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19-01
从教三十余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既教书又育人,费尽了心血。尤其是转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我更是呕心沥血——寻病根,析病理,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转变了不少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有时我想:教育学生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播洒信念,收获的将是行动;如果你播洒希望,收获将是生命,将是教育园中的百花绽放!
一.放飞爱的翅膀,架通师生间情感的桥梁。
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与其苍白无力地说教,不如用您的爱心去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打开孩子的心灵窗口。
1.批评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批评学生是难免的,但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批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准确。在批评学生前要先做调查研究,摸清事实真相,不可盲目夸大,无限上纲,以免产生负面效应,达不到批评的目的;②要公正。批评学生时要一视同仁,不能指责一方偏袒另一方。这样会引起被批评者不满,影响团结,使班主任在学生中丧失威信;③要委婉。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不能过于直率,更不能讽刺挖苦,要委婉一些,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感受到老师“严中有爱”,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总之,批评学生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批评学生宜在私下进行,让学生感到您的公正与真诚、无私与善意,要以信任和尊重为出发点,以疏导和迁移为立足点,以显微和扩优为切入点,真正做到以善心暖人,以爱心感人,以耐心育人,以闪光点转变人,做细、做活学生的思想工作。
2.拿起表扬的武器,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表扬激励的方法往往比批评一个人收效更大。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差生”更是如此。如果一个孩子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为此,我们要拿起表扬的武器,要利用“放大镜”和“定位器”来给学生找优点,用“扩音器”和“互联网”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长处,也要充分肯定,让他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树立起他们的自尊心,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上进心。表扬可以使学生从心理的重负下走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我们拿起表扬的武器,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希望就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
二.想方设法,找回学生健康的身心。
“差生”一般在班上为数不多,但他们能量不小,破坏性很大,成为班集体中的消极因素。他们有的表现出神经症状:厌倦学习、对抗行为、忌妒行为、破坏性行为等;有的心理上存在着特殊矛盾:自卑心理,又很要“面子”,缺乏坚强的意志、毅力和自制力等;有的甚至持刀行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班主任对这些学生一定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设法找回他们健康的身心。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摸清情况,分析原因。针对学生的这些表现,我没有盲目施教,而是进行了社会调查和心理追踪调查。通过深入调查,我了解到造成他们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家庭的,也有来自老师的、同学的。有的因为家庭的重大变故,有的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有的因为同学间的关系不融洽,有的因为生理缺陷等。种种这些不利的因素影响学生正常的思维、心理,导致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
其次,要有的放矢,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唤醒学生的良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我通过开主题班会介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及周围的优秀学生的成长经历,告诉他们: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阳春三月,也有风暴和霜冻;困难、挫折、不幸都是暂时的,也许还是成功的加速剂,前进道路上列车的润滑油,你得感谢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培养学生从小有抗挫能力,有克服困难的经验。
再次,采取“优劣”搭配,找回健康身心。在编排座位时,我有意识的采取“优劣”搭配,让一部分“优秀生”带动帮助那另一部分“后进生”。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下,积极创造条件,进行一些“有意识”的思想改造及心理、行为调节。不知不觉中,那些“后进生”找回了他们失落的东西,某些心理的需要也得到满足。
1.对“顽皮生”要用良好的愿望去暗示。
良好的愿望对学生的行为有暗示作用。一般来说,“顽皮生”纪律散漫,不接受管理和教育。对这些学生实施教育时,首先要看到他的好行为,看到他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然后再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使“顽皮生”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中含有期望,从而强化他的良好行为,削弱他的不良行为。
2.对“犟学生”要耐心细致地说服。
有些学生性格倔强,哪怕是做错事了也听不进去老师对他的说服教育,甚至是善意的批评。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犟”呢?从心理学讲,这些学生自我反省能力差,常常看不到自己的过错,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一些学生“犟”的根源。对待这样的学生,不能“以硬碰硬”,或是“以火灭火”,否则只能增加他的不满和对立心理。应该用爱的暖流去开导他,消除他情感上的障碍。班主任可先肯定他自尊心强的优点,但同时也应指出他过分“犟”的性格弱点。告诉他如果不及时克服这些性格“缺陷”,长期下去就会影响身心发展,将来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犟”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坦诚和信任。从此,“顶牛”现象不再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学生在转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反复,班主任要正确对待这种反复,要在反复中看到成绩,看到希望,要反复抓,抓反复,不躁,不嫌,不灰心,耐心地反复地做好转化工作。当然,学生的转化工作也并非是千篇一律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善于总结,就会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那时,在我们的教育园地中将会呈现出百花绽放,异彩纷呈的喜人局面!…
论文作者:王安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批评论文; 心理论文; 班主任论文; 老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就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