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电脑是不是买回个大祸根——家庭教育的新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祸根论文,家庭教育论文,买回论文,买电脑论文,新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获得了接触网络的机会。去年9月间,深圳市有关方面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深圳市中小学生家庭的电脑拥有率高达67%,已有四成的学生把上网当成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方式。与此同时,电脑在农村的普及率也在迅速提高。以苏北地区一个只有10万人的县级市为例,已有40%的家庭买了电脑,孩子们在家里就可以上网遨游。电脑的普及应该是件好事,但正像许多专家指出的那样,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当家长的不能在买回电脑的同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故事之一:电脑成了游戏机
王先生夫妇都是普通工人,他们俩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没能上大学,一直为此感到遗憾。他们的儿子小强也真为父母争气,今年上初中二年级,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听说从网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王先生夫妇俩便省吃俭用,攒了几千元钱,为儿子买回了一台电脑,并接上了ADSL。小强似乎对电脑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放学后一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摆弄电脑,父母见了心中暗暗高兴。平时在家里他们从来不大声说话,惟恐影响孩子学习。
一天晚上,小强的班主任吴老师来家访。吴老师告诉他们,小强最近经常不做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厉害,这次期中测验竟然有三门功课不及格。王先生夫妇听了大吃一惊,他们诧异地对老师说,这孩子学习还是蛮认真的,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学习,这不,现在还在屋里用功呢。说着,王先生就叫小强开门。叫了半天小强才把门打开,房间里出现的一幕让王先生夫妇顿时傻了眼——电脑显示屏上的“星球大战”正打得十分激烈,而作业本却撂在一旁,上面一个字也没写。
故事之二:女儿差点被“网友”拐走
在李先生夫妇眼里,女儿小婧是个十分懂事的好孩子,她不但乖巧听话,而且知道心疼父母,从不乱花一分钱,就连过年时长辈们分给她的红包也一分不少地交给爸爸存起来,几年下来竟攒了好几千元钱。老李就用这笔钱给女儿买回来一台电脑。小婧高兴极了,连称“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没过几天,小婧就学会了五笔字型输入法。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一天,小婧提出向爸爸借3000元钱去杭州走一趟。爸爸说,现在正是学习最紧张的时候,要是想去杭州旅游的话,等放暑假再说。哪知小婧一本正经地说,她去杭州不是旅游,而是去会一个名叫“真心英雄”的网友。听女儿这么一说,爸爸就更不同意了。这一下小婧干脆学也不上了,不吃不睡,神情恍惚,整天念叨着“真心英雄”。无奈之下,老李夫妇只好让步,同意她去杭州走一趟,但提出要陪她一起去,小婧哪里肯依,实在没法子,老李只得拿出3000元钱,将小婧送到开往杭州的班车上。好在老李多了个心眼儿,小婧前脚刚走,他便包了一辆出租车紧紧跟上。在美丽的西湖边上,小婧终于见到了那个“真心英雄”,竟是个一脸络腮胡子,年届四十的中年人。老李见势头不好,赶紧向正在湖边值勤的警察求援。经过审查,那个“真心英雄”原来是警方正在通缉的人贩子。
故事之三:网上演出的丑剧
某中学校园网上BBS刚开通不久,就发生了一起震惊全校的事件。一天上午,师生们惊讶地发现,有人往BBS上发了大量的帖子,对学校的陈校长进行谩骂攻击,语言粗俗下流,恶浊不堪。这是什么人干的呢?有关方面着手展开调查。尽管学校的BBS采取的是完全开放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以虚假的身份或以匿名的方式在上边发表言论,但使用的电脑必须与学校的校园网相连。很快,发帖子的人就被找到了。他不是别人,正是陈校长的儿子陈斌,本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原来,陈校长平时对儿子管教得十分严厉,陈斌对此非常不满,但又不敢当面说什么,就利用玩电脑的机会,将他对父亲的不满发泄到网络上。由于家里的电脑和校园网连在一起,这样便产生了连陈斌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极坏影响。
故事之四:上网上成了强奸犯
