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新教材初探_科学论文

初中“科学”新教材初探_科学论文

初中《科学》新教材新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意论文,新教材论文,初中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朱清时院士主编,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科学》新教材,已在我省全面推广使用。既然是新教材,就得一步一步了解它的新意,才能在新旧交替间既把握新的主线,又不失教学根本,在不断开拓中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手头只有第一册和第二册,只凭两本书谈对新教材的看法可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通过逐字逐句地比较2001年版的《科学》新教材与1991年版的《自然科学》教材的相关章节,从中找出了新教材的一些“新”意所在:新在教育思想上;新在教学理念上;新在教学方法上;新在教学改革的思路上。只要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充分理解和把握“新”的精神,就能充分发挥新教材在教学教改中应有的作用。

《科学》新教材与《自然科学》教材相比,语言更加精练,紧扣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青少年天真的好奇心理,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把眼光紧紧地盯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和动向,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呆板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为有趣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以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都有充分的体现。以下将《科学》和《自然科学》教材进行比较,来探求和理解其中的新意。

一、新教材语言精练,紧扣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表1左边是《科学》新教材第一册的引言。读了之后,真是吸引眼球,激发兴趣,萌生继续往下看的欲望。

表1

《科学》

《自然科学》

《科学》课程将 你领略过大自然的风采吗?

把你引入科学的大风和日丽的江南之春,银装

门,你将会发现许多 素裹的北国隆冬,雄踞天下的青

自然界的奥秘。

  藏高原,万顷碧波的汪洋大海,祖

国的大好河山,令人心旷神怡。

新教材的封面更是新意的开端,《科学》二字赫然醒目,那么《科学》课程是什么呢?新教材解释说:“《科学》课程将把你引入科学的大门,你将会发现许多自然界的奥秘。”一句话,短短几个字,就把《科学》课程的作用和目的解释得清清楚楚。就好像对着学生说:“你想探知自然界的奥秘吗?你想进入科学的大门吗?如果想,那就赶快进来吧。”

而表1右边是《自然科学》教材的一段文字,好像是一首赞美诗,它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偏重于文学描写。《科学》新教材在许多相应的地方避免了这种描写,以突出《科学》学科的主题。

二、《科学》新教材更具人性化,更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表2

《科学》《自然科学》

儿童时代的你,脑袋里可可是,你想过没有,

能时常会冒出许许多多的问 为什么在同一季节有些

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星地方山清水秀,有些地方

星离我们有多远?我们脚下的冰天雪地?生物是怎样繁

地球是谁造的?最早的人是谁殖生长的?日月东升西落

生的?那些巨大的恐龙为什么又是怎么回事?这千变万

会灭绝?学习了这门课程,你化的自然现象,等待我们

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去探索!

与儿童经常接触的人都会发现:表2中《科学》新教材列举的儿童头脑里的问题是多么的符合实际。回忆一下,这些问题可能也正是小时候萦绕在我们心头上的问题呢!那时候,我们对这些问题也是多么地感兴趣啊。因为初一学生刚刚从儿童时代进入少年时代,新教材切合了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使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步入科学的殿堂,这样更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再看表2中《自然科学》教材提出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这三个问题多少带有成人的口气。研究表明,小孩子不大会注意远处发生的事情,反之,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更感兴趣。对同一季节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往往需要有大人的提醒才会形成概念。假如在夏天从电视上看到南极的企鹅行走在冰天雪地里,他们或许会认为那是发生在寒冬的事情。只有经过大人的提醒,学生才会了解南极的“夏天”没有这么热。余下的两个问题也是如此。心理学家认为,过早地要求未成年的学生接受成人化的挑战,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这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发育,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将来。所以,新教材倡导的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还以海阔天空的生活空间。

请注意表2中《科学》和《自然科学》教材各自的最后一句。《科学》教材是:“学习了这门课程,你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妙!这等于对同学们说:“你有很多奇妙的问题吗?很好,我这里有更多的问题。”这就把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老师拉到了一起,教师和学生都成了主动者,大家都是平等的,不是你教我学,而是一起探究,学生站到了主人翁的位置,有利于调动他们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而《自然科学》教材是这样描述的:“这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等待我们去探索。”这听起来好像是在下达任务,等待同学们去完成。与《科学》教材相比,《自然科学》教材代表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压制。

三、《科学》新教材力图消除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在教材中的暗示作用,推动素质教育

