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采用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精索鞘膜积液,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针对2012 年3 月—2014 年5 月在我科就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25 例、精索鞘膜积液5 例采用微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0-30 分钟,平均15 分钟,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复发发生,仅有1 例发生阴囊血肿。住院时间2—6 天,平均3、5 天,术后不使用抗菌素,切口仅用创口贴拉拢,无须拆线。结论: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精索鞘膜积液,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切口小、痛苦少,适合在临床开展、推广。
【关键词】微小切口 小儿腹股沟斜疝 精索鞘膜积液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80-01
小儿腹股沟斜疝和精索鞘膜积液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对儿童的健康与身心发育来说均具有很大的危害,目前可采用微切口手术治疗这两种疾病,且优势明显,临床应用广泛。作者所在医院通过对30 例腹股沟斜疝和精索鞘膜积液患儿采用微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 年3 月—2014 年5 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25 例,其中男22 例,女3 例,小儿精索鞘膜积液5 例,年龄10 月---11 岁。
1、2 治疗方法
患者采用骶麻、氯胺酮麻醉或吸入麻醉。切口选择:于腹股沟外环口部位或耻骨结节处扪及精索或圆韧带,取腹股沟中点的内上方1CM处腹股沟外环体表处,作一长约0、8---1、0CM 大小切口。切开皮肤后,用蚊式血管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外环口处,寻找精索或圆韧带,于精索前内侧找到疝囊,疝囊多为瓷白色。打开疝囊后,于近端横断,远端旷置,将近端疝囊分离至疝囊颈处,此处多可见到腹膜外脂肪,可贯穿缝扎或双重结扎。若为精索鞘膜积液,则可先穿刺鞘膜腔内积液,待缩小后,可与精索一起从切口处提出,充分显露鞘膜囊,将鞘膜囊从精索上钝性及锐性分离至近端鞘状突处,高位结扎后取出鞘膜囊。创面仔细止血后,将精索及睾丸解剖复位,防止发生精索扭转、缩短、睾丸扭转或并发医源性隐睾。若外环口过大,可将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组织缝合,仅可容精索通过即可。皮下组织缝合后,将皮肤切口拉拢以创口帖粘贴,外再加纱布覆盖[1-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术后处理
第一,在手术后不能对患儿使用抗菌素,仅适当给予补液,待患者清醒后或术后6 小时到8 小时即可进食,期间注意加强对患儿的临床监护,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第二,手术第二天后,即可让患儿进行下床活动,但必须要加强对患儿的保护,不能让他们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也不能让他们产生较为强烈的情绪波动发生哭闹,因为这会使他们的腹压增加,对术后恢复带来各种不良的影响;第三,要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如果患儿出现了阴囊血肿,则应当使其保持卧床休息,并抬高阴囊以利消肿[3-4]。
2 结果
30 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操作时间10-30 分钟,平均15 分钟,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复发发生,仅有1 例发生阴囊轻度水肿,经卧床休息抬高阴囊后好转。住院时间2—6 天,平均3.5 天,术后不使用抗菌素,切口仅用创口贴拉拢,无须拆线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和精索鞘膜积液均为鞘状突未完全闭合所致,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对儿童的健康与身心发育来说均具有很大的危害,治疗这两种疾病以手术为主,手术的主要步骤是在内环处找到精索或圆韧带,并于精索处分离出鞘状突或疝囊[5]。经腹股沟外环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和精索鞘膜积液,具有以下主要的优点:1、手术径路短:小儿腹股沟管短,内、外环相距很近,而且近乎垂直的从内环通向外环,故将皮下组织游离后即可于精索处找到疝囊或鞘状突,通过外环口将疝囊或鞘状突分离到内环口处,不须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组织损伤小[6]。2、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恢复快:由于手术径路的简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一般控制在30 分钟以内,技术娴熟者仅需10 分钟即可。同时因切口小,相应的组织创伤也偏小,伤口疼痛减轻,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也相应的加快了床位的周转率,减少了住院费用[7]。在本文的临床研究过程当中,手术时间最长30 分钟,最短10 分钟,平均仅15 分钟,且患儿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平均住院3.5 天后就出院,整体效果是非常明显的。3、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由于在腹股沟管外分离疝囊和鞘状突,可以避免撕裂疝囊壁,减少复发的可能性;同时因不需广泛游离精索,降低了术后阴囊血肿的发生率[8]。在本文的临床研究过程当中,仅有1 例患儿发生了阴囊轻度水肿,但经卧床休息抬高阴囊后好转,对预后没有带来任何的影响,这证明了手术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4、该术式简单易学,容易操作,仅需多加熟练即可独立完成,同时不需要过多的医疗器械和设备。5、切口小,仅用创口帖拉拢,术后无疤痕,符合现代医学的微创及美容观点,这对于幼儿的心理发育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总之,本术式符合小儿腹股沟斜疝和精索鞘膜积液的解剖特点,手术径路确切可靠、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易开展、术后无疤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建雄,洪先明.经阴囊(或大阴唇)途径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752 例手术体会.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9(5):718.
[2]王果,潘少川,周蓉儿.小儿外科手术图谱.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39.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9-413.
[4]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实用小儿外科学(上).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07-408.
[5]姚干,李宇洲,梁健升,等.经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500 例报告[J].江西医药2004,39(2):83-85.
[6]钟良,姚尚龙,黄德樱.腹腔镜手术对婴幼儿呼吸、循环影响的临床研究[J].华中医学杂志,2006,30(2):86-87.
[7]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407.
[8]刘贵林.手术学全集·小儿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4:51.
论文作者:吴二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切口论文; 腹股沟论文; 小儿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阴囊论文; 积液论文; 《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