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税务筹划方案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析法论文,税务论文,层次论文,风险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税务筹划人在掌握相关信息以及仔细分析目标的基础上,为一个公司或一个纳税人制定出多个税务筹划方案后,如何对这些方案进行筛选从而从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往往并非易事。尤其当用于选优的指标比较多且备选方案也比较多的情况下,若没有一些科学的决策方法,则从选优效率方面而言会使方案选优变得非常复杂,从选优效果而言有可能会造成选出来的方案不是最优方案,而最优方案却偏偏被淘汰。由此可见,在对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决策选优时,很需要有一种科学的决策方法。而层次分析法是目前用于处理有限个方案的多目标决策问题最常用且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一、层次分析法的墓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又称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工程、经济、社会等许多领域。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有效分析方法。
用层次分析法作决策分析,首先要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元素,并按照元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元素按不同层次组合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最终把问题归结为最低层(如决策方案)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从而为决策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风险税务筹划方案的层次分析法
假定一个跨国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其目标筹划收益额其筹划方案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最后三列分别为各方案的收益期望值、风险程度和风险收益额。从中不难看出,三个方案的期望收益额都大于考虑风险的最低筹划收益额(即无风险筹划收益额与风险筹划收益额之和),同时也都超过了目标筹划收益额。因此,这三个方案都可以采用。具体分析这三个方案中,从收益期望值和风险收益额看,方案2的期望收益额和风险收益额都位居三者之首,方案3居中,方案1最低;从风险程度看,方案2风险程度最大,方案1居中,方案3最小。通常的观点是,企业决策者对方案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其对风险的态度。愿意冒风险去追求最大财务利益的企业决策者可能选择方案2,因为伴随着高的风险程度能获得高的风险收益额;稳健而不愿冒风险的企业决策者则可能选择方案3,因为该方案的风险最小。显然,这种以决策者对风险的定性态度为基准进行的方案选优不免因决策者的主观性而使选择结果带有随意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定量的科学决策方法,那么就很难对一个多目标多方案的选择作出客观的科学决策。基于此,笔者应用层次分析学的基本原理将对以上三个筹划方案作出优劣的排列顺序。
表1 某跨国纳税人风险税务筹划设计方案
(单位:万元)
可能性1
可能性2
可能性3
筹划 可节减 概 可节减 概
可节减 概 收益期 风险 风险收
方案
税额 率 税额 率
税额 率 望值
程度 益额
1100 30%
120 50%
140
20% 118
0.12 59
2180 30%
140 50%
80
20% 140
0.25 70
3140 30%
130 50%
120 20% 131
0.053 65.5
附图
图1 层次结构模型图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税务筹划方案在设计阶段的基本目标,都是为了使该方案在获得尽可能多的期望收益额和风险收益额的同时承担尽可能低的风险。根据这一分析,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二)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之后,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据此,可以构造一系列的判断矩阵。首先,构造最高层(目标层)与中间层(准则层)各元素的判断矩阵。然后,建立中间层(准则层)与最低层(方案层)各元素的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元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判断其相对于上一层次的重要性,并以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
1.判断矩阵A--B
判断矩阵A--B是相对于最优税务筹划总目标A,三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以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比较。
假定根据税务筹划专业人员讨论,认为一个最佳的税务筹划方案,首先应考虑有较高的收益期望值,其次应该是较低的风险程度,最后是风险价值(事实上它与收益期望值有关),并分别以比例标度值5,3,1赋值,从而可建立判断矩阵A--B如表2所示。
附图
三、结论
(1)三个风险税务筹划方案经过层次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方案3是三个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2)层次分析法,原理科学,方法易于掌握运用,操作步骤简单,计算工作量小,分析结果可靠,当属风险税务筹划方案决策的有效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