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 155100
【摘要】分娩是妇女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生命体验。本文针对家庭式产房的运用,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可以使产妇心理素质明显改善,不良心理大幅度降低,对分娩的自信心增强,降低了手术分娩率,提高了母婴安全率。
【关键词】产妇心理护理家庭式产房 运用
妊娠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分娩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1]。近年来,心理护理深受产妇及其家属的关注,缺乏分娩知识,产生分娩顾虑,造成精神过度紧张,导致分娩时间的延长,甚至难产。心理护理之所以备受关注,原因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进行的,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用良好的工作形象和语言行为,取得产妇的信任的同时,邀请产妇丈夫或者直近亲属全程陪伴,助产士和护士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到有效系统的心理护理,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最佳心态,增强产妇自信心,从而减轻分娩的痛苦,大大缩短产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的安全,是产科工作的重点,也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1临床资料
全组702例产妇,年龄18~38岁、平均28.5岁,初产妇582例、占81.96%,经产妇120例、占18.02%,住院1~8天,平均5天。
2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2.1做好临产前产妇的心理护理
临产前产妇的心理护理,是保证顺利分娩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用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待产妇,接触产妇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取得产妇的信任和配合,使他们产程有安全感,在沟通中护士应满足产妇的需求,耐心的向她们介绍相关正常分娩的知识,及时答复她们提出的问题,检查病人时,要手法准确、熟练、观察仔细、注意态度要认真,记录及时,消除产妇的顾虑,一定要保证她们的正常饮食,使她们在精力上、体力上、心理上,都为顺利分娩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进行产程。
2.2产程进展中也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产妇的文化修养、意志、情绪、性格等都会影响其心理状态,当产妇心理状态不佳时,应根据产妇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安慰,消除产妇紧张的情绪,心情愉快,思想放松,并用交谈等方式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有利于减轻宫缩的疼痛,使她们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分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个别产妇不能进行自我控制,甚至拒绝进食,使体力精力消耗很大。这时应对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产妇进食休息,这样避免因宫缩乏力而导致难产。
2.3开展家庭式产房
在第二产程中,我们开展家庭式产房,允许丈夫、家人或有经验的人员陪伴分娩,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也可以消除产妇恐惧焦虑情绪。产科医生和助产士要温柔体贴,关怀备至,有条不紊,熟练果断,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给产妇安全的感觉。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作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以取得密切配合,以便胎儿顺利娩出。
总之,第二产程护理是最关键的阶段,指导产妇克服心理压力和躯体上的不适,强化其产生自信心,是帮助产妇正常分娩的关键。
2.4鼓励产妇进食
从营养学的角度上讲,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及精力消耗较大,必须及时补充营养,才能促进乳汁分泌,因不及时补充能量,导致下床活动时晕厥,出现乳汁分泌不足,而导致母乳喂养婴儿失败,因此产后鼓励产妇进食,以及满足机体营养需要,还可以促进产妇淡化病人后进食,带来母婴健康的护理效果。
2.5第三产程心理护理
胎儿娩出后多数产妇已筋疲力尽,此时可嘱产妇休息。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嘱其不要过分激动,从而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出血。因此,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出血情况及软产道的裂伤情况。胎盘娩出后,做好相应的处理。让母婴肌肤接触,向产妇介绍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同时给产妇换好会阴垫,保暖,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帮助患者恢复体力,稳定情绪。
3 讨论
积极稳定的情绪能减轻痛苦,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能缓解疼痛甚至无痛,达到提高痛阈的目的。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使产妇入院后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对分娩充满信心,尤其在进入产程后,以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使产妇精神放松,消除恐惧,增强分娩自信心,以便顺利渡过分娩全过程。从而在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率,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说:心理护理在分娩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整个妊娠期,尤其是分娩期对孕产妇进行适时、适当的心理护理,开展家庭式产房,全程陪伴孕产妇,有利于增强孕产妇对顺利分娩的信心,使她们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秋玲,毛红梅.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8,22(5C):1362.
论文作者:刘翠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产妇论文; 心理论文; 产房论文; 情绪论文; 体力论文; 顺利论文; 家庭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