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病人的作用分析论文_袁艳清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四川 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探讨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1例骨科脊柱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规范化疼痛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情况、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组间比较差异较小;护理后,干预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显著;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组间差异显著。结论: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病人的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疼痛感、提高了睡眠质量及满意度,并缩短平均住院日,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规范化疼痛护理 骨科脊柱病人 作用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5月-2017年7月入住我科的骨折手术患者101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男性57例(占66.000),女性44例(占34.000),年龄18-73岁,平均(44.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骨折部位、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疼痛评估量表设计

我科设计“疼痛护理记录单”,记录患者术前l小时和术后3小时的疼痛程度,并将评估结果绘制成曲线图,准确、及时、客观、系统地反映患者疼痛程度及动态变化,为了解患者各个时段的疼痛情况提供更科学、严谨、直观的病历资料。规范化的疼痛护理记录减少了护士文字记录和医生查阅的繁琐。

1.2.2疼痛评估方法

为了达到一个适当的疼痛控制,疼痛评估是关键性的一步。疼痛评估的量表有多种,我们采用“长海痛尺”和修订版而部表情疼痛量表制定成“综合疼痛评估量尺”,采用0-10分制,正面是“长海痛尺”,背面是FPS-R,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固定使用一种量表评估其疼痛,每位护士携带“综合疼痛评估量尺”,方便使用。

1.2.3实施镇痛干预

①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安静。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运用同情、倾听等技巧进行沟通,以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③避免加重疼痛的因素,如操作频繁、固定过紧、体位不当等。④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冷热敷、按摩等。⑤采取西医治疗原则是多模式、个体化、按需给药镇痛。多模式镇痛即多种用药途径及药物选择多模式,当VAS镇痛评分≤3分时,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当VAS镇痛评分为4~6分时,实施非药物及弱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干预措施;当VAS镇痛评分>7分时,实施非药物及强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联合使用干预措施。个体化镇痛指治疗方案、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的个体化,包括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疼痛强度分布

表1两组患者在术后3小时平均疼痛强度的比较(分)

2.2两组比较结果

本次共调查144例手术患者,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为(6.68±1.25)分,实验组术后的疼痛程度评分为(3.58±1.75)分;常规护理组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的满意度评分为(4.43±0.45)分,住院期间疼痛照顾的满意度评分为(3.28±0.72)分,对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3.67±0.26)分;实验组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的满意度评分为(6.43±0.21)分,住院期间疼痛照顾的满意度评分为(5.86±0.15)分,对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5.26±0.54)分。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范化疼痛护理对患者的效果比较明显,能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延长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加快了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进度,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满意度和平均住院日。

范化疼痛护理在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具体为:(1)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和疼痛情况都是非常了解的,对于患者的疼痛评估最为主要,能很好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对应的护理措施;(2)护理人员是对于护理措施的实施者,患者多采用止痛药物进行止痛,但是药物止痛并不能适合全部的患者,部分患者会对药物产生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只能采用非药物止痛,如转移患者注意力等;(3)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无疼治疗:穿刺、导尿前对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软膏进行局部麻醉,麻醉效果内进行相关操作,提高治疗效果;(5)转运骨科脊柱病人时注意对患者进行无痛搬运的相关操作,规范化疼痛护理流程。

解决术后疼痛的问题,不但要提高有效止痛技术,而且还要建立规范化的术后疼痛护理模式。医护人员应根据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尽量将疼痛控制在微痛甚至无痛的范围内,使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建立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工作模式,最大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的长效机制。还需要在疼痛护士培养、疼痛管理方面下功夫,通过借鉴国外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使用及美国疼痛治疗认证的做法,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发展疼痛专科护理,培养疼痛专科护理人才,统一疼痛护理记录,规范疼痛评估的工具,从医院管理部门的层面上制定疼痛控制规章制度和实践指南,将疼痛护理各个实践过程及细节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减少疼痛护理的差异。

综上所述,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病人的临床效果显著,减轻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及满意度,并缩短平均住院日,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李平.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对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11)

[2]林丽丽.规范化的疼痛护理在对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1)

论文作者:袁艳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病人的作用分析论文_袁艳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