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宋朝论文

“导学式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知识结构论文,历史论文,教学中论文,导学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导学式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有两大特点:导学,知识结构。它着重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在于通过认识知识结构,培养学科能力,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其理论依据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布鲁姆的“目标教学”及现代信息论、控制论。笔者就该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试陈管见,以就教于同道。

“导学式知识结构”教学模式:

具体操作程序:

一、导学。导学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探求新知上来,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问题应突出重点,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难度适中,做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学习目标可采用口述、投影、讲义、小黑板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如教学《金和南宋的对峙》,采用录像导入法。师问:“谁到过杭州西湖?”生答:“没有!”“那我们现在就去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游览一番!”教师放录像,伴随着西湖景点的变化作简单介绍,当电视屏幕上出现“岳王庙”和岳飞墓前的4个铁铸跪像时,画面暂停。教师指着画面问:“大家知道岳王庙是为谁建的?”“为岳飞建的!”教师又指着岳飞墓前的两个跪像问:“这一男一女是谁?”“是秦桧夫妇!”接着教师动情地说:“后人每当来到这里,总是感慨万千。有人面对岳飞墓和秦桧夫妇跪像,吟诗叹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表达了对岳飞的怀念和对秦桧夫妇的唾骂。那么后人为什么要怀念岳飞而痛恨秦桧呢?学了这一课后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教师关闭录像,放投影,出示教学目标:

①南宋建立(时间、定都、建立者)。

②北方抗金义军中最著名的一支及其活动地点、影响。

③南宋4位抗金将领及其主要抗金事迹。

④岳飞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为什么?

⑤宋金和议(时间、内容、影响)。

在学生看投影目标时,板书课题。由此,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探究阶段。

二、探究。探究是该模式的中心环节,包括两个步骤:a.围绕目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教师参与学习活动,了解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b.教师把发现的问题加以归纳,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点拨指导,使问题得以解决。

在上述5个教学目标中,①②③⑤属显性知识,学生阅读教材后一般都能自己解决。对目标④的前一问“岳飞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插图及讨论,也基本上能达成共识:岳飞一生以抗金事业为主,他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抵抗金军的侵掠,符合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所以他受到后人的尊敬。对后一问“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争议较大,各持一端,但都说不出充足的理由。对此,教师适当点拨:教材上只称岳飞是“抗金将领”而不称其为“民族英雄”,像理由是:我们主张把代表中华民族利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称为“民族英雄”,像抗倭将领戚继光、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就属“民族英雄”,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岳飞抗金是正义的,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但不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因为宋金之间的战争是我国境内两个民族间的战争,不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通过这样点拨分析,学生对“民族英雄”这一概念得以明晰。

上述问题解决后,有学生提出疑问:“郾城大捷后,岳飞准备收复失地,直捣黄龙,这时南宋朝廷为什么在恢复有望的紧急关头,反而命令岳飞退兵呢?”这个问题提得好,不少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靖康之难”的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宋高宗根本不打算消灭金兵,收复北方失地,只想保住半壁江山,在小朝廷里过醉生梦死的生活。”有的说:“宋高宗害怕义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大将功高权重,难以控制,威胁他的统治。”有的说:“宋高宗害怕岳家军打到黄龙府,救回他的父亲徽宗和哥哥钦宗,自己就当不成皇帝了。”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疑难得以解决。

“探究”这一环节重在体现该模式的第一大特点——导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以及质疑、释疑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索者。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精讲点拨;要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指导时,要切实把握时机,该隐则隐,该显则显,不可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

三、整合。整合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归纳概括,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归纳,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梳理知识线索,提炼出教学内容的精要;然后注意揭示本节教学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联,使学生将新学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该环节重在体现本模式的第二大特点——知识结构。如在授完本课之后,通过如下板书进行整合:

整合之后教师进一步指出:1234年金被蒙古政权灭亡,宋金对峙局面结束;1276年南宋被元朝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中国封建社会再次由分裂走向统一。

四、检测。检测是检查目标达成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通过各种方式如口述、投影、讲义、小黑板等展示给学生,根据学生对习题的完成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学习方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教学,直至教学目标最终完成。

运用“导学式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教法上要注重体现“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学生潜能;教学内容上要突出“知识结构”,注重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当然,再好的模式也会有其不足,运用该模式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变通,不可生搬硬套。

标签:;  

“指导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宋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