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的当代要求与价值_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爱国主义的当代要求与价值_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要求及其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代论文,价值论文,爱国主义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虽然经常使用爱国主义一词,但对于爱国主义的涵义,学术界却存在着不同看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在界定爱国主义这一概念时,几乎都认为,1918年11月列宁在《皮季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一文中所讲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句话,是对爱国主义的“精辟定义”。但是后来经过校订发现,这句话的译文不准确,完整准确的译文应当是:“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579~580页,人民出版社,1995)此后,我国学术界关于爱国主义的界定有了不同理解。有的学者认为,爱国主义应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阶级性的特征。有的学者认为,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人们与各自祖国的一种价值关系,是人们对自己祖国价值的体验和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肯定性情感、行为和观点。也有学者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国家所有公民的一种神圣美好的心理情感,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是体现这种情感、伦理原则的社会实践行为。还有学者认为,应将“爱国”和“主义”的基本含义结合起来界定爱国主义。爱国,就是爱自己的祖国。主义,就是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它是理想、感情、道德和行为相统一的完整体系。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热爱和报效的思想、行为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

要准确地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就必须厘清爱国与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爱国与爱国主义这两个概念有区别。爱国的基本内容是对祖国的热爱。祖国的内容丰富深广,既包括自然要素、社会历史要素,也包括国家这一政治要素,是一个由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正如列宁指出:祖国就是本国人民借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的散件环境。”(《列宁全集》第17卷,170页,人民出版社,1998)因此爱国是指热爱祖国的国土、人民、国家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爱国主义是爱国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升华,它不是具体的、零散的爱国情感、爱国思想或爱国行为,而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祖国关系的理性认识系统,它基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无比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坚定的报国之志和高尚的效国之行的有机统一。第二,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也不是同等的概念。一般来说,爱国主义属于在社会生活中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体系,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里爱国主义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与其所依附的社会制度紧密相关,它强调公民具有热爱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政治责任和义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与其归属的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紧密相关,它要求人们把爱国、报国、兴国、强国、救国看作崇高美德,把卖国、辱国、祸国、乱国、叛国视为对祖国和民族的不道德行为。爱国主义精神既高于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又高于作为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与其所属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属于民族精神的核心部分,强调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强调激发民族志气,用奋斗目标激励人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两者在本质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各自社会功能的独特性。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属于政治学的研究范畴,通过这种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提高国家公民自觉地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素质;作为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属于伦理学的研究范畴,通过这种性质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引导国家公民自觉地恪守爱国主义道德要求,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在民族精神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它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国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能够不断地丰富公民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升华民族品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全体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要求

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演化、提炼、升华,特别是人类社会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之后才得以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开发和改造祖国河山,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反抗民族压迫和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以及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弊政,励精图治,治国安邦,施利于民。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断,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到了近代得以空前地发扬光大。围绕着救亡图存的主旋律,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封建压迫,推翻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寻求和探索救国强国之路。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由于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先进力量的领导,这些努力最终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高举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爱国主义的时代旗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它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华民族由贫穷走向富强,由落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是辩证统一的,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而社会主义则是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方向保证;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文选)第3卷,3页)这是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江泽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1047~1048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实,这也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基本要求的精辟概括。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体现在处理本民族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固有品格,也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本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各民族之间关系上的基本要求。勤劳勇敢是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俭朴勤奋、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品格,也是创造中华文明,促进祖国繁荣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之源。自强不息则是一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崇高追求,它是一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锐意进取、不懈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立足于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增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当代价值

第一,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世界市场体系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既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为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带来了便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公民爱国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安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其他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同时更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维护国家主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因为,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上、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不能克服和消除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反而会使这一矛盾向世界范围内扩散。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我们也看到,任何的经济活动,无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活动的过程,还是经济活动的结果,都存在于一定的民族国家之中或之间,而且都需要国家的管理、保护与支持。因此,民族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不会消亡,而且国家的职能,特别是国家管理公共事物的职能,还将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更新和发展。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爱国主义依然是团结和凝聚全国人民、坚持民族独立、激发民族斗志、维护民族利益、推动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进行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在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甚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考验。实践证明,爱国主义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历史上曾经最大限度地动员起各种社会力量,为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它依然是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走人才强国之路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保证。为此就要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无前人经验可资借鉴的开创性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历史的壮举,就必须牢记“人才者,政事之本也”这句古训,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里的人才,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既包括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也包括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人才虽有类型、层次之分,但都必须是符合德才兼备原则,融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于一身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爱国主义精神居于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前进,而且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发扬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不断在现代化实践中完善自己、在奋斗中提高自己。大量事实证明,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进步、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道路。因此,我们要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价值,坚持不懈地把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落实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标签:;  ;  ;  ;  ;  

爱国主义的当代要求与价值_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