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心内科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风险管理,对照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护理效果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当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降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普及推广。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心内科是诊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高风险科室,患者数量多,接触到患者的病情复杂,发展速度快,病死率高。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但是如果在护理当中能有效识别和应对风险,做好风险管理的话,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等风险事件,给医院工作以及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不良影响[1]。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降低风险事件与纠纷问题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如今已经得到了临床上的高度关注,并将其应用到心内科护理实践当中,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在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本次研究得到了伦理委员会的许可。随机把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为48~70岁,平均年龄60.2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12.5年。高血压35例,心律失常20例,心肌炎15例,心肌梗死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为46~69岁,平均年龄59.5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12.8年,高血压37例,心律失常21例,心肌炎13例,心肌梗死9例。两种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以及接诊医生与护士,帮助患者迅速适应陌生环境;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要求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做好基本生活护理和健康宣教。
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强风险管理,主要包括:第一,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结合心内科患者及其临床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归纳潜在性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体系。由于心内科患者病情复杂,而且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必须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必须包括突发事件处理制度、抢救制度、护理考核评价制度等,以便及时应对与处理突发事件。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升他们的护理风险意识,指导其掌握科学完善的护理管理方案,规范护理操作,严格遵循流程和护理服务要求改进护理方法。第二,日常工作中做好安全防范。保证室内地面干燥整洁,防止患者摔倒;增加对病房患者的巡视频率和次数,以免在出现不良事件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注意在走廊、床沿等位置安装好护栏,便于患者走动,减少行动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工作,对于风险事件高发人群必须做到重点监控,关注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以便及时给予干预措施,防范风险事件。第三,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倾听患者的合理化要求,并在情感上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和关怀,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以及家属的满意度,有效防范风险。第四,做好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为了了解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明确风险管理当中的缺陷和不足,必须对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将多方评价引入其中全方位评估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改进和调整提供必要指导。对于出现的风险事件问题,要做好原因的分析,评估处理效果是否理想,探寻最佳的处理方案,以便归纳经验,改进今后的护理工作[2]。
评定标准:利用统计方法统计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计算并记录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护理效果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利用卡方检验。P<0.05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均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对比
3讨论
心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所接收患者病情严重,病情发展速度快,容易出现反复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诱发不良风险,给患者以及医院带来不良影响。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加强配合,给予患者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护理服务,以便获得良好疗效。不过由于心内科患者病情特殊,对护理要求较高,在具体护理工作实施当中有着很多风险因素,一旦出现操作不当和忽视风险管理等问题,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等风险事件,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形象[3]。所以在心内科护理工作当中,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也降低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方面,最大化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而风险管理模式作为新型模式,在识别、评估与处理风险方面有着极大优势,得到了临床上的高度关注,并在心内科护理工作当中推广。本次研究对8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另外8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是2.5%,护理投诉率是3.75%,护理效果评分是(95±3),而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是8.75%,护理投诉率是12.5%,护理效果评分是(78±2)。通过对这一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常规护理中联合应用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消除护理当中的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服务效果。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当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降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蒋云芬,陈彩翠,张晓萍.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2018,35(09):53-55.
[2]李爱华.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实施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1):160.
[3]锡淑华. 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2):76.
论文作者:张秀娟,赵姬敏,王静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效果论文; 事件论文; 心内科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