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_俞守望

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_俞守望

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无论是相关的理论还是实际操作环节都还只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仍在不断地发展过程当中。对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来说,安全管理工作还停留在单向性和零碎的观点意见上,没有提升到一个高度的理论层面,也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这严重影响着我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安全管理现状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车辆的增多,导致地面交通压力与日俱增,需要通过其他便捷的交通工具来缓解压力。由于轨道交通的速度快、承载力高、所用地面空间小等优势,完全可以有效地缓解在城市化进程中日渐加重的交通压力。但是,又恰恰是由于轨道交通车次多、运量大等特点,务必要注重其安全管理方面,避免由于细小的疏忽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并且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某些方面难免会有疏漏,所以要及时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性。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概况

在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相关管理部门主要通过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以及在轨道交通空间上的安全性考虑。对于现在的城市轨道交通而言,由于其本身大部分是较为封闭的空间,所以,首要要注意的就是消防问题,一方面,务必要确保相关消防用具能够有效使用,并定期检查消防用具是否合格,其次,消防所用的安全通道保持通畅,不能有杂物堆放;另一方面,对于轨道交通所使用的材料要尽可能地耐火,其所连接的动力系统所使用的电缆也要有防燃材料的使用。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火灾灾情的扩大,从而减少当火灾发生时的经济损失。此外,在轨道交通的站台设计上,也要进行安全的考虑,尤其是屏蔽门的选取上,要考虑实际情况。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2.21乘客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市民的方便出行,所以对于乘客的安全保障是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从现有的事故原因来看,由于乘客的个人素质,行为不当引起的事故不在少数。例如,在轨道交通即将运行时,会有警示灯和警示音提醒乘客,禁止乘客再上车,但是不少乘客为了节省时间,或者存在侥幸心理,仍会赌博性地冲向车门,从而造成车门夹人的事故。此类事故不仅耽误了乘客的行程,还给车上其他乘客造成了巨大的不便,此外,对于轨道交通的运行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造成整条运行线路上车次的停运。除此之外,部分乘客也会无意地将某些危险物品带上轨道交通上,使其在运行期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对于乘客的安全乘车意识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关安全管理部门要有所重视。

2.2车辆自身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而言,其车身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并且大多线路在地下运行,所以对于火灾的防控要未雨绸缪。由于在地下封闭空间,并且车厢在运行过程中的通风效果较也十分不错,假设发生火灾,借助在运行中产生的风力,火情将会快速地蔓延,所以,车厢内的灭火工具要确保符合要求,并定期地对其进行检测,避免灭火工具不能使用的情况。除此之外,车厢选用的材料也要尽可能地具有一定的防火能力,从而抑制火情的扩大,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此外,对于轨道交通的列车长来说,一旦发现出现安全问题,一定要及时地告知乘客,并正确地实施应急方案,抓紧时间疏散乘客,避免乘客的安全受到威胁。

2.3运行期间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影响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大多有交汇处,所以在运行期间,有关的控制人员要确保合理地进行调度,防止列车发生碰撞等安全事故。此外,在运行期间,车辆的照明、隧道内信号灯的操控等问题也要重视,确保正确地选用照明、信号灯,避免由于操控失误造成的安全问题。

2.4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Safety Management)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控制活动,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分析项目中所存在不安全因素,从技术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以达到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对于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影响车站安全的因素有多种多样,突发性强,如果没有及时的对细小的安全问题加以控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如果管理质量不能够有效的管控,必然会出现操作不符合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3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意见

3.1实现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该是包括建立起动态制度更新和安全检查检测制度。即安全管理制度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的进行提高和完善。同时,要制定完备的安全检查监测制度,使得各种不安全隐患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规避不安全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

3.2构建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应由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处置机构两级组成。车站管理应该有严格的安全事故责任制度,即对于安全事故的不同责任应该由相关人员承担,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发布运营调整方案,首先对安全预案的内容进行实施,组织相关安全处理工作,发布安全事故安抚信息,并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组织相关的调查和善后的工作。

3.3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提高制度的有效性

在轨道交通运行管理体制中,需要积极发挥监督机制作用,对全过程管理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制度有效实施,已达到杜绝潜隐患,安全管理的目的。为了确保在管理过程中不出现偏差,应使用有针对性的、先进的手段实现安全监督,并建立起监督制度,实现有效的安全控制。同时,监督应体现透明性和民主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事故的监督防范作用,进而推动安全理任务的顺利完成。

3.4加强设备管理和检修

针对轨道交通运营的实际情况,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修,首先应该实现对设备的定期检修和定期维护,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追踪管理,以保证车站设备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如果车站相关人员发现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相关责任人并且采取措施,对安全隐患进行控制。制定设备检测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循环检测的方法进行运营设备检测和日常维护,检查工作。

3.5强化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安全意识

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重中之重,只有将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规范切实地贯彻到各项日常工作中,才能使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风险。

3.6加强乘客的安全教育工作

乘客的安全意识强烈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向乘客进行有关的安全宣讲工作,并定时地举行紧急事故演练,从而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以及遇到安全事故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7建立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机制,促使前期的规划、中期的建设以及后期的投入运营能够相互连接、相互统一。城市轨道交通的项目工程主管部门需要提前在工程的各个方面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审查部门也要尽到自己的审查职能,对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审查;运营的部门在运营前也需要保证运营的安全性,同时制定并宣传相应的安全管理法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还应该做好民众的安全文化宣传工作,不断优化安全管理理论设计,有效促进我国地铁运营过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肖雪梅,贾利民.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连通可靠度评估模型[J].中国铁道科学,2017,01:132-137.

[2]陈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交路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3]姜曼.城市轨道交通单线多站协同客流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4]吴珂琪.城市轨道交通定价及补贴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论文作者:俞守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  ;  ;  ;  ;  ;  ;  ;  

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_俞守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