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对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规划论文,文化产业论文,对策论文,二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明两年是制定和开始实施“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年份,也是文化产业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经过各级政府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政产学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从今年开始的未来10年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因此,各地政府和有关城市在制定新的文化产业五年规划时,应当更具有前瞻性,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对“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研究与制定之际,就如何做好规划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开展比较充分的讨论,对于制定好规划将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本人多年来参与、制定各项规划或者策划的经验与心得,谨就其中关键的事项和重点要素做一简要分析,以供各界参考。
一、文化产业的本质再认识
发展文化产业,或者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首先应当对文化产业的特性有深刻的理解,并且需要转变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是以经济效益优先的产业,它和以社会效益优先的事业不同。因此,在开发文化产品时,虽然我们应当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注重体现社会效益,但是我们不能将文化事业的原理拿来解决文化产业的问题,否则就难以按照文化产业的规律办事。
对于历史文化底蕴的沾沾自喜,丝毫不能帮助发展文化产业。为什么文化产业又叫做“文化创意产业”呢?这是因为文化产业是创意出来的文化产品和产业,而不是仅仅依靠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我们甚至可以发现时常有这样的现象,文化历史积淀较浅的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反倒比较快,其做法也更符合文化产业的规律。因此,将历史文化底蕴等同于文化资源,再将文化资源等同于文化大省大市,进而等同于可以更好地成为文化产业大省大市的逻辑是悖谬的、不合理的。中部的许多城市应当以符合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方法作为重点来建设文化产业,而不是做些仿古建筑、祭祖或者举办民俗活动等小打小闹乃至花钱请人参与的事情。
文化产业既然是一种产业或者产业集群,那么,发展文化产业时就要符合市场经营的规律。因此,市场是重要的平台,企业是主体,龙头企业是发展的主力。除此之外,还要认识到,好的企业应当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文化产业集聚园建设的基础和支撑。缺乏有收入支撑的所谓产业集聚,只能是空中楼阁。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娱乐,因此,在开发产品时,应当充分体现娱乐性、参与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当然,不同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有差别。消费者的需求应当直接决定文化产业产品开发的方向。反向思考如何创意,才能把握市场和消费者的特点,才能进行良好的产业运作。特别是在青少年成为主流消费者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应与国外有很大的区别,把握青少年的文化特点和消费趋势,是深入洞察产业发展格局的关键。
二、结合产业趋势的发展策略
研究文化产业的现状,把握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制定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特别是在产业变动比较剧烈的时期,应当结合不同文化产业行业的趋势来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
首先,企业规模和经营水平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因素。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在此进程中,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将持续扩大,因此经济不发达地区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时,更应当重视企业的入驻。另外扶持企业上市也是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其次,数字文化产业将逐渐主导产业的格局,或者说它将逐渐成为文化产业中最核心的部分。一方面,数字新媒体将延续传媒产业的辉煌,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单列市等应当以传媒业,特别是新媒体作为支柱性产业;另一方面,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将带来持续性的冲击,传统媒体集团有必要加快进军数字媒体产业的步伐。
再次,结合新时期体验性和交流性旅游的发展,拓展和深化旅游活动。近年来,各地的活动经济快速发展,它塑造了文化旅游的新格局,并且带动相关消费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旅游产业的壮大。会议、展览、体育赛事、庙会、节庆、培训、选秀、商业交流和体验性公园的建设等创新了旅游资源,延长了产业链,是经济发达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推动文化产品营销走向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市场全国化和国际化是一个重要趋势,前者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关,后者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相关。
三、若干对策分析
制定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应当重视以下几方面的事项。
首先,“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的目标是指导投资界和产业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注重文化产业的现状、趋势与企业发展的水平,也需要研究重点项目和产业升级问题,因此不能将文化产业规划简单地等同于“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子规划,而是必须充分体现发展文化产业的理念、目标、战略定位、具体对策、路径选择、配套政策、重点项目和具有中观和微观性质的实施方法。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应当包括三个层级。其一,纳入发改委整体规划,包括宏观目标,产业选择,重点项目和扶持、优惠政策等;其二,独立的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包括宏观和中观层次的规划;其三,微观的规划,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对所有重点项目和企业运营方案做可操作性的规划,即包括可行性规划和执行规划。
其次,新制定的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应当以已有的各项政策、规划和问题为基础,做好两个规划之间的衔接与产业发展提升方向的具体研究分析。换句话说,新的规划应当同时注重对“十一五”文化产业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总结,或者对已有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总结,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举措,以期实现对现有发展格局的可持续化和专业化提升。当然,新的规划应当更加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和加大政策支持保障的力度。在新规划的范围方面,可以结合中国文化产业对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把体育产业和文化旅游等领域列入规划范围,同时确立以文化产业带动制造业升级发展的目标。特别应当重视的是,在国家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金融政策出台之后,新的五年规划应当重视培育龙头企业和扶持企业上市等具体促进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目标和措施。
