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沙河节制闸管理处 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现阶段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不只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同时他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在当下的水利技术改革工作中信息化技术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并且随着全球变暖情况的日益严峻,水利防汛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水利防汛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方法。基于此,文章分析和叙述了与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相关的内容和关键,并对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与信息数据库以及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
1 水利防汛信息化技术的内涵
信息化技术指的是在信息管理和处理中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来完成相关的工作。所以信息化技术也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总和,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也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水利防汛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防汛工作中,可以更好的促进水利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其提供足够的信息数据资料,以便于相关人员可以准确合理的完成对决策的制定。在今后的水利防汛工作中,防汛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信息化和自动化,在当下的防汛工作中需要及时掌握相关的气象信息,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安全第一、以防为主和常备不懈、全力抢险”这是水利防汛的重点所在,但是水利防汛工作的开展必须需要以具体水情、工情信息为依据。所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汛工作必然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转被动防御为主动抵御。
2 信息化技术对水利防汛的重要意义
在当下国内的中小流域都已经进行了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但是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江河和城市的防洪工程质量都是比较一般的。在当下全球范围内都非常重视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雨水灾害时有出现。每年我国都会收到洪涝灾害的影响,这给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必须确保水利防汛工作切实有效,将洪涝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国家的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功能强大,并且非常全面,包括了水情信息传输信息发布等多方面的内容,大大促进了水利防汛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信息化技术。对于水文工作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可以为新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数据,而且还能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水文信息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进行了有效结合,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积极主动的完成对水灾的抵御和防范。
3水利防汛中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水雨情报系统的建设,在各个地区内都设置了大量的末端传感器,以构建相应的水雨情报观测体系。末端传感器包含雨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含沙量传感器、温度传达室感器等多种传感器,此外传感器还具有,位置偏远分散、涵盖面积大、数量多等特点,实际工作中传感器所收集到的数据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有效传进传达给相应的防汛部门和决策机构,进而对决策的制定。除此以外,在当下国内常用的传感器组网方式分为三类,即 GPRS、卫星以及短波这三大类,GPRS 组网方式的应用率最高。传感器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应处理,进而生成对应的决策和汛情图表,在国家骨干互联网的帮助下完成对数据的传输,以完成对水利防汛工作的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水文信息数据库在水利防汛中的运用
通常情况下,要想在水利防汛工作中对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必须构建相应的数据库。自建国以来,国内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水文信息数据,尤其是随着水雨情测站的日益增多,数据库中的信息量在不断增加和扩大。防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数据支持,但是要想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需要以下两个特征,即观测数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目的分别是为了检索和传输,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在防汛工作中很多参数的计算都需要以原始数据为基础。通过将这些数据和预报数据进行对比就可以及时找出其中的问题,更好更快的完成对决策的制定。现阶段数据库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比如在东南沿海地区,省级防汛部门已经开通了水情数据交互平台,以便于公众可以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具体的水情情况。但是在实际中,尤其在汛期或者台风期间,公众都非常期望了解到更加全面详细的气象汛情,因此,在信息数据平台中可以将那些可以公开的信息都全部输入到防汛数据库中,以满足公众对于防汛信息数据的需求。
3.3 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
现阶段告诉网络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防汛会商系统已经逐渐应用到了当下的水利防汛工作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商信息集成中通常都是使用超文本系统将信息数据通过音频视频或者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会商视频系统水利防汛中都是通过宽带网络将防汛阶段的信息和工作工作与音频图片或者文字等方式传递给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而实现异地交流、探讨和会议的目的,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对应用视频会商系统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促进防汛工作决策效率的提高,还可以为防汛工作评估相应的指导,使工程检测、洪水调度等工作更加合理科学和高效。
4、相关建议以及对策
4.1、加强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促进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
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水利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已经有了较多的信息资源储备,但是这些资源是非常丰富分散的,根本无法用于公共资源综合利用。只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加快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构建相应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防汛信息化属于公众性质,所以它的传播范围会越来越广,范围也会越来越大。所以需要进进一步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的速度,尽快完成构建无纸化办公、互联互通的建设目标。此外,还需要做好门户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确保水利信息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4.2、规范建设标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以国家的相关信息技术标准为基础,逐步完善和优化地方水利信息建设标准。同时制定并落实好相应的水利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先设计,再招标,后开工”的程序来完成相关的水利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确保水利电子政务、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结束语
现阶段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发展迅速,国家非常重视水利工程方面的工作,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水利防汛工作正在向科学化、高效化和信息化迈进,特别是随着防汛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该技术为水利防汛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应用是现代化水利防汛工作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雷铸.解析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2]王樱.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 (20):415—415.
[3]王丽红.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 (33).
[4]席茜,叶子.河道堤防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6).
[5]郭全明,张亚丽,薛选世,武芸芸.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工程出险原因及防护对策[J].人民黄河2012(11).
论文作者:蔡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水利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数据论文; 传感器论文; 现阶段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