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成为社会问题,目前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宗教信仰成为需要了解和把握的教学内容。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挑战
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对信教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旨在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宗教信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宗教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都有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意识形态以及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宗教信仰相关问题已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冲击和影响。
1 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挑战
1.1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主流宗教观的影响与挑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论灌输和说教式的教科书和教学方式导致大学生排斥马克思主义主流宗教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中讲宗教问题很少,有的马克思主义教材长达四百多页,涉及宗教问题仅两页。由于相当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既不了解中国宗教学二十多年来的理论进展,也不了解中国宗教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从单一的意识形态角度,重复 “麻痹”、“鸦片”、“颠倒”、“幻想”、“异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的,结果既不能够解答学生们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不能够达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目的,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厌弃。而宗教学说由于其在大学教学中较少涉及,当大学生在不经意间接触到这些宗教思想时,反而能够以自由的想象力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积极地探索与体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进而对宗教文化产生兴趣。另一方面,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过程的情感化和趣味化,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政治性,也淡化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中,还存在着单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情感化和趣味化的现象,认为只要能调动人们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就可以使受教育者在娱乐式的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果。在高校宗教信仰升温的环境下,甚至以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为依据,否定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特质,强调其中的普遍性质。进而使大学生愈加淡化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1.2大学生宗教信仰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影响与挑战。现代西方哲学所大力推崇的“理性主义”思潮在理论深度上优于传统的旧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现代西方哲学,大都打着“科学主义”的旗号拒斥所谓“独断论”的形而上学,他们认为任何主张物质本原或精神本原的学说都是超出人类自身理性认识能力的毫无根据的猜测或独断,应该被视为形而上学而加以拒斥。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限制了人类的认识能力,从而为宗教信仰留下了地盘。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延续着旧唯物主义的思维定式,这突出地表现为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重大原则区别,脱离物质生产实践而仅在抽象的意义上谈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它不可避免地在大学生中产生一种错觉,似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因而是站不住脚的。既然如此,还不如进到因为不可知而令人充满遐想的宗教世界中去寻求一份心灵的慰藉,由此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对宗教文化及彼岸世界的崇信。
1.3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的影响与挑战。马克思主义的利他主义、奉献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与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价值体系存在严重冲突,由此造成了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两极化的发展方向,而信教也就成了大学生所选择的一种倾向。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渐进转型,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的利他主义、奉献主义价值观不断遭受到其他价值观尤其是功利主义价值观体系的冲击。在多种价值观相互冲突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往往感到迷茫困惑、无所适从,由此造成了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两极化发展倾向,而大学生信教也就日益升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对信教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把握对信教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观是人们对于宗教及其相关问题的基本认识与看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对宗教及其相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正确立场。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的对立,形成了信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引导信教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本质观、宗教价值观、宗教历史观”,把握新时期我国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既是维护我国的宗教安全、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对信教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须坚持政治性、科学性、民主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科学无神论教育、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尊重宗教情感与规范思想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信教大学生“包容、吸纳宗教文化的养分,消解、祛除宗教文化的毒素”,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自觉划清“唯物论和有神论”的界限,抵制和防御国内外宗教思想文化的负面侵蚀。
2.2继承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思想,发挥宗教观教育对信教大学生的思想改造功能。关于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是人们形成宗教信仰的重要原因。任何意义系统要形成最大化的说服力、吸引力,首先必须对一些个体人生重大的甚或终极性的问题提供令人比较满意的回答。对信教大学生的宗教批判,绝不是要否定或消灭宗教,而是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理论吸引力、现实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
2.3掌握宗教学的相关知识,形成对信教大学生开展宗教观教育的理论支撑。民族宗教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等交叉学科提供了信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自觉地熟悉和运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许多高校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也安排了相关的专题教学内容。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试论宗教信仰对信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教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卢立明.基于文化自信的高职院校宗教教育研究——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7(93):3-4.
[2]邵艳青.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基层宗教事务管理网络构建[D].南昌大学,2017.
[3]李玉强,邓纯余.试论宗教信仰对信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2):77-79.
[4]李丹.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浅析——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3-4.
[5]陈双珠.宗教对西藏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6]何小艳.试论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对话的可能性及意义[D].湖北大学,2014.
[7]曹外成.教堂2.0世代大学生宗教信仰引领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
[8]朱丽静.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9]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
[10]王丹娟.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信仰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
论文作者:姜伟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宗教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宗教信仰论文; 大学生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价值观论文; 文化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