初三学生小吴涉嫌强奸罪被检查机关批准逮捕了。消息传来,许多人感到难以置信,因为无论是在家长的心目中还是在老师的眼里,他都是个安分守己、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好学生。小吴的堕落恰恰就是从父母把电脑买回家来开始的。一天上网时,一家黄色网站闯进了小吴的眼帘,不堪入目的画面让他脸红心跳。以后再上网时,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去浏览那些黄色网站,只要看到黄色网站上的画面,他就会兴奋不已。他知道这样下去意味着什么,他也想不再看了,但又禁不住诱惑。由于沉溺于黄色网站中不能自拔,他整天胡思乱想,整天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一天放学后,他骗同行的女同学说,他在网上发现了一家很酷的网站,可以带她回家看看。那个女同学信以为真,就跟他来到家中。哪知小吴让她看的是黄色网站,那个女同学羞愧难当,拔腿就要走。此刻,小吴难以抑制心中的冲击,一把抓住那个女同学,将她按到沙发上,像恶狼一样猛扑上去……
这些事情虽然都发生在孩子身上,可原因却要到家长身上去找。很多家长把电脑往家里一买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却没有想到,如果不对孩子进行网络方面的道德教育,你买回的电脑就可能成为祸根。归纳起来,家长在这方面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想教育。部分家长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孩子,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律能力,自己无须在这方面花什么工夫。这种顺其自然的做法,就直接导致了放任自流的后果。故事之一中提到的王先生,面对着儿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事实,深有感触地说:我总以为小强懂事,能理解做父母的一片苦心,不可能用电脑去做其他事情,哪知我想错了,孩子毕竟是孩子!
二是不敢教育。有些家长片面地理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孩子在电脑网络上表现出的过度热情不敢过多过问,生怕由于自己的管教而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影响了孩子的前途。故事之三中提到的那个陈校长,起初看到儿子陈斌热衷于往校园网上发帖子,也曾有过“如果他瞎搞可就糟了”的念头,可转念一想,难得孩子有这样的兴趣,可别让孩子扫兴,也就没对孩子说什么。事情发生后,陈校长后悔地说,如果当初能对孩子适当引导引导就好了。
三是不会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也知道网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必须对孩子加强教育,但苦于不知道怎么样教育才好。他们一发现孩子上网聊天、玩游戏、看不健康的东西,就不问青红皂白,立即封杀。殊不知封杀是不解决问题的。一个经常光顾网吧的小学生告诉笔者,他家里就有一台档次很高的电脑,还上了宽带,但自从爸爸发现他在网上聊天后,就再也不让他碰电脑了。他得意地说,不碰就不碰,反正街上有的是网吧。
其实,对孩子进行网络的道德教育,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家长能真正重视起来,下面这些办法实行起来都会很有效果。
一是未雨绸缪。家长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能够为学习创造出更多的便利条件,但网络上同样存在着不少不健康的或者青少年不宜接触的东西,这样可从一开始就给孩子打了一个预防针。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网址,以减少孩子受不良网站影响的机会。
二是兴趣迁移。一方面,家长不能让孩子把兴趣全部集中到电脑网络上,要想办法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如无线电、航模等。另一方面,家长不能让孩子把对电脑的兴趣局限在浏览网页、聊天、游戏上,而应引导到对技能的钻研上来,比如鼓励孩子参加网页设计比赛等活动。
三是榜样示范。要想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对于那些大人和孩子共用一台电脑的家庭尤其重要。第四个故事中提到的那个小吴,那天那个黄色网站就不是偶然闯进他的视野的。他父亲经常利用那台电脑上网浏览黄色网站,无意间让那个网站成了主页。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喜欢浏览黄色网站,这些家长如果不能尽快克服这个坏习惯,一出意外就会悔之晚矣。
四是沟通联系。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是封闭的、孤立的,对孩子进行网络教育也是一样。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去网吧,就应该主动到孩子可能去的那些网吧,向经营网吧的业主打好招呼,申明国家的有关规定,要求他们帮助监管好自己的孩子。家长还应该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作业是否按时完成,上课是否走神等。如果发现孩子在这些方面有问题,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