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的逆向物流_顾客价值论文

供应链的逆向物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 (2002)06-0011-03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逐步显现,国外许多知名企业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提高其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1999年的逆向物流成本约占物流成本的5%,到2001 年,逆向物流成本所占比例翻了一番,大约为10%。由此不难看出,逆向物流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逆向物流的内涵及其主要环节

许多学者对逆向物流的定义和内涵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这些学者的表述,逆向物流意指物资从产品消费点(包括最终用户和供应链上客户)到产品的来源点的物理性流动。尽管逆向物流主要是指物资的逆向流动,但同时又伴随着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商务流,它与常规物流(顺向物流)无缝对接而成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逆向流物包括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两部分(见示意图)。退货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退回给上游供应商,其流程与常规产品流向正好相反。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将最终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它包括五种物资流:直接再售产品流(回收→检验→配送),再加工产品流(回收→检验→再加工),再加工零部件流(回收→检验→分拆→再加工),报废产品流(回收→检验→处理),报废零部件流(回收→检验→分拆→处理)。具体见网络示意图。

逆向物流网络示意图

回收逆向物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回收。回收是将顾客所持有的产品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返回销售方。这里的销售方可能是供应链上任何一个节点,如来自顾客的产品可能返回到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也可能是下游的配送商、零售商。

2.检验与处理决策。该环节是对回收品的功能进行测试分析,并根据产品结构特点以及产品和各零部件的性能确定可行的处理方案,包括直接再销售、再加工后销售、分拆后零部件再利用和产品或零部件报废处理等。然后,对各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优处理方案。

3.分拆。按产品结构的特点将产品分拆成零部件。

4.再加工。对回收产品或分拆后的零部件进行加工,恢复其价值。

5.报废处理。对那些没有经济价值或严重危害环境的回收品或零部件,通过机械处理、地下掩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销毁。西方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而后两种方式会对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占用土地、污染空气等。因此,目前西方国家主要采取机械处理方式。

二、逆向物流组织模式的理论依据

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资产专用性越高,交易双方依赖性越大,市场交易成本也越高。随着资产专用性增加,交易应分别采取三种组织形式:市场机制、网络结构、等级控制结构(企业模式)。因此,当资产专用性很高时,应将交易内部化,消除市场机制下的机会主义行为,以降低交易成本。由于投资于逆向物流的资产对回收产品的交易有较高的依赖性,其资产专用性比较大,因而逆向物流不宜采取市场交易机制,应采取企业或网络模式。另外,据网络组织理论,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所建立的合作关系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从其他企业获取补充的投资或能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间合作关系及网络关系可以创造某些难以仿效和复制的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在保持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完全依附于网络关系而存在,并随之瓦解而消失。由于逆向物流具有投资风险大、结构复杂、地点分散等特点,若由制造商独家经营运作,虽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增加了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且需求响应迟缓,服务水平低,致使顾客价值下降,企业缺乏竞争力。加上网络组织所固有的优越性,从而网络结构(集成供应链结构)成为逆向物流组织模式的最佳选择。目前,国外企业在运作逆向物流时基本上采取这种模式。如美国,平均大约50%的回流产品返回到供应商和制造商,其余50%却返回到下游的分销商或零售商。另外,有些企业通过补贴的方式委托下游企业运作部分回收品处理业务,以降低逆向物流成本,缩短业务运作渠道和时间。

三、逆向物流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逆向物流能够为企业及其供应链带来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顾客价值,增加竞争优势。在当今顾客驱动的经济环境下,顾客价值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众多企业通过逆向物流提高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赢得顾客的信任,从而增加其竞争优势。对于最终顾客来说,逆向物流能够确保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有利于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增加其对企业的信任感及回头率,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如Dave Hommrich所言的那样,如果一个公司要赢得顾客,它必须保证顾客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心情舒畅,而逆向物流战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客户来说,上游企业采取宽松的退货策略,能够减少下游客户的经营风险,改善供需关系,促进企业间战略合作,强化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特别对于过时性风险比较大的产品,退货策略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2.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减少物料耗费,提高物料利用率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增效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管理模式的物料管理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不重视企业外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回购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加重,资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逆向物流将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3.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环境意识日益增强,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对环境的期望越来越高。另外,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以及对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各国都制订了许多环境保护法规,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一个约束性标准。企业的环境业绩已成为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为了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许多企业纷纷采取逆向物流战略,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消耗。

尽管逆向物流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具体运作逆向物流业务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风险逐级放大效应加大。逆向物流虽然能使下游客户减少或规避经营风险,但由于采取宽松的回收策略而加大了自身的风险,即风险由下游往上游转移。另外,供应链也存在需求信息逐级放大效应,即“长鞭”效应,致使上游所获信息严重失真。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供应链的风险逐级放大效应更加明显。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削弱“长鞭”效应。主要方法包括信息共享、压缩提前期、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延迟化策略、零部件标准化等;二是建立契约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供需双方通过共享契约确定逆向物流成本(包括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及收益分配比例,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的矛盾。由于环保法规的约束,企业必须通过产品回收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危害,以达到国家的环保标准。然而,产品回收却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利益,甚至造成亏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采取政府或行业协会补贴的方式促使企业运作逆向物流业务,如美国、荷兰等国都采取这种方式。

3.回收品业务与常规品业务相冲突。回收品业务流程包括逆向物流和顺向物流的部分,其中顺向物流部分与常规品业务流程重叠。在紧急的情况下,这两种业务在加工、库存、配送等环节都可能会相互冲突,企业为了确保常规品业务正常运作,不得不放弃回收品业务。为此,许多企业采取两种产品业务流程分离的办法,以提高回收品业务的运作效率。

除此之外,运作逆向物流业务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物流技术、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战略时必须慎重,绝不能草率行事。在决策时,企业应对产品回收的成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作周密分析论证,同时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逆向物流业务是由供应链上各企业共同运作的,因而企业要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充分协商,并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业务能力集体做出决策。总之,在实施逆向物流战略时,只有做到科学决策、周密计划、精心组织,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其预期的战略目标。

标签:;  ;  

供应链中的逆向物流_顾客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