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白傣
叶雄正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摘要】 白傣是自称“傣皓”或“傣端”的傣族支系,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境内。其与傣族其他支系同源,但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金平傣语是我国傣语四种方言之一,文字历史悠久。受社会、历史等方面都多重因素影响,白傣语言文化传承困难,状况堪忧。目前,金平当地正在积极保护和传承白傣的文化和语言文字。
【关键词】 金平县;白傣;概况;语言文字;传承
白傣,分布在德宏、西双版纳、保 山、临沧、普洱、玉溪、红河等州市的60 多个县(区、市)。[2]根据自称,傣族分为多个支系,如傣泐、傣那]、傣绷]、傣雅]。白傣是自称“傣皓或“傣端的傣族支系。
本实验选用玉米-豆粕型肉鸭饲粮,肉鸭基础饲粮配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肉鸭营养标准(2012)和NRC(1994)标准,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一、社会概况
白傣跨境而居,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和越南北部。金平白傣是我国境内唯一的白傣族群,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简称金平县)境内。据金平县统计局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金平傣族有19867 人[2],主要聚居于勐拉-金水河沿岸的者米、勐拉、金水河三个乡镇,包括自称“傣端”的白傣、自称“傣罗迷的黑傣、自称“傣油的普洱傣和自称“布芒”的曼仗傣四个族群[3],其中白傣占90%以上[4]。
2.起伏期(2007-2017)研究内容与研究领域开始扩展,在六年的时间里共有101篇关于民居植物文化的研究文献发表,在文献发表数量上呈现出反复升降但整体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2013年间发表的文献量最多,在这三年内期刊发表量达到了16篇,占期刊文献总量的37.2%,博硕论文也有28篇,约占博硕论文总数的35%。
金平白傣与傣族其他支系关系密切,与越南白傣联系较多,二者同宗同源。金平白傣是我国境内的土著民族,越南白傣是白傣由我国境内沿金水河-李仙江以及红河一带迁徙南下后定居于越南北部。目前,白傣在美国、法国等地也有分布。
傣族喜欢居住在河谷平坝地区,金平白傣亦是如此。者米坝、勐拉坝、金水河坝是金平白傣聚居地,其海拔仅300余米,地势较低,土壤肥沃,水系发达,灌溉便利;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约21℃,降雨充沛,宜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物产丰富。勐拉-金水河沿岸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其他作物有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主要有香蕉、橡胶、荔枝、木瓜等。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金平傣文作为拼音文字,对语音的记录是充分、完整的,其有44 个辅音字母、92 个元音字母和韵母符号、2 个声调符号[9];且辅音字母分为高低两组,完整地反映了辅音声母清浊对立的特征。
二、语言文字
傣语是傣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或称台语支)。198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根据调查将傣语划分为德宏、西双版纳、红金、金平四个方言。金平傣语即白傣族群所操的白傣语,其基本保留和继承了原始台语的主体内核,与其他方言有着本质的共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5]。全球有数十万人使用白傣语,但我国境内仅有17000 余人。白傣语的基本概况为:
(3)语法:其语法与傣语其他方言基本一致,具有台语支语言共有的特征,包括基本语序为SVO、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后置、语法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等。
(1)语音:有24 个声母(22 个辅音声母、2 个唇化音声母),有83 个韵母(分单元音韵母、双元音韵母和带辅音韵尾的韵母三类),声调切8 个调类、6 个调位;元音/a/长短对立;存在塞音韵尾脱落的现象。
(2)词汇:分单纯词与合成词,合成词构词方式主要有主谓式、联合式、偏正式、述补式、述宾式五种。由于白傣族群不信仰南传佛教,所以,白傣语中与佛教有关的词语比较少。
现行的财税激励政策中,有些门槛设置过高,很多企业都因为不符合申请条件无法享受政策优惠。应本着普惠性原则,让财税激励政策更“接地气”,更易落实,让更多类型和行业的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切实受益。如可以考虑取消当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中对行业范围的限制,真正以企业实际研发活动投入作为考量标准。如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要对设备定义、范围等进行明确清晰的界定,可以制定符合政策条件的相关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的具体目录,给企业申请提供参考。
①水电站运行数据监测系统:进入水电站运行数据监测系统后,地图上分布着本地水电站站址按钮点,按下按钮点,将弹出该电站3个对话框:图片对话框(其中有电站、水库建筑物照片3~5张)、电站特性表对话框(特性表包含电站、水库工程特性数据)、电站运行数据对话框(可展示各电站不同形式表示的实时电流、电压、功率因数、有功功率、电量数据)。泰顺县地图外的水电站资料查询按水库、水电站运行监测系统主页中的水电站运行监测系统按钮,进入信息查询即可查到相关内容。
主要分布于乐山市北部、东南部,可分为6块,分布面积2 535.8 km2。该地域低山突起,地势起伏较大,切割较深,可见“V”形谷或不对称的“U”形谷,谷坡较陡,一般30°~45°,多为深沟窄谷低山地貌。海拔一般在520~950 m之间,相对高差大于200 m。
