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滨供热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0
摘要:节能减排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和保证。因此,必须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到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早在1986年就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标准,现在正在实现建筑节能第二步目标。而在建筑节能中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是节约能源和解决烟尘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它不仅可实现环境效益,而且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节能减排;问题分析;策略研究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Urban Central heating system
Li Rong
Tianjin Jinbin heating Co.,Ltd. Tianjin 300380
Abstract: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economic health,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n China,and it is also the key and guarantee for China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trengthen the work to ensure tha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are in place. As early as 1986,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promulgated the first building energy saving standard in China,and is now achieving the second step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 energy saving,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urban central heating syste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ave energy and solve smoke and dust pollution. It can not only realize environmental benefits,but also bring economic effects.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Key words:central heating system;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problem analysis;strategy research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而集中供热系统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建设项目,在总体资源能耗中占有重大比例,俨然已经成为了城市耗能的主力建设项目,所以说对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节能减排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节能减排探讨的意义
集中供热系统主要以水作为热媒,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燃烧煤或者其它燃料来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进而通过热网将热量传递到目标位置,我国锅炉燃烧效率与国际要求水平差距较大,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分析之后发现,比国际平均要求水平低25%,因锅炉燃烧产生的能耗比同等条件国家高出2倍左右,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针对供热系统高能耗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已经成为了我国目前最应该关注的问题。为了减少供热系统能源消耗量,提高我国供热系统运行的效率,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对集中供热系统中高能耗应用,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借鉴其它国家的建设手法,结合集中供热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在现有设备与运行理念基础上进行创新,继而满足现代化节能发展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节能减排探讨的问题
2.1集中供热系统水力不平衡
通过上文的叙述不难发现,水作为集中供热系统传递热量的热媒,在系统整个运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国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现状看,普遍存在着集中供热系统水力不平衡的问题。以我国某市集中热力系统供热情况为例,最近几年该市在城镇化建设中取得了相对显著的效果,单栋楼房数量急速增加,这对集中供热系统应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市一直沿用传统的水力调节方法,致使集中供热系统不能保持水力平衡,在对单栋居民楼供热时,无法保证热力的均衡,提升了热力传输过程中的消耗,降低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效果,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具体要求。通过实地考察之后发现,距离热网中心相对较远的居民小区内,存在热力不均衡情况的住户家庭高达35%以上,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热力站建设规模过大
热力站建设规模过大是影响供热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热力站建设规模过大不仅占用了大面积的可用土地,与此同时在基本能耗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整个热力站工作消耗的电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协调性,致使集中供热系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出实际的应用效力。除此之外热力站管理方法规范性不足,对于细节性的建设问题分析不够,忽略了实质性的设备应用意义,比如在大多数供热区居民室内,都没有按照基本要求安装热力监控装置,无法掌握室内温度变化的具体情况,也就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调节温度,继而不能保证室内温度的平衡,直接提高了热能的浪费,以及供热基本成本支出。
2.3集中供热系统设备落后
传统的供热设备应用性能较差,对于水流流量和温度的调节能力水平低,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热量传递效率不高,容易产生大量的系统能耗,与此同时老旧的系统设备需要大功率电量的支持,与现代化应用设备相比,增加了不必要电量的消耗。
3、集中供热系统中的节能减排探讨的策略
3.1提高资源燃烧效率
提高资源燃烧效率是降低集中供热系统能源消耗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达到预想的应用效果,就应该从锅炉运行原理的角度出发,在不改变锅炉整体工作结构的基础上,对锅炉局部功能设备进行有效的调节。比如对锅炉烟气排放装置进行适当的改造,根据烟气排放装置的运行特点,安装热力回收装置和炉芯板,让其作为辅助性装置,弥补烟气排放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缺陷问题,进而在炉膛内部形成稳定的漩涡式排放流,让煤气燃烧后产生的物质得到有效的沉淀,减少集中供热系统运行带来的环境影响,与此同时烟气排放装置性能的显著提升,延长了燃料的燃烧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燃烧方式,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3.2联合式供热方法的有效应用
我国供电企业能源损耗量大,早在2003年我国电力企业的煤耗量就已经突破了300克标准煤/千瓦时,针对这样的问题,要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善现有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环境,就应该改变传统的供热方式,采用联合式供热方法。首先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工作,了解我国供热企业的运作方式,以实际发展情况为基本,制定科学有效的合作计划,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取不同供热企业的支持。其次新建热电机组,在项目建设初期阶段充分考虑建设细节对节能效果带来的影响,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提高建筑围护结构自身绝热能力,减少热量传输的损耗度。最后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地区季节特点,确定年供暖时间,保证供暖时间的科学合理性,除此之外在采用联合式供热方式之后,加强对室外温度的监测,进而对室内温度进行及时的调节,保持室内外温度差异平衡的同时,减少过量热力供应的损耗量。
4、结论
总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是多方面的:要提高热源的热效率以及进行热电联产;减少热网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加强换热站和二级管网的节能措施;并且增强热用户的节能环保意识。同时还要根据供热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有步骤地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并且加强科学管理,真正实现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陈和平.我国热电联产状况的述评[J].热电技术,2000(4):1-3.
[2]张增利,张汉明,王兴海.具有DCS功能的凝汽机低真空供热改造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3):208-209.
[3]马秀力,王兴海,李冲等.气候补偿器在供热系统中的节能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07(10):60-62.
[4]江亿.我国建筑节能现状,目标和实现途径.建筑节能与可持续能源利用技术交流会,2005.12.
[5]于咏梅.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节能问题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9(04):68-70.
[6]李强.合同能源管理在集中供热节能改造中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论文作者:李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集中供热论文; 系统论文; 节能论文; 热力论文; 我国论文; 过程中论文; 装置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