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学关键问题,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养论文,学科论文,核心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可知,英语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英语首先是一门外语,是“通往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其次,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了解异域文化、比较中外文化、形成国际视野的过程。再次,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过程。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英语的人文性特征不够突出,课堂教学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割裂的情况普遍存在,语用被弱化,教师对“学了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后学生能做什么”缺乏思考,英语学习的价值仅是通过考试,没有体现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价值。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英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段学习经历与学生的成长之间到底有何关联?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回答的。 如何帮助教师解读《课程标准》,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与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每一节英语课上有所收获,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关键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改进课堂教学重分数、轻能力,重方法、轻内容,重形式、轻内涵的状况,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学会学习、培养思维、增进文化意识。 一、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考 (一)要明确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是确定关键问题的出发点之一。 《课程标准》“英语课程目标结构”列出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海市在修订《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过程中提出了英语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语用与语感、文化与情感。当前,国家正在研制各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是指在语言知识教授和语言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示范作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策略、方法和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二)要梳理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关键问题要从教学中的普遍问题进行提炼。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问题是教学中最为普遍的问题。“用教材教什么”的问题总是比“怎么教教材”更为重要。然而,实际教学中,教材解读常常存在偏差,教学目标的确定缺乏单元视角,课时划分随意,课时之间缺乏关联,课时作业之间缺乏关联,作业、练习与评价之间缺乏关联。《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常常被超越,教学的年级特征缺乏。语言知识教学的深度不断被放大,语言技能的教授不断被淡化,学习策略就是考试策略,说起“文化”,仅仅是“文化知识”。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总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英语教学总是要把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围绕“输入”与“输出”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经历,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概念被曲解,片面追求时髦的教学方法的现象普遍,却忽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输出”活动是检验教学目标的载体,但有些“输出”活动的任务放在“引入”阶段学生亦可完成;有些“输出”活动即便学生经历了大量的“输入”,仍无法完成输出任务。此外,活动组织“形式主义”现象普遍,如“小组活动”被广泛运用,但大部分“小组活动”没有必要,学生可独立完成。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该伴随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仅包括考试测验,还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参与、学习的进步等方面。学业评价应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和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就学业评价而言,教师评价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纸笔考试依然是评价的主流形式,对听说的评价依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三)要引导教师把握教学重点与学习难点 1.从《课程标准》视角把握教学重点 要通过对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提炼引导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学重点,如语法教学要重视让学生通过体验与感悟来归纳语法规则,提供语境让学生通过解决任务来运用语法;再如写作教学,要从单元教学的视角确定写作教学的目标,在“输入”课型中帮助学生体验写作目标、积累语言素材、激活创新思维。 2.从学生视角把握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是动态的、个性化的。从学生的视角来看,部分学习内容本身就是学习难点,如委婉表达、情态动词、写作等。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不尽相同,教师可以从提炼的关键问题中举一反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析特定学生的学习难点。 (四)要为教师提供分析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分析问题的视角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分析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关键问题,即要从《课程标准》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来分析;二是该关键问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分析问题的视角有助于教师用宏观的眼光看微观的问题,用微观的眼光看宏观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科教学关键问题不是需要“回答”的问题(question),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key point)。