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互联网+教育”。在“互联网+”下,教育教学实践正由传统“教授范式”向现代“学习范式”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对教师传统角色的冲击与挑战。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推动者,教师必须要实现角色转变,才能成为“互联网+教育”的引领者。
关键词:互联网+ 教师角色 现代化
一、实现“资源提供者”向“资源开发者”的转换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直承担着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取决于教师的资源准备。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渗透,极其丰富和开放的在线资源使得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变得异常便捷,也打破了教师对学习资源的垄断。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资源方面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大打折扣,教师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存在感也在不断被淡化。面对这种挑战,现代化教师必须要积极主动转变角色职能,实现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向“开发者”转变。
教育资源的开发,要求现代化教师以实际学情的分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科学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对知识资源和精神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在“互联网+”时代,虽然在线资源丰富而开放,但是它们不能实现与每一个学习者实际需要的完全融合,这就会造成资源的臃肿化,进而降低学习的效率和成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作为资源开发者的现代化教师亦是如此,必须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适合自己学生发展需要的知识资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运用“拿来主义”为学生提供已有的在线资源。与此同时,现代化教师还要依据科学的教育思想,顺应信息开放化、思想自由化的“互联网+”时代趋势,开发出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精神资源,“其中包括预设心理期待、创造民主氛围、拓宽评价标准等贯穿教育全程的系列条件”。为学生心理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实现“知识传授者”向“思维引导者”的转换
德国现代教育开创者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在“互联网+”时代,主体性意识和个性化价值得到高度强化和释放,教育慢慢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变,传统知识优势被迅速削弱的现代化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现代化教师“应当以平等之人格、除伪之语言同步实行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心灵交流的过程中,现代化教师不再是孤独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思维引导者,这种思维的引导不是生拉硬拽的,而是建立在对个性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启发,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追求和管理自己的知识。要实现思维的启发和引导,就需要现代化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平等而真挚的交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平台追求知识以及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不断寻找、拓宽那条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互联网+”发展道路。
三、实现“教书匠型教师”向“教育家型教师”的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实现更好教育的关键,在于更好的教师的成长。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需要教师破茧成蝶,实现由“教书匠型教师”向“教育家型教师”的角色转换。
传统“教书匠”仅将教育视为谋生手段,奉行的是缺乏创新的经验主义教育思想,采用的是刻板僵化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以分数为核心的结果性评价标准。显然,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传统“教书匠型教师”角色的存在已经不能满足办“更好的教育”的需求,甚至成为其实现的阻碍因素。那么,什么是教育家型教师?著名教育家敢峰先生如此解释:按照新时代和新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办教育,按照不断发现和掌握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来育人,持之以恒。由此我们看到,教育家型教师区别于教书匠型教师的实质在于与时俱进的科学教育精神。
教师要实现向“教育家型教师”的华丽转身,首先要洞察和掌握教育规律,创新立足于学生需求的教育方法,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其次,要不断深化自己爱的教育情感,通过无私的教育之爱提升自身的品格追求和道德境界;再次,要坚守教育信仰,践行教育理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常怀一颗纯洁而虔诚的教育之心,以理想引导自己专注于教育教学事业。最后,特色科研是成为教育家型教师必经之路。李吉林指出:要进入新的高地,不搞科研是不行的。特色科研依托于特色课题,要想有特色,必然要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能够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从多角度提出创新性的思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理论素养,更能有效地拓宽自己的学科视野,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霍力岩 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1,(1)。
[3]周春良 教育家型教师:当代教师发展的现实追求[J].上海教育科研,2012,(3)。
[4]余慧娟 钱丽欣 教育需要虔诚以对——李吉林谈什么是教育家[J].人民教育,2009,(11)。
论文作者:田永祥,孙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教师论文; 互联网论文; 教育家论文; 资源论文; 自己的论文; 角色论文; 教书匠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