再次,各地已经建成或者即将在新规划中计划建设文化产业园或者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在“十二五”规划中,应当注重文化产业集聚园建设的质量和对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对于已有文化产业园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予以总结;对于即将建设的产业园,也要提出更加具体而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定规范管理的政策,以避免圈地或者空巢,从而浪费土地资源。因此,各地应结合发展文化产业时重视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建设的特点,在所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对如何定位、发展文化产业园,乃至如何提升已有的产业园的集聚效益做充分的思考、反思与对策提案。总体上说,规划中的每个文化产业园区应当重视企业集聚,重视扶持龙头企业,在未来五年中应努力孵化和培育出1—2个上市公司,以促进产业集聚度的提升和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强。
第四,应当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以事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对文化事业发展做相应的提升和资源使用规划,包括事业单位活动资源,如举办庙会、节庆等的资源开发;文化与体育场馆的使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从事经营性业务的拓展;以及深化并全面解决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等。对于部分新增文化事业建设项目,应当与文化产业项目结合,进行项目拓展性规划,如大剧院的建设应当和多厅电影院、青少年文化中心的建设结合,博物馆的建设应当和文化旅游、旅游纪念品、培训等结合,以形成规模化的资源整合开发新格局。此外,在规划中应当继续推动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方面做好部分分流下岗人员的安置工作,保障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在做好对转企改制文化企业的政策引导时,还应当重视企业团队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培养,进行持续的人才培训,引导企业认真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改进商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五,新的规划在涉及文化产业的具体产业选择上应当突出(或者大中城市至少应当包括)和注意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其一,选择具有未来前景的产业,包括“数字文化产业”、“3D技术与3G技术”以及内容产业等;其二,选择与新媒体对接的产业,如新媒体视频化和多媒体产业,传统艺术产业与新媒体艺术产业,内容提供的传统产业与新媒体结合的内容产业及其产业链开发等。重视未来型产业和与本地产业结合的提升型产业,是重要的产业选择目标或者规划标准;其三,加大本地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整合,注重发展文化旅游与活动经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塑造若干个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品牌等;其四,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地区,应当重视创意发展的新方法,避免在仿古和体现传统文化元素上打转,也避免做文化搭台、出钱邀请旅游、祭祖等无经济效益的项目;其五,避免跟风的做法,抛弃不符合本地资源条件的“热门项目”,避免一窝蜂地做一些产业规模不足和财政收入匮乏的基地等。
第六,针对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与国家软实力提升的要求,资源禀赋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和旅游人口较多的城市,应当规划建设若干个具有品牌效益的特色项目或者文化产业集聚园,如中国文化出口基地、中国艺术产业基地、3D技术与影视动漫基地、网络文化产业基地、茶道文化产业基地、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园区、时尚品牌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实现品牌化、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在规划产业集聚发展时,应当重视可行性的研究,减少一般的以地产为主的文化商贸街或者地产物业的占比,避免仿古建筑。同时,规划中应当包括对已有的产业集聚园的总结分析,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重新定位、梳理和提升。
第七,新的规划应当注重规划项目对综合效益的促进。考虑到文化产业“无中生有”的特性,“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应当考虑如何创新资源,以及发挥综合效益的潜在空间。规划中应当注重以文化产业带动旅游、带动本地其它相关产业的产品销售和城市营销等项目建设,推动当地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注重具有专业化水平和产业高集聚度的产业链建设,如创意、策划、企业集聚、产品研发、产业配套、营销、出口、广告、品牌授权、对外连锁经营、文化旅游、夜间娱乐、人才培训和本地产业升级等一体化的产业链的打造。又如,将部分文化产业集聚园同时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对已有的重点项目规划如何延长产业链。
四、应该注意的问题
显然,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年规划中,应当高度重视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防止再度出现过往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总体上说,应当避免忽视软件和内容建设的硬件式思维方式,避免如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占用过多土地资源、缺少财政收入从而需要财政长期补贴、个人艺术家为主、重点不突出、企业发展无力等的做法和项目。只有在避免错误的做法、同时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办事时,才能真正实现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避免滥用主观意志和长官意志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建设文化产业,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任凭人们的意志,更不能随意揠苗助长。假如文化产业的“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不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研究基础之上,就很容易造成浪费资源,甚至让不法之徒大钻空子。
特别应当重视的是,各地政府虽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热情很高,但是也要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和规划的可行性。例如,许多城市都提出发展原创艺术园区,或者拿纳税人的大笔资金无偿提供给艺术家打造工作室,或者赠送豪宅给文艺界名人,这些都是违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做法。一方面,艺术家和文艺界名人再多也和文化产业不沾边,他们在籍的多少对发展文化产业并没有直接的帮助;另一方面,这种做法违背了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因为只有产业竞争力的企业或者项目才应该获得资助。
此外,基于做好“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以及许多地方一直缺乏制定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经验,建议各省市自治区发改委或者宣传部在制定文化产业新的五年规划时,做一些“如何做好文化产业规划”的前期研讨和有关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省情、区情等研究分析工作,确保能够制定出高水平的“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