问题的解决也不是通过一两个课时的教学就能完成的,要求教师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整体思考、分年级细化。比如阅读教学是一个大的关键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小的关键问题,而每一个小的关键问题如“活动设计”需要教师在初中各年级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予以思考。学科关键问题的研究就是将大的关键问题化解为小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小的关键问题的解决为教师提供方法与路径。 3.可操作的案例 针对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进行进一步诠释,而这些案例必须经过实际教学实践的检验。有些教学案例不仅要有文字描述,还要能拍摄成微视频,用教学片段来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用说课、评课来解释教学设计与实施,必要时,还要请专家以微报告的形式分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二、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提炼 (一)关键问题的内涵 为深入理解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内涵,核心组分成三个小组进行研究。第一小组重点研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第二小组重点研究上海正在修订的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第三小组对上海区县教研员和资深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综合三个小组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教学关键问题的内涵界定 教学关键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本质、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要素。 2.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界定 指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学会如何获取信息,理解他人,表达观点、意见和态度。同时,通过学习具备国际视野,逐渐培养跨文化交往的意识和能力。综合起来即“英语核心能力”,包含语言能力(理解与表达)、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往。 3.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界定的依据 (1)总项目组对“关键问题”的界定; (2)教育部《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结构”; (3)上海市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理解与表达(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语用与语感(学习策略和语言思维)、文化与情感(文化意识与语言自觉)。 (二)提炼问题的路径 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提炼关键问题,经历以下过程(图1)。 核心组以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结论为基础拟定165个问题。 核心组成员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赋分,筛选出43个问题。 上海市34位区县教研员、浙江省36位区县教研员、上海市76位教研组长对43个问题进行赋分,核心组根据赋分结果筛选出23个问题。 项目组5位学科顾问专家对23个问题进行赋分,并与核心组进行交流,提出具体意见;总项目组专家王蔷教授审读后提出修改建议。 核心组在6位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补充了3个问题,并对26个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上海市5位专家在审读“分析”的基础上再次对26个问题进行赋分,最终确定25个问题。 在研究成果撰写的过程中,也对问题的表述进行了再次的分析、修改。比如,关键问题15,原题为:如何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渠道,以解决学生阅读摄入量不足的问题?现改为:如何通过指导与评价,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效益? 修改理由: 第一,初中学生自发性的课外阅读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摄入量、阅读习惯、阅读速度、硬件设备等;学生自我拓展阅读渠道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但不符合大多数初中学生的阅读实际。 第二,课外阅读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养成阅读习惯,从而为其终身阅读打下基础,不是单纯追求“阅读摄入量”,是“量”和“质”并重的问题。 (三)关键问题的表述 每一个问题的表述由两个部分构成,后面一部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核心能力),前面一部分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策略(教学内容、方法、活动)。每一个问题都以“如何”开始,旨在引导教师思考问题,并结合自身的积累和认知进行阅读。 初中英语学科教学25个关键问题如下页表1所示。 对25个关键问题的说明: 1.突出读写 从理解、表达、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往来提炼关键问题。理解、表达包含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主要是语音、词汇和语法。与理解、表达相关的关键问题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读”的问题最多,其次是“写”,这也是构成学生英语学科核心能力最为关键的元素。 2.强调重点 关键问题的提炼意在帮助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重新认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25个关键问题不“求全”,只挑选重要的、典型的问题。比如,“语音”的学习内容很多,但关键问题只关注“重音、语流特征、节奏”,一是因为篇幅有限,只能突出重点;二是希望通过关键问题的提出引导教师举一反三思考类似关键问题。 3.注重结构 “语法”“词汇”“读”“写”等关键问题至少有2个,且具有结构化。如“词汇”有3个关键问题,分别指向知道、理解和运用三个学习水平,其中“理解”的要求是“词汇的知识深度”,为许多教师所不知。“读”一共有6个问题,从“途径与方法”的视角来分析,依次是:读前、读中、读后、指导与评价、不同文体和问题链;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视角来分析,依次是:加速课文理解进程、加深课文理解和积累阅读体验、巩固课文理解、增加课外阅读效益、形成阅读策略、建立思维路径。 三、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 对关键问题的分析包含“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核心概念”三个方面。 (一)从《课程标准》提出问题 “问题提出”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二是教学现状。比如,“问题15.如何通过指导与评价,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效益?”“问题提出”部分分析了《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三、四、五级标准规定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分别累计达到4万、10万和15万词以上;在用好英语教材的前提下,还指出探索与开发有效且合理的课外资源是我们保证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附录5“话题项目表”罗列了义务教育阶段的24大项85小项话题内容,这些内容并非都能够通过课内阅读教学来落实。 