意面向全体,机会均等,照顾后进生。(4)具有紧急应变能力和控制讨论的能力。(5)指导学生理智地阐述自己的观点。(6)注重讨论后的总结与讲评。(7)防止左右学生思维,让学生尽情发言。

〔训练方法〕

1.个案分析法。

2.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书面的和操作的)。

3.实践练习。

〔习题与作业〕

1.收集成功的讨论课的案例,并作优劣分析。

2.拟定一组与教材相关的讨论题。

3.编写一个组织讨论的实施方案。

4.组织一堂讨论课。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课程建设还应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配套的电化教材建设。

技能的获得需要模仿,所以仅有静态的书面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有一套动态的教材即电化教材。关于电化教材的制作需要考虑:1.范例的精选。被制成录音带、录像带、电脑软件的范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模仿性。2.范例的教学性。所精选的范例是用于教学的,所以应使每个案例配有动作要领、动作分析、训练指南(包括训练目标、训练要点、技能标准、训练的注意事项等等)、案例分析、课外作业等。3.范例的配合性。电化教材是辅助书面教材的配套教材,所以它的编排程序和内容都应与书面教材相协调而不能各行其事。

二、关于“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独特性,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必须思考如下问题。

(一)教学组织问题

很显然,“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教学如果还是运用一般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难以取得好效果的。因为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40—50个人,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训练机会和个别指导,而技能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形成的。所以,应以小班教学为宜,一般来说每班5—8人最佳,而且这些学生也不是绝对固定的,而要根据他们的进度作出调换,其目的是让每个小班学生的技能水平保持大致相同,以便学生相互学习和教师的高效教学。此外,可以用导生制加以补充,即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充当教师的助手或小老师,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学生学习,由于他们年龄相当,而且对技能的学习有切身的体会,所以效果相对较好。

教学内容的组织,一般一堂课只学习一种技能或某种技能的一个侧面,以短小精致为组织目标,以便学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一技能。教学时间也不以45分钟为一课时,而采取弹性时间制,一般在5—20分钟之间。

(二)教学结构问题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作业,这是一般教学的结构,但它并不适用于教学技能课的教学。尽管每堂技能训练课都有自己的独特结构,但如下结构是最基本的。

1.教师讲解。教师对本节课要学的技能作简要说明,并对如何学提出建议。

2.观看示范。学生在教师讲解的理性认识基础上观看具体的操作示范,对该项技能的具体操作有个感性认识,以便模仿与练习。

3.明确技能的要点与备课。在教师指导下,师生讨论该项技能的要点所在,明确该如何运作并用之于具体的教学情景。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备课,即把该项技能用于各科教学,如语文、数学课的教学。

4.教学实践。根据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及自己的备课,以训练一种课堂教学技能为目的讲一次课。一般不能超过5分钟,教师和其他学生对这次课的情况加以记录,记录方式可视教学条件采取录像、录音、笔记等形式,录像因其声像并茂且准确真实,所以效果最佳。

5.反馈评价。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由教师、同学、执教者本人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评价单作出评价,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口头评价,以便执教者明确自己的技能掌握情况。

6.分析改进。根据评价的结果,执教者将自己的教学实习录像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最后得出自己教学实践的优劣得失,以便矫正,然后再上一次课,进入下一个循环。

(三)教学策略问题

在“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1.教学技能的呈现与接受问题。

有效的教学技能的呈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呈现的技能可用特定的行为表现出来;第二,能使用与之相应的模型;第三,受训者可以得到直接的指导。根据这三个条件,示范教师所呈现的技能必须具有“范例性”、“可操作性”,而且要随时对学生的模仿行为进行评价和矫正。要让受训者有效地接受有关教学技能的信息,除了教师的有效呈现之外,还要求受训者:第一,仔细观察优秀教师的演示;第二,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模仿优秀教师的技能;第三,多渠道吸取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可以来自教师、同伴,也可以是受训者自己的分析;它既可以是语言的、图像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只有这样受训者才可能迅速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得失,找到提高自己技能的策略。

2.教学反馈与强化问题。

人的行为只有经过一定的强化才能固定下来,而强化的最佳手段是提供直接的第一反馈。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来自录像的反馈和学生自身的反馈。强化要讲究时间性,强化越及时,效果越好。所以,教学时要追求及时强化,受训者上完课后,应该立即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与同伴和指导教师一起分析优劣得失,第二次上课时强化优点,改正缺点。

3.技能的综合问题。

教学的技能是分解成极小的项目逐项加以训练的,所以各小项技能之间的衔接与综合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学时,我们要把技能分解以便于训练,但到了一定程度时,就应注意各项技能间的有机组合。

标签:;  ;  ;  

高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课程与教学初探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