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现状、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性论文,融资论文,对策论文,新兴产业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促进科技发展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对象。近年来,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资金匮乏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此,本文拟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支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现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普遍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性较强。 目前,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方式来看,主要分为国家资金支持和资本市场融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国内贷款、直接融资、利用外资、风险投资和其他资金。 (一)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为助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层面主导设立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24个省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新批复了41只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案,吸引社会资本70多亿元。”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国家对于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政府在新能源等领域共同发起设立5只高新技术创投基金,共募集资金22亿元,吸引各类社会资金17亿元。“截至2011年7月,中西部地区的安徽、陕西、山西、湖北、内蒙古、四川、重庆等省市相继设立引导基金,7省市区共设立引导基金10只,基金总额1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比较大的鄂尔多斯市财富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基金总额达30亿元。” (二)国内借款 间接融资一直以来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本文随机考察了20家战略性新兴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不难发现,借款是这些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这些公司中,间接融资(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数额一般都会超过直接融资的数额,或者与之相当。 战略性新兴公司的借款主要有向银行借款和向关联的公司借款两种方式,前者占主导地位。例如,中国北车公司2012年的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57.4亿元借款全部来自于银行;上海振华重工集团2012年金额排前5名的长期借款全部为银行借款,共计32亿元,占比为88%。 值得指出的是,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比,新材料产业的借款几乎全部来自银行,没有关联公司的借款,例如,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长期借款项目中,金额位列前5名的皆来自商业银行,占长期借款总额的59%;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2012年的长期借款全部来自于银行和上海市财政局;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的长、短期借款也全部来自于银行。 (三)直接融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直接融资方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采用。从创业板已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据了绝大多数。至2011年7月,创业板上市公司已有245家,共筹募资金1 782.7亿元,其中生物医药类公司累计IPO超过290亿元;装备制造公司有60家,共筹募资金四百多亿元。 从各产业的具体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高端装备制造公司都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筹资,并且对直接融资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其中,国有法人的股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社会资本的数额相对不多。 从各公司的年报数据来看,债券融资也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很多大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于2011年2月24日发行了38亿元的中期票据,期限为5年,深圳宝德科技集团于2011年2月23日发行了4 000万元的1年期短期金融债券。 在新材料产业中,很少有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的形式进行融资。新能源产业的股份中,国有成分并没有占绝对比重,各银行、金融机构的基金和个人投资的比重较高。2010年以后,债券融资的方式逐步被新能源公司采用。 (四)利用外资 从总体上看,外商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正逐年加大。1998年到2012年7月,外商在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累计13 787个,我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345.3亿美元。 如下图所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FDI的金额逐年上升。200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发展正式拉开序幕,国家的大力扶持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下图显示从2009年起,外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呈现出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 (五)风险投资 近年来,风险投资资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比重也在逐渐上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FDI趋势图 资料来源:葛顺奇《外商投资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载《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第1期。 2009年至2011年第三季度,我国互联网产业共获得风险资本40亿美元,IT产业和医药产业各获得风险资本7亿美元,新能源产业获得风险资本4亿美元,高端制造产业获得风险资本7亿多美元。同期,我国互联网产业共获得私募股权融资52亿美元,IT产业和医药产业分别获得私募股权融资7亿美元和13亿美元,新能源产业获得私募股权融资32亿美元,高端制造产业获得私募股权融资42亿多美元。 2013年3月,风险资本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仍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和IT行业,其中,以互联网、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及医疗健康行业最受风险资本的青睐,总投资金额分别达到2 837万美元、4 493万美元和963万美元(见下表)。 2013年3月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一级行业投资统计表 数据来源:清科数据www.zdbchina.com。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情况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善。 (一)国家支持资金所占比重较大 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模式中,国家支持资金所占比重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来源的总量来看,外源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国家的补贴、直接拨款和政府发起的创业投资基金。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于发展实体经济、振兴民族产业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政府部门的经济依赖较强,不像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来对本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其二,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结构的比例来看,在本文分析的5种外源融资方式中,国家资金支持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国内借款也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的借款为主。至于直接融资,通过分析各战略性新兴公司的财务报表不难发现,国有性质的股东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社会资本利用率较低。 (二)社会资本参与程度有限 当前,我国社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仍较为有限,国有资本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权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例如,2012年,在新材料产业中,国有性质的股份占据了绝对数量。其中,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法人持股比例为18.25%;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为国有法人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0.50%;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法人,持股比例为41.16%。 再如,京沪高铁总投资额为2 209亿元,其中地方政府242.93亿元,保险资金160亿元,社保资金100亿元,铁道部647.07亿元,银行贷款1 059亿元,资产负债率49%,可以看出,在京沪高铁的修建上仍然是以传统的间接融资为主导,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筹集资金。社会资本所占比重相对于国有性质的资本来说仍然较少,从我国的储蓄额上来看,对于社会资本的利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融资资金的分布不尽合理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资金分布不均问题已经显现。从总体上看,资金投向多集中于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信息产业,而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所获得的资金相对较少。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资金投向的不合理也是造成光伏等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2011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50GW,而201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7GW。从数据来看,光伏产业确实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并由此带来价格的大幅下降,整个行业陷入低潮。 节能环保产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2010年,国家开发银行计划发放1 400亿元节能方面的贷款,实际发放2 320亿元。