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皓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 海东 8107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体量也在逐步扩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满足功能的需要以及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间的差异沉降等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施工后浇带的功能,然后就后后浇带的施工要点以及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后浇带;建筑工程;施工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后浇带,也称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后浇带一般可同时考虑几种作用,但终究是临时性的措施,待将该处混凝土补齐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施工也有特点。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二、后浇带的施工要点
2.1模板的支设
按照分块图针对各个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进行钢丝网模板的支设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工艺进行。
2.2结构混凝土的浇筑
根据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防止出现浇筑厚度过大而导致的钢丝网模板向外凸出的现象;对于选择钢丝网模板进行施工的垂直施工缝,需要在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振捣施工中,严格控制分层浇筑厚度以及振捣器与钢丝网模板之间的距离。为了避免混凝土振捣作业中发生严重的水泥浆流失问题,应该对振捣器和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控制;此外,为了确保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密实度,还需要针对垂直施工缝采用钢钎进行振捣。
2.3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措施
对于选择钢丝网模板进行施工的垂直施工缝,一旦混凝土达到了初凝状态,就需要用压力水进行冲洗,有效清除浮浆以及碎片等杂物,在冲洗部位暴露出骨料之后,还需要把钢丝网片也冲洗干净。钢丝网的拆除工作要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并且及时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表面进行清理;如果是木模板位置处,也可以用高压水进行冲毛处理,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尽早拆模,并做好人工凿毛工作。
2.4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5cm,高5-1Ocm挡水带;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6O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
三、后浇带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
在后较带施工的两侧需要采用隔断的形式,主要的材料就是钢筋支架或者是钢板隔断。其中钢筋的支架结构中,钢筋的直径需要根据断面的大小来进行相应的设定,其工作的原则就是保证支撑的稳定性,其中铅丝的镂空不能过大,否则就会出现混凝土浇筑时的跑浆现象。但是由于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和施工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出现网眼过大的现象,需要采取一些补救的措施,可以通过粘贴塑料薄膜的方式来减少混凝土灌注时出现的挤压力。这一层薄膜可以在混凝土凝固之后去除。其中钢丝网应该留在后浇带结构中,起到永久性的支撑作用。
3.2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
后浇带一般预留700-1000mm,常用者为800mm宽,是考虑施工操作的需要,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应设马道通过,不应直接踩钢筋。
3.3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问题
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即水灰比小一些,既保证槎捣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
3.4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
3.5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后浇带设置于建筑工程结构内,可有效提升建筑施工质量、解决沉降差。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此,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结合现场施工具体情况,规范施工工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才能为建筑工程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单体利.房屋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探讨[J].科研,2015(09)
[2]石兰生.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2(20)
[3]琚成旺.后浇带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8)
论文作者:保长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结构论文; 高层论文; 模板论文; 砂浆论文; 温度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