同时,分析了教学现状和解决问题的方向:由于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局限,很难要求他们自觉地开展课外阅读,只有通过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才可能正确地、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此外,课堂评价与监控措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的自觉性,使得课外阅读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在保证量的同时达到质的提升。 (二)从教学现状分析问题 “问题分析”从教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仍以问题15为例,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课堂教学对阅读技能缺乏必要的教授;“以考代教”不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培养阅读的习惯;现有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因此,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指导”与“评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阅读量,逐渐形成阅读能力。“问题分析”是问题解决重要的基础,因此,对于大部分关键问题的分析都借助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 “核心概念”对某一关键问题涉及的最重要的概念进行界定,为问题解决提供必要的基础。如“问题3.如何帮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确切含义”,在“核心概念”部分解释了“词汇知识的深度”和“上下文”两个核心概念。 (三)从理论指导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 问题的解决方法基于对问题的分析,依据相关教学理论。以问题15为例,从国外教学理论提炼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引导者、提供者和帮助者。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从教师角色谈起,阐述课外阅读的指导与评价,并提供了3个教学案例来说明如何使用这些策略与方法:激趣性阅读设计、理解性阅读设计与欣赏、评价性阅读设计,在“评述与建议”部分还提出了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或问题,并给出具体的建议,也列举了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供教师参考。 (四)从课堂教学实践提炼案例 关键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核心团队自上而下宣传研究成果,基层教师自下而上提供教学案例。对于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核心团队与教师一起再进行梳理与改进,形成结构化的案例片段,作为对关键问题解决策略的诠释。同时,针对每一个关键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选择其中的典型,结合基层教师提供的案例,拍摄若干微视频,直观解释关键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关键问题17为例(表2): 四、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关键问题使用建议 (一)研究方法的迁移 确定问题是教研的重要基础。问题的提炼是实证的过程。问题“自下而上”来源于一线教师,专家对问题进行评分、分析后又“自上而下”回到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和教研过程中,教研员要善于从一线教师那里发现问题,站在专家的立场上或组织专家对这些“自下而上”的表象问题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关键问题,为后续的教研打下基础。问题分析包括两个维度:一是《课程标准》怎么说?二是现状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能就是问题解决的空间所在。问题解决要回答国内外专家怎么看这些问题,有哪些策略和方法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研活动的开展 1.提炼教研主题 确定教研主题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必要前提。教研员可以结合当地初中英语教学和教研的实际,从25个问题中寻找相应的主题提炼成教研主题,组织省、市县、区等各级别的教研活动。25个问题呼应《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归类。以“阅读教学”为例,可以提炼出以下教研主题: 阅读教学的微技能; 阅读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激活; 阅读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 课外阅读与课内辅导; 评价学生阅读。 2.深入开展研究 本文所列25个问题肯定无法涵盖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全部问题。由于篇幅的关系,《课程标准》中有些内容,如“语音”“跨文化交往”,只有1个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针对像“语音”这样的内容,教研员和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横向”研究,即研究“语音”内容的其他方面。有些内容,如“阅读”,则可以进行“纵向研究”,即研究不同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与微技能。有些内容,如“语法规则”,可以进行“内向”研究,即围绕问题解决的方法如“语法规则的认知与归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来进行研究。 (三)培训建议 1.任务型阅读 组织教师阅读文本,布置任务,如:写读后感;开展批判性阅读,提出不同观点;通过讨论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提炼出更多的关键问题等。 2.教学实践 组织教师根据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实践,检验、评价所提的策略与方法,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设计与实施。组织教师针对文本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再设计,并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对比研究。 3.丰富案例 组织教师阅读文本中的案例,并根据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从自己的教学活动(或实践)中寻找、提炼更多的案例。 4.观课与评课 组织教师观看微视频中的教学案例,并进行评课;观看微视频中的说课与评课,并进行对比;观看微视频中的专家报告,并进行讨论。 5.课题研究 组织教师在阅读文本前根据问题先进行研究,再与文本进行对照。组织教师从学科教学关键问题中分解问题,或提出类似问题或不同问题,仿照文本开展课题研究,撰写问题分析与解决的研究案例,并配以教学课例。标签:英语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核心素养论文; 学科英语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提升技能论文; 文化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学科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