在与其他民族的往来交流中,金平白傣的文化不断遭受冲击。由于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白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曾一度消沉,险些没落,近年来才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与新的机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阻力重重、处境堪忧。
金平白傣的文化极具特色,与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不同,白傣的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不信仰南传佛教。所以,在白傣村寨中佛教寺院很罕见,难以见到其他傣族地区那样的佛教文化,这对金平白傣的节日习俗、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平白傣的主要节日有小年、端午节、扁米节、春节、泼水节,者米地区还有男人节。这些节日中并没有佛教节日,过节时白傣人民所祭祀的主要是祖先和各种神灵,而非到佛家寺院举行佛教典礼。由于不信仰南传佛教,所以白傣族群没有寺院教育,儿童不到寺院出家、学习,传统教育以父子、师徒方式为主。
三、文化保护与传承
白傣族群虽不信仰南传佛教,但受周围傣泰民族文化影响,其文字与其他三种傣文(傣绷文、傣泐文、傣那文)同出一源,都是在南传佛教的影响下使用印度字母体系创造出来的古老的拼音文字。与傣那文的方形文字和傣绷文、傣泐文的圆形文字不同,金平傣文的字形方圆俱备、棱角凸出。
金平傣文,又称白傣文、傣端文、傣皓文,是我国境内傣族使用的四种文字之一,同时又是一种跨境的民族文字,在越南北部莱州省傣族地区被称为“勐梭傣文”[6]。根据民间传说,金平傣文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7],但产生的具体年代已很难考证。在傣族土司统治时期,金平傣文曾被作为官方文字使用,传播广泛。改土归流后金平傣文的地位逐步被汉文取代,“文革”时傣文文献被作为“四旧”大肆毁坏。[8]
语言文字的传承是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族群小、人口少、教育缺失等原因,金平傣语傣文的传承不容乐观,会书写、认读傣文的目前仅有数十人,且多为中老年人;其次,傣文的书写材料多为棉纸,文献保存不多,相对完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所记载的内容多与风水文化、生肖纪年有关。
白傣族群的传统教育以父子、师徒方式为主,傣文的传承也是如此,因此,傣文的书写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个人书写差异大,存在着孰是孰非的争议。
1982 年,云南民族学院的教师同金平县民委与当地学区办公室一起开办了白傣文师资培训班,随后开办了傣文学校与傣文扫盲班。[9]学校傣文教育短期存在,但仍未打破傣文书写分化的局面,差异和争议依然存在。目前,金平白傣族群中掌握傣文的多是通过师徒传承学得,少数是通过学校教育学得,还有几位既接受过私人教育又接受过学校教育。
2017 年4 月,经金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同意,金平县成立了傣族学术研究会,旨在保护和传承金平傣族文化。虽然在传承过程中受到了一些阻碍,但金平当地仍在努力促进和推动金平傣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例如将金平傣文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傣语和傣文教学、举办民族文艺表演和民俗展等。
2019 年2 月,金平傣族学会在勐拉乡举行会议,将勐拉乡新勐村委会旧勐村的傣语语音定为标准音,坚持使用金平傣语传统语法,并决定将罗文斌先生2017 年创制的小睿体傣端文作为书面文献(印刷文献)的标准字体,对傣语、傣文的使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
四、结语
金平白傣是我国傣族中人数较少的一个支系,其与德宏傣族、西双版纳傣族等支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教育。金平傣语是我国傣语四种方言之一,但其语言、文字的使用者却是四种方言、文字中最少的。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金平白傣的语言文字传承阻力重重、处境堪忧。目前,金平县政府相关部门、傣族学会正在积极保护和传承白傣文化、语言文字,希望能成为金平傣族语言文化复苏的契机。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纂,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撰.云南省志(卷61)·民族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何少林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傣族卷[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4.
[3]刀洁.金平傣语概况[J].民族语文,2005(2):68-81.
[4]刀洁.从日常生活事象看金平白傣的神灵崇拜[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7):95-98.
[5]刀承华,蔡荣男.傣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6]刀洁.金平傣语和泰国语的音系比较.傣族文化论(郗卫宁主编)[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203-213.
[7]陈森,张秋生.云南金平傣文[J].云南民族学报,1981(1):218-236.
[8]刀洁,何少英.守望国境线上的家园——金平傣族的社会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9]赵世林,伍琼华.傣族文化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中图分类号】 H25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叶雄正(1996-),男,云南曲靖人,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傣泰语言、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