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学关键问题,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养论文,学科论文,核心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可知,英语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首先是一门外语,是“通往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其次,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了解异域文化、比较中外文化、形成国际视野的过程。再次,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过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英语的人文性特征不够突出,课堂教学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割裂的情况普遍存在,语用被弱化,教师对“学了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后学生能做什么”缺乏思考,英语学习的价值仅是通过考试,没有体现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价值。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英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段学习经历与学生的成长之间到底有何关联?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回答的。 如何帮助教师解读《课程标准》,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与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每一节英语课上有所收获,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关键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改进课堂教学重分数、轻能力,重方法、轻内容,重形式、轻内涵的状况,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学会学习、培养思维、增进文化意识。 一、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考 (一)要明确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是确定关键问题的出发点之一。 《课程标准》“英语课程目标结构”列出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海市在修订《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过程中提出了英语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语用与语感、文化与情感。当前,国家正在研制各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是指在语言知识教授和语言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示范作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策略、方法和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二)要梳理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关键问题要从教学中的普遍问题进行提炼。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问题是教学中最为普遍的问题。“用教材教什么”的问题总是比“怎么教教材”更为重要。然而,实际教学中,教材解读常常存在偏差,教学目标的确定缺乏单元视角,课时划分随意,课时之间缺乏关联,课时作业之间缺乏关联,作业、练习与评价之间缺乏关联。《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常常被超越,教学的年级特征缺乏。语言知识教学的深度不断被放大,语言技能的教授不断被淡化,学习策略就是考试策略,说起“文化”,仅仅是“文化知识”。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总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英语教学总是要把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围绕“输入”与“输出”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经历,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概念被曲解,片面追求时髦的教学方法的现象普遍,却忽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输出”活动是检验教学目标的载体,但有些“输出”活动的任务放在“引入”阶段学生亦可完成;有些“输出”活动即便学生经历了大量的“输入”,仍无法完成输出任务。此外,活动组织“形式主义”现象普遍,如“小组活动”被广泛运用,但大部分“小组活动”没有必要,学生可独立完成。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该伴随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考试测验,还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参与、学习的进步等方面。学业评价应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就学业评价而言,教师评价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纸笔考试依然是评价的主流形式,对听说的评价依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三)要引导教师把握教学重点与学习难点 1.从《课程标准》视角把握教学重点 要通过对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提炼引导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学重点,如语法教学要重视让学生通过体验与感悟来归纳语法规则,提供语境让学生通过解决任务来运用语法;再如写作教学,要从单元教学的视角确定写作教学的目标,在“输入”课型中帮助学生体验写作目标、积累语言素材、激活创新思维。 2.从学生视角把握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是动态的、个性化的。从学生的视角来看,部分学习内容本身就是学习难点,如委婉表达、情态动词、写作等。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不尽相同,教师可以从提炼的关键问题中举一反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析特定学生的学习难点。 (四)要为教师提供分析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分析问题的视角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分析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关键问题,即要从《课程标准》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来分析;二是该关键问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分析问题的视角有助于教师用宏观的眼光看微观的问题,用微观的眼光看宏观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科教学关键问题不是需要“回答”的问题(question),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key point)。问题的解决也不是通过一两个课时的教学就能完成的,要求教师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整体思考、分年级细化。比如阅读教学是一个大的关键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小的关键问题,而每一个小的关键问题如“活动设计”需要教师在初中各年级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予以思考。学科关键问题的研究就是将大的关键问题化解为小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小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为教师提供方法与路径。 3.可操作的案例 针对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进行进一步诠释,而这些案例必须经过实际教学实践的检验。有些教学案例不仅要有文字描述,还要能拍摄成微视频,用教学片段来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用说课、评课来解释教学设计与实施,必要时,还要请专家以微报告的形式分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二、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提炼 (一)关键问题的内涵 为深入理解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内涵,核心组分成三个小组进行研究。第一小组重点研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第二小组重点研究上海正在修订的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第三小组对上海区县教研员和资深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综合三个小组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教学关键问题的内涵界定 教学关键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本质、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要素。 2.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界定 指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学会如何获取信息,理解他人,表达观点、意见和态度。同时,通过学习具备国际视野,逐渐培养跨文化交往的意识和能力。综合起来即“英语核心能力”,包含语言能力(理解与表达)、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往。 3.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界定的依据 (1)总项目组对“关键问题”的界定; (2)教育部《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结构”; (3)上海市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理解与表达(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语用与语感(学习策略和语言思维)、文化与情感(文化意识与语言自觉)。 (二)提炼问题的路径 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提炼关键问题,经历以下过程(图1)。 核心组以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结论为基础拟定165个问题。 核心组成员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赋分,筛选出43个问题。 上海市34位区县教研员、浙江省36位区县教研员、上海市76位教研组长对43个问题进行赋分,核心组根据赋分结果筛选出23个问题。 项目组5位学科顾问专家对23个问题进行赋分,并与核心组进行交流,提出具体意见;总项目组专家王蔷教授审读后提出修改建议。 核心组在6位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补充了3个问题,并对26个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上海市5位专家在审读“分析”的基础上再次对26个问题进行赋分,最终确定25个问题。标签:英语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核心素养论文; 学科英语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提升技能论文; 文化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学科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