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引滦尔王庄分公司 天津 3018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的迅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我国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用水频繁的日常生活中。水的安全问题就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人们对水的监测过程和检测结果都十分重视。对水质进行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给水处理过程提供必要的依据,以此来保障经过处理的水质能达到合格的要求,进而对水处理的设备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只有对水质进行检测工作后才能更加全面有效的对水质进行实时的监测,促进其能够进一步的确保人们能够喝到安全可靠的水。故而本文将对水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能够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措施,进而为保障水质质量打好基础。
关键词: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
引言
水质污染对环境生态和居民健康的影响较大,其危害性也是最为直接。对此,很有必要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与先进的检测技术,从而提升水质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同时,供水企业和相应的水质检验人员应该有保证水干净卫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就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措施与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水质检测概述
水质检测是为了保证水处理的正确运行,保证水源的不被污染,因此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相关常用水的检测,如地表水、地下水,以保证日常饮用水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对水质的检测,为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水质的检测主要是通过观测并记录水体中不用物质的指标数值,然后与规定的标准相比,来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以及水体的质量。一般来说,水质检测指标主要包括三类:物理指标(如浊度、温度等)、化学指标(如酸碱度等)和生物指标(如微生物等)。而根据水体的不同用途,设置的检测指标和参考的指标标准都会不同。例如,在对居民饮用水检测时,检测方法依据GB/T5750.13中的相关规定,检测指标多达106项。通常根据检测指标内容的不同,所应用的检测分析技术也不同,其检测技术主要有物理和化学两类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法、色谱法(气相和液相色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现代先进的检测技术,还包括在实验室常用的有重量法、滴定法和分离法等技术。
2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2.1检测水质的来源不同
水质检测工作时常常需要结合抽样水的来源来确定有效的水质检测方法,但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较为广泛、丰富以及相关的检测人员对水质来源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认识不到位等,我国的水质检测工作中常常忽略对抽样水的水源的调查和总结。在考虑抽样水的来源时,首先要对抽样水的水源的实际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水源都有较明显的差异。全面了解抽样水的水源实际地理环境的同时,也要结合水质检测的目的进一步调查抽样水的来源,避免出现由于抽样水的来源选择不当而严重影响水质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事情。
2.2样品的保存
采集好样品之后需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中间需要经过运输以及保存,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水样的微量元素也会发生变化出现物理化学反应,直接影响到水样的检测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有一些采样器也和样品发生反应,从而影响了水质检测的精确度,因此还应该规定采样器的材质不对样品产生影响。在送样品检测时一定要做到及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延迟时间检测的可以在里面放入一定的保护剂,根据样品的性质组成条件来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和保护剂。
3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措施
3.1加强制度管理
城市用水的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是保证供水以及检测工作质量的前提和依据,因此,必须要加强水体的检测管理制度,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模式和方法,提高水质检测技术的水平,确保检测效率。①完善的监督机制。水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检测人员的责任心,因此,为了有效监督水质检测人员的积极性,可建立激励或实行考核制度,保证检测人员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认真工作,承担责任,确保水质检测的精准度;在选择先进的专业仪器或检测技术的同时,要加强对其的功能检查、维修和保养,尤其是在使用前,必须要履行功能检查和验证这一环节,保证设备或仪器检测功能的正常发挥。②加强环境管理。由于一些水质检测的设备仪器或药品试剂,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若达不到反应条件,会出现没有反应或反应不完全的情况,严重影响检测的结果。在明确水质分析的要求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再根据不同设备仪器或药品试剂对环境的要求,创造合理的周围环境,以确保水质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定期检查实验的标准曲线并严格规定实验的标准差值,及时校准曲线中待测物与测量仪器响应值的定量关系,保证标准曲线的正确性与可靠性;试验数据要合理且准确的校验,剔除异常值。
3.2选择科学的检测方法
为保证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水质检测工作开始前,要对水体的类型、性质等进行判断,再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还要对仪器设备、药品等实施全方位的检查,保证仪器设备功能正常,药品质量合格且在保质期内。在水质的检测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检测次数,并取平均值形成最后的检测结果。如在检测化学需氧量(COD)项目时,可选择快速密闭催化法或重铬酸钾法,这两种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都需要经过消解然后滴定,在相同的操作规程条件下,快速密闭催化法和重铬酸钾法的检测结果,均在质控样品的真值范围内。采用快速密闭催化法,则可减少回流时间,经济且环保安全;但采用重铬酸钾法检测消解过程中,需要用回流法消解2小时,不仅占用了空间和时间,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此可见科学选择检测方法的重要性。
3.3选择合理的采样频率
水质的采样对于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水质采样的时间和次数对水质检测的结果也有极大的干扰,选择合理的水质采样频率也是提高我国水质检测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确定合适的采样频率一方面保证了相关水质检测设备的利用率,便于制定合理的设备维修和清洁的方案,减小了因检测仪器设备的障碍或残留污染物过多等对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确定合适的采样频率实现对水质检测点的水质污染情况的实时监测,及时更新该地区的污染情况和环保整改方案的实施进度,为我国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环境保护的措施的及时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4选择科学的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及手段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因此应该选择科学的检测手段以及方法,适当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手段确保结果的精确性。比如在对氨氮含量进行测定时,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①测量用水要求,一般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检测水必须是二次加工的无氨水。②测试环境必须在无污染环境中进行,采用的玻璃器皿必须单独存放。③准确把握时间,反应时间一般控制在10~30min之内。
结语
水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水源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环境的安全,同时,水资源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水质的安全也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在水质检测上,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并根据不同的水源、水质等综合因素,选择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方法,规范并强化水质检测的过程,以达到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目的,并为环境水资源保护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卫明,唐龙彪.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6.
[2]姜双林.可持续的水质管理政策-交易的作用[M].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3]郝芳华.流域水质模型与模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王雅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水质论文; 准确性论文; 水源论文; 检测方法论文; 指标论文; 样品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