精英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精英教育和应试教育是孪生兄弟。因为要选拔精英,所以要进行考试。考出来的“状元”是佼佼者。“状元情结”在国人当中至今还是一个解不开的铁疙瘩。去年高考一结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就向各地的高考状元伸出了橄榄枝,允诺高额的奖学金;某省一个穷县的当地政府宣称要给当地的高考状元一套住房。一时间,高考状元的炒作有甚嚣尘上之势。幸好国家教育部及时地制止了这一错误做法,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发表讲话,明确反对高考状元的炒作,指出这是与党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的,是严重危害党的教育事业的行为。这才使这一炒作行为平息了下来。

我们所说的变精英教育和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和大众教育,不是不要培养精英,而是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基础上让精英之才脱颖而出,而不是刻意地去培养精英,更不是为了培养几个“精英”而使大批的“非精英”受到伤害。事实上,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对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公众社会强烈要求改变现状。

去年7月17日,上海电视台报道说浙江省绍兴市教育局经过多年的努力,准备取消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他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平衡各中学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用以抑制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气。但是,此举却遭到了一些家长包括一些学生的反对,从表面上看,持反对态度的是少数。其中的原因留给大家思考。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高分学生不能代表我国所急需的高、精、尖人才,很大程度上只能迎合一部分人的“状元情结”的需要。有人做过调查,高分学生的创造力并不与他们的分数成正比;相反,有重大发明的创造者,大多不是“状元”。

有一年,在美国举行的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比赛中,中国拿了前四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而且这四名学生同属一个学校,出自于同一个老师的辅导。但是,这只能说是一种竞技活动,而不能说明其他。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千千万万的建设人才,而不只是几个竞技者。在许多竞技项目上,我们超过了美国;而在科学技术人才的数量和总体素质上,我们与美国仍有一定的差距。

还有我们身边的例子:据我所知,我们这儿有两个出了名的理科高考状元,一个进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并且去过美国,可是回国后却开了一家私人的化工商店;一个虽然是理科状元,却选择了当时吃香的会计专业。说穿了,应试教育的最大可能只是为企图谋取高薪职位的人搭一块跳板,对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没有直接的利好。

表3

《科学》 《自然科学》

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 大自然是神

程,要用到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 奇的,但是只有

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

善于观察的人,

从一些简单的现象中发现一些原来并 才能发现它的神

不十分理解的科学道理。科学离我们 奇之处。在学习、

并不遥远。

生活和科学研究

……这些问题说明你有智慧和具 中,取得成功者

备科学研究的动力。事实上,科学最初

往往是善于观察

就是被好奇心推动的。你的好奇心会 的人。

不断地丰富你的科学知识。

表3右边《自然科学》教材说的这段话。乍看起来,它没有什么不妥,但这正是我们教育界多年来所犯的错误。我们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两类人:一类是聪明人,他们善于观察;而另一类是笨人,他们不善于观察。上段话中明说“只有善于观察的人……”那么“只有”之外必然有不善于观察者,不善于观察者又是一些什么人呢?学生们读了这段话,会得到什么样的暗示呢?可能是这样:得到教师重视的“尖子生”会认为自己是善于观察者,而得不到教师重视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是不善于观察者,当然往往得不到成功。这给许多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创伤,泯灭了本应更加灿烂的火花。而处于同一地位的《科学》的章节里,就清除了这样的暗示,而用“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你有智慧……你的好奇心会……丰富你的科学知识”等热情而又亲切的语言来鼓励所有的学生。

四、《科学》新教材倡导活跃课堂气氛,尝试启发式教学

广大教师多年来反对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反对呆板的教学气氛,反对枯燥无味,反对死抠书本;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实施开放式教学。这一切,与《自然科学》教材相比,《科学》教材做了更进一步的尝试。

表4

《科学》

《自然科学》

学习《科学》不 对本课本中的实验和实习要认

能只是记住书本中真观察、亲自实践。对本课本中的练

的结论。学《科学》 习,要在复习的基础上去完成。对本

的中心环节是学会课本中的“探索与探究”活动,也要

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参加,这是发展创造力的良好

时机,不要错过。如果做到这些,相

信你一定能学好自然科学这门课。

表4中《自然科学》教材的这段话并没说要死抠书本,可是它有三处强调了“对本课本中”的什么、要怎么。而且说:如果这样……就能怎么样……这就明白地训导学生:只要学好了书本里的东西,就成功了,这就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落入了“应试教育的圈套”。因为试卷要考的就是这些东西,而且也很多,学生哪有余力去学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呢!《科学》新教材为了避免这种说教,强调了不能死记,要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最突出的例子是新教材第一册第24页的“科学探究”,通过小明对自家的电灯突然熄灭这个现象的探究过程,给学生介绍了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做出解释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科学》新教材通篇都是新意,还需大家不断地挖掘,让其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

标签:;  ;  ;  

初中“科学”新教材初探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