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1]2001年在《英语中的性别岐视》文中指出性别歧视—性别语言研究的一个方面,是在揭示了语言的不对称现象以后提出的,其理论依据是Sapir-Whorf假说。本文运用比较、统计等方法,对收集的言语材料断科学的分类和汇总,通过归纳和演绎,把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主线,从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等角度,分析性别歧视出现、发展和变化的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因素;运用语义学、词汇学和语法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性别歧视现象作历时和共时的研究,阐述了性别歧视的语义、词汇和句法与构词法特征,并对性别歧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与展望。在论述的过程中,通过大量实例剖析来阐述观点,使论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田宇[2]2005年在《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岐视现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特有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的社会态度紧密相连,并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长期以来,几乎每个社会都是男人的一统天下,男人居支配地位,妇女一直是受歧视的对象,在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完全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在语言中体现出来。 笔者从构词造字、词的搭配、词的内涵意义、句法标记及谚语俗语等多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系统地分析阐释,并深入探讨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对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改善与消除提出一些看法。 本文旨在通过从多个角度对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的阐释,使人们意识到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对它的理解不能脱离社会和文化背景。英汉性别歧视语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要消除语言中的歧视现象,必须首先根除社会上的封建观念。语言的变革寓于社会文化的变革之中。语言的变革受着文化的制约,随着社会文化的变革而发生变化。
廖素清[3]2011年在《英语性别岐视言语的内在机理及其消除策略探索》文中提出英语中存在着许多性别歧视言语,这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的反映。我们应积极消除性别歧视言语,从而改善妇女社会主体角色,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严阵[4]1994年在《性别岐视在英语中的若干反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 男尊女卑是中外历史上共有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当然也包括英语语言。请看下面的例句: A.My cousin is a professor. B.My cousin is a nurse. 一般情况下,读到这两个句子的人,大部分会自然而然地认为A句中的cousin是男性,而B句中的cousin是女性,但这种判断是毫无道理的。 现代语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句子的理解,必须以句子的字面意义未曾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基础;而只有这种背景知识与句子上下文的现实条件相一致时,句子的意义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参见R.Searle,Expression and Meaning,Cambridge Univ.Press,1979)
张美琴[5]2008年在《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文中指出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上是有性别差异的。社会是所有这些差异和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语言直接反映社会生活。语言与性别的关系在许多领域都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语言学也不例外。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语言与性别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性别差异和语言歧视。
李雪花[6]2008年在《汉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文中指出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描述了汉英语中普遍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生理心理因素及社会文化的影响是造成语言性别岐视的根源。
刘法公[7]1992年在《英语词汇的性别语义渗透探微》文中指出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在欧美发起的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运动使英语的某些语言现象受到抨击。其中招致非议最多的问题是:性别所指未确定的情况下使用he, his, him作为中性代词和用带-man的复合词,如:chairman,称呼女性。女权主义者把这类用法视为歧视妇女的语言现象。语言领域内的妇女解放运动确已使许多人在运用英语时注意到性别歧视的种种问题,同时,一些旨在消除英语性别岐视的折中方案也应运而生,如:新造了中性代词s/he, thon;中性名词chairperson, freshperson等。但是,这些修正语言的措施毕竟是英语世界少数
陈宗华[8]1991年在《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文中研究说明美国南达科他大学英语系主任苏珊·J·沃尔夫(Susan J·Wolfe)曾在一次语言学讲座时说:“印欧语言中的性别(Gender)和施事(Agent)历来与男性平等。语言学家必须对语法规则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及社会偏见引起高度重视。在我们所熟悉的几种印欧语言(诸如法语、德语、俄语和英语等)中,性别和施事的分类通常并非按自然的性别属性。”(注)这句话引起了笔者对英语中的性别歧视(sexism)的兴趣。本文试图阐明英语语言反映该语言使用者有关性别的社会和文化偏见。
李红艳[9]2005年在《论英语中女性语言的特点和对女性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文中研究指明语言学研究的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语言是有区别的。本文从分析女性语言在词汇、句法和语音语调叁个方面的特点出发,继而探讨英语中对女性的语言性别岐视在词汇和语义上的种种表现,并试图找出导致这些特点和现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张正举[10]1990年在《论美语中的Sexism问题》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研究美语中的性别歧视问题的专论,文中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在语言中的种种表现、以及社会有识之士为消除语言使用中的性别歧视主义而提出的语言改革主张.文章对这类社会语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语言使用指导规范.
参考文献:
[1]. 英语中的性别岐视[D]. 徐敏. 湖南大学. 2001
[2].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岐视现象分析[D]. 田宇. 黑龙江大学. 2005
[3]. 英语性别岐视言语的内在机理及其消除策略探索[J]. 廖素清. 延边党校学报. 2011
[4]. 性别岐视在英语中的若干反映[J]. 严阵.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1994
[5].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J]. 张美琴. 考试周刊. 2008
[6]. 汉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J]. 李雪花. 沈阳大学学报. 2008
[7]. 英语词汇的性别语义渗透探微[J]. 刘法公.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2
[8].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J]. 陈宗华.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9]. 论英语中女性语言的特点和对女性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J]. 李红艳.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5
[10]. 论美语中的Sexism问题[J]. 张正举. 湖南大学学报.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