2011年,工商银行用于清洁能源开发的贷款余额为2 082亿元。2011年,交通银行发放节能减排的贷款余额为1 235.36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获得贷款相对而言比较困难。据15家已开展专利质押贷款的生物医药公司的数据统计,平均贷款金额仅为798万元。如此数量的资金对于12-13亿美元的新药研发投入来说只是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医药创新研发需求。 (四)风险资本的投资诸多障碍 风险投资减少了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空隙和资本约束,他们不仅向具有发展潜力但资金紧缺的公司提供前期研发资本,而且还对其生产运营状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管。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融资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障碍:其一,技术障碍。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期研发技术性较强,研发时间跨度长,风险投资机构对于其最终是否能够研发成功,以及成果能否很好地转化为畅销产品难以评定。其二,资金来源障碍。国内的风险投资资本普遍具有规模较小、投资谨慎等特点,而国外大型的风险投资机构又很难进入我国市场。其三,项目定位障碍。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很多风险资本并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导致项目与资本不能有效对接,风险资本项目定位困难,搜寻成本高。其四,管理障碍。风险投资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风险投资机构基于自身的经验参与被投资公司的经营,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兴性,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缺乏足够的、成熟的管理经验对这些产业进行经营管理指导。其五,退出障碍。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控股,而是退出投入资金,获得高额的利润,但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很难使得风险资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利退出。 三、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绝大多数公司的融资需求仍不能得到满足,资金缺口较大。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放开政策限制,积极鼓励各类融资主体参入,大力拓展融资渠道 在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公司融资除了内源融资、财政支持、银行信贷和股权融资之外,还包括民间的天使投资、二级市场进行融资、租赁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这些融资方式在我国已经开始发展,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也初步显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融资方式发展速度缓慢,还不能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实质性的支持,亟须大力发展。 此外,我国目前的商业信用并没有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体系,加之受到融资成本、供求关系、财务风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商业信用的融资方式发展滞后。发展商业信用,使其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之一,主要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我国战略性新兴公司的经营管理建设,提高其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加强其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同时建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使上下游公司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规范我国商业信用,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三是引导我国战略性新兴公司建立商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而言,应当在立足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在全球的范围获取资金的融通。 (二)完善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 将社会资本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其一,信息来源问题,即社会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问题;其二,渠道问题,即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 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往往是阻塞融资渠道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除了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外,还应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体系,搜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市场行情等信息,详解国家经济政策,尤其是融资政策、融资程序以及投资预测等有关融资的各方面信息,发布资金需求公司的详细资讯,实现融资主体供求双方的信息透明和共享。一般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整合平台应当具有信息发布与咨询功能、数据分析功能、信息查询功能、实时监督功能四个主要功能。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整合平台还要能够链接高校、政府、公司等多个部门,集合多种资源,组建技术开发联合体或建立战略联盟,实现科技资源共享,集成多学科研发优势。 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均建立了制度完备、层次分明的资本市场。经验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的支持,而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包括场内市场,还应该涵盖场外市场、柜台市场、区域性资本市场等市场,各级资本市场服务于不同需求的经济体,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有序衔接。科学完备的资本市场拥有高效的定价、筹资、交易机制,能够促进储蓄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资本,优化资金配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合理规划,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瓶颈”问题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上资金总量的缺乏;二是结构上资金调配的失衡,具体来说就是资金分布不均。因此,合理调配资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解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难题的关键之一。 首先,资金的合理调配需要由权威部门建立完善的关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方面的数据统计中心和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的相关信息,定期实时公布,为资金的流动提供真实权威的指导,让市场更加透明化,更能发挥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功能,使资金更多地流向资金紧缺部门。 其次,资金的优化配置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干预,特别是在发放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的审核等方面要充分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问题,对于产能过剩和资金供给充足的产业和部门要更加严格地审核,限制资金过多地投入,对于资金匮乏的产业和部门则放宽条款限制,避免资金过多地流向某一个或某几个行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具体来说,资金的优化配置需要合理引导资金投向,使得大部分资金能够流向资金匮乏的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对于已经产生产能过剩的新能源产业等,可以适度限制资金的流入。 最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间和产业内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战略性新兴公司间的资源共享,如厂房共享、设备共享等,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提高资本运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四)扫清障碍,完善政策,引导风险投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和互动 目前,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融资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已经初步显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适时推动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由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制定《风险投资促进法》并实行税收减免等措施,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鼓励风险投资基金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和互动,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有效地获得初始发展资金。 此外,应当积极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的制度,鼓励资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准入制度创新,降低准入门槛,扩大风险资金来源;在组织制度上,实行有限合伙制,建立健全权责利制度安排,统筹激励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和约束机制,最大化利益,最小化风险;划分风险投资的层次,提高资金运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当重点加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为风险资本提供更多更好的退出渠道。 对于私募融资形式而言,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私募股权融资方式和私募债务融资方式。其中,私募股权的融资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公司的管理层、公司内部员工和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友好客户,当然,员工的持股份额比较有限,管理层的股份一般占绝大多数,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励公司的优秀管理者和员工,而且能够降低融资成本,稳定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而私募债务融资方式是指直接向特定的机构和个人发行公司债券进行融资,这种方式程序简单、灵活,发行量小,能够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公司发展初期的特殊融资需求。标签:风险资本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融资公司论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 社会融资论文; 风投论文; 投资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