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检验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 目的 观察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不同采血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29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按照不同采血方式分为三组,其中43例患者采取动脉采血作为A组,43例患者采取静脉采血作为B组,另43例患者采取末梢采血作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水平均比C组结果低,但是A组和B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以及红细胞压积均比C组结果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取不同的采血方式结果具有一定差异,相比较而言,动脉以及静脉采血方式比末梢采血方式结果更精准,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采血方式;临床应用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方式,对血液中细胞部分进行检测,为医护人员提供诊断依据[1]。血液中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通过观察其数量以及形态情况进行疾病判断,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贫血、血小板功能障碍、感染或者造血功能异常等现象。临床上末梢采血方式历史较为悠久,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出现静脉和动脉采血方式。曾有报道显示[2],不同的采血方式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选择效果精准的采血方式,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诊断保障。对此我院展开研究,分析采取三种采血方式进行检验血常规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29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按照不同采血方式分为三组,每组各43例。其中A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4.2±14.1)岁;B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5.8±15.1)岁;C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6.2±15.3)岁。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清晨在所有患者空腹状态下进行采取,其中A组:将肝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置,并使用注射器吸入,吸入过程中可以进行反复推进,保证注射器内液体充足,推出液体后找到患者桡动脉进行消毒,将注射器倾斜45度扎入动脉中进行抽血,最后拔出针头封口后摇匀。B组:找到患者手肘静脉位置进行消毒,将针头扎入患者静脉内,针头另一端与真空血管连接,利用压力差作用使血液流向真空管中,血液采集结束后将针头拔出。C组:采取揉捏患者中指指腹,使其呈现充血情况,消毒中指后将三棱针扎入,按压后收集流出的血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三组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发现A组和B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水平均比C组水平低,但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以及红细胞压积均比C组水平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给予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可以尽早诊断出患者是否存在相关血液性疾病以及造血功能异常,为医生的诊断结果提供有效依据[4]。血液中各种成分异常改变可能会体现出机体内组织器官病变的改变情况,其检验的准确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意义。
末梢采血是临床上最早出现的采血方式,操作简单,患者疼痛感较轻,但是由于血液存放在试管中较长时间后,其中血小板含量会有所减少。且无法避免血液与空气接触,可能直接导致血小板堆积,或者依附在试管壁上。同时末梢血可能会受到温度影响,当温度过低时发生溶血反应,直接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随后出现的静脉采血方式中,采取硅化试管,有效防止血小板依附,并保持血小板计数不变,保证血小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末梢采血处血液均由毛细血管产生,出血量较少,血液循环功能较差,容易导致出血不畅,延长采血时间。医护人员在捏揉指腹使其出血时,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分裂,降低白细胞计数,或者周围组织液可能随之进入试管中,影响检测结果。有专家提出[5],动脉采血方式虽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是容易受外界影响,引起感染或者出现并发症等。结合我院研究结果,A组和B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水平均比C组结果低(P<0.05),但是A组和B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以及红细胞压积均比C组结果高(P<0.05),说明动脉、静脉采血方式比末梢采血方式准确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不同的采血方式,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差异,临床上可以将静脉采血作为首选采血方式,检验结果较为精准,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奚敏芬.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1):146-147.
[2]郭健平.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25-25,26.
[3] 陈岩.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77-278.
[4]唐学宏.检验前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8):145-146.
[5]李明,林发波,金昕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6):180-181.
论文作者:杜秀娟,曾覃平 邱晓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患者论文; 方式论文; 血小板论文; 血常规论文; 血液论文; 红细胞论文; 末梢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