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个性化教学是指所有适应并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构建、自主习得,从而达到实现自我、发展个性、培养健康人格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个性化教学 尝试
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弘扬学生独特的个性教育,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现有个性以及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上,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地发展,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要帮助学生发掘和张扬其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教师要做到既“有教无类”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化教学能促进学校教育个性化发展,促进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促进社会教育系统化发展。
一、个性化教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1.实施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是实践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个性化的,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别进行的,每个学生头脑中在发生变化时便是学习。可以说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非个别的学习,即使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或在班级里进行讨论,也全都是个别学习。而我们传统的教学往往是重“知识灌输”,轻个性发展,使用同样的教材,采用同样的方法,要求同样的步伐,结果只能是迟钝的学生跟不上、聪明的学生不满足、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
2.实施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当教学针对个别差异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时,才能取得最大的功效。传统的教学一味求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差异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是顺从,而忽视了个性的培养。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甚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造成厌学情绪,形成了个体学习心理障碍。而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更新优化教学策略,力求教学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3.实施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的实践表明,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和积极求知的学生,教师的教怎样去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以及他们自我表现的需求,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程度的学科知识与专业素养,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进修、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中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
二、实施课堂个性化教学的路径探究
1.目标策略:分层施教,适合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
(1)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思维水平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教”适应“学”。教师要让数学去适应学生,当学生不能适应数学时,我们要改造数学教学,对数学实行再创造,使其适应学生的学习。
(2)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的个体需求。教师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出适合本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生存和提高的空间。
2.教学策略:走向对话,构建课堂学习的共同体。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生态的重要展现。所谓对话教学,不是看是否采取了对话的形式,主要是看是否体现了“对话”的精神与原则。“对话”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对话”不只是教学的又一新策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个性“解放”,这正是新课程的执着追求。
3.评价策略:走向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1)评价个性化,突出发展性。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手段,意在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和完善。
(2)评价针对性,体现真实性。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其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要针对学生特定领域的学习和个体发展进行评价。只要师生相互尊重、坦诚相见,指出学生需要努力的不足之处,才有可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避免盲目乐观,使评价有的放矢。
4.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张扬。多媒体技术通过对文本、声音、动画、图形等进行综合处理,编制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大大简化教师的操作,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5.借助有趣比喻,打造个性课堂。运用比喻,可以把许多高度抽象和概括的概念浅显形象地表述出来,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非常好,使学生认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记忆。有些比喻并不是用单纯的语言来表达的,而是由人模拟出一个抽象的过程,这时教师和学生就可以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发挥比喻在教学上的优势,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打造个性课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
论文作者:公益善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个性论文; 差异论文; 评价论文; 课堂论文; 个体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