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请伸出拇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拇指论文,父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看妹妹莎莉,无意之中发现书架上摆着几瓶包装漂亮的彩色墨水。他十分好奇,情不自禁地打开这些墨水瓶。然后用笔蘸上墨水,在地板上画起了妹妹的人头像。小男孩初次动笔,难以驾驭,无法避免地在室内的墙壁上、窗帘上、桌子上留下墨水污渍。不一会儿,家里就变得一片脏乱。
母亲回到家里,一见到这种情景,完全惊呆了。然而在看到地板上那幅“画像”(说准确一点,其实只不过是一大团乱七八糟的墨迹)之后,她马上明白了其中的一切。这时候,色彩凌乱的墨水污迹在眼中似乎已经变得不复存在。母亲像发现新大陆似地指着“画像”惊喜道:“哎呀!这不是莎莉吗?”她弯下腰,高兴地亲吻了儿子。
这个男孩名叫本杰明·威斯特,后来成为一位享有盛名的画家。当有人问起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说:“是母亲的赞许使我成为了画家。”
孩子的表现欲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具有求奇、求变的创新倾向。如果父母能认真地读一读孩子们写的文章,听一听他们唱的歌,看一看他们画的画……给予肯定和表扬,哪怕是一个赞许的微笑,都会使孩子们感到满足,受到鼓励,从而增强其创造能力,为有效的学习知识和发展创造能力奠定情感基础。
有这么一个孩子,因经常“说谎”,在同学中人缘并不好。例如,他在拾到一块形状古怪的石头时,会对同学们说:“大家看,这可是一块很值钱的宝石。”结果当然只能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然而这个孩子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依然我行我素,对周围的东西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时间长了,老师觉得有必要与他的父亲沟通,将他的问题如实告之。但这位父亲并没有轻易地批评儿子,而是继续对他暗中观察,深入了解。
有一天,孩子在外面玩耍时,从泥巴地里挖出一枚硬币。回到家里,他兴奋地把姐姐叫到一边,神秘地对她耳语道:“瞧!一枚古罗马人铸造的硬币。”姐姐接过一看,发现只不过是很常见的硬币,仅仅是因为受潮而锈迹斑斑,显得古旧而己。她对弟弟又一次“说谎”很生气,到爸爸那儿告状,要求对他进行惩罚。可是这位当爹的还是无动于衷,甚至把儿子喊过来,当面夸奖道:“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我怎么能责备你呢?”
父亲对儿子这种“赞赏”的态度,引起了家人、老师和邻居们的不满。大家认为,此举肯定有害无益,会毁了孩子,使他日后变为一个虚伪的人,只会夸夸其谈,讲大话空话。可是后来的事实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孩子长大后成了一位卓有建树的科学家,创立了“进化论”。那么他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达尔文。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管看到了什么新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人知道,以获得夸奖和赞赏,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表现欲是孩子的一种情感因素,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发展。孩子越是高兴,表现欲就越强烈。
“进化论”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并且为此进行了大量实物证明的基础上的,离开了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划时代的“进化论”。想象是让科学腾飞的“翅膀”,只有富有想象力的人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钻研的动力和拼搏的精神。由此可见,从小就鼓励孩子敢于想象,而不是将其泯灭掉,对于家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达尔文的父亲为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
众所周知,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他大学未毕业就去创业了,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里,聚集了巨额的私人财富。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旷世奇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他的母亲那儿得到了一份被许多母亲忽视的东西——赞许。
1975年,这位年轻人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母亲节那天,他在送给母亲的实物问候卡上这样深情地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孩子的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素质,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孩子有了这种自豪感,便能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东西,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正因为盖茨的母亲正确地对待并保护了盖茨的表现欲,才能让他在不断的自我表现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成了“软件大王”。
“孩子,Goodtry!”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渴望受到夸奖和赞美。事实的确如此,人们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别人的看法和态度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对周围人的评价非常在乎,于是产生了一种被肯定、尊重和赞美的强烈愿望。正因为如此,有时候一句赞许的话语,所产生的鼓舞作用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在那些人生的征途上陷入困境或遇到挫折的人眼里,赞许和夸奖犹如漫漫长夜中一团燃烧的火,温暖着自己颓废悲观的心灵。由于看到了希望和前途,他们有可能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要引导和帮助孩子成长和进步,父母的宽容、欣赏、赞许必不可少。如果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就能够在影响孩子内心世界的同时,不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那个“角落”——自尊心。上面这些感人的事例生动地说明,赞许有多么大的威力,好学生真的是“夸”出来的。
一位教育家讲得好:对一个孩子来说,100分是成绩好的标志;但对另一个孩子来说,60分就是很大的成功。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设法去保持或培养每个孩子的自尊心。
西方的一句谚语说:“多给孩子胡萝卜,少给棍棒。”
在他们缺乏自信时,我们要热情鼓励——“孩子,把头抬起来!”因为心灵的成长离不开尊严。
如果他们有话想讲,我们要善解人意——“孩子,我听你说。”因为心灵的成长离不开宣泄。
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及时表扬——“孩子,你真棒!”因为心灵的成长离不开肯定。
如果他们犯了错误,我们要循循善诱——“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因为心灵的成长离不开挫折。
在他们和自己顶牛时,我们要宽宏大度——“孩子,我已经原谅你了。”因为心灵的成长离不开包容。
如果他们的想法离奇古怪,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Goodtry!”因为心灵的成长离不开梦想。
……
拇指虽小,可是力量无穷。只有通过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表达力和独立思维,使其具备诚实守信、个性鲜明和大智大勇的“综合素质”。父母一只常常伸出的拇指,可以造就出自信、积极、心态健康的孩子;而一只时时伸出的食指,培养的是自卑、怯弱、谨小慎微的孩子。
赞许具有巨大而神奇的力量,不可低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指出:“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开花生长。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啬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要做到真诚地赞赏孩子,热情地赞扬孩子,就要注重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小题大做”,让他们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和成长。事实上,即使有这种或那种毛病的孩子,也有积极因素,能够找到闪光点。如果父母善于充分地对这些积极因素和闪光点加以肯定和赞扬,就可以发挥孩子的潜能,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更好的成长。
夸奖给人欢乐,赞扬使人振奋,赞赏促人奋进。一句赞许的话语,往往抵得住十句批评训斥声。的确,过多的批评指责可能使一个人沉沦绝望,甚至将其毁掉。而夸奖、赞美、鼓励,却常常能给人以巨大的力量,使人看到光明灿烂的前途。
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培根说得好:“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吧。
孩子的成长道路如同“战场”和“跑道”,父母应该为他们大喊“加油”,使他们沐浴在赞许的阳光中。那怕孩子一千次跌倒,我们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