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人高等教育的伦理视角_终身教育论文

论成人高等教育的伦理视角_终身教育论文

论成人高等教育的伦理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伦理论文,视角论文,成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6)04—0011—03

21世纪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促使人们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马克思早就强调过的“人的发展”又回归到现代社会的中心,受到人们高度的关注。于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实现学习型社会发展目标的核心任务,也是新世纪成人教育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现代社会的成人有着强烈的自我完善愿望,因此,今天的成人高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崇高的伦理境界。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伦理价值

1.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证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已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社会不断持续发展的动态模式。它所讲求的是社会发展各阶段、个人微观与社会宏观层面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依存。它既尊重人的权利,也尊重自然,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它既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更强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自身需求与发展、持续发展经济、全面及协调发展的深层次关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正是当今时代伦理精神的精髓所在。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教育的目标是研究人、服务人、发展人、提升人、实现人。成人高等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成人高等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一是如何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强有力地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如何凭借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动力和机遇,有效地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教育目标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成人教育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潜能不断得到发挥的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因而在教育过程中要创造最好的条件促使学生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帮助学生发现与他的真正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氛围。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术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满足学生正当的、合理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全面发展,不仅体现了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更重要的是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动力。

2.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的又一体现。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我国应当确立“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满足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国民教育的需求,极大地提高国民的个体素质以及全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学习型社会的成人教育的首要特征是重视人性的完善,成人教育的职能是帮助成人延续正规学校普通教育,使之成为健康而积极的人格完善的个体,使每个受教育者获得一种内在的、精神上的自由;另一个特征是,在学习型社会,教育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更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内在积极的需要,人人都应该通过自愿的持续不断的学习来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第三个特征是,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它要求作为现代人应具备随时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理念和习惯;第四个特征是,学习型社会所构筑的终生教育,是一种开放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边界的教育,人人都能根据生存、择业和发展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而这种学习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同时借助于所有组织的参与和实施。由此可见,成人高等教育将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水平将决定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素质,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将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和充分尊重人权的参与,才能为社会带来持久和公正的发展;只有重视人的潜能的开发,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才能得到强劲的人才支持;只有重视人的道德建设、文化塑造、人格完善,人类社会才能创造高度文明。事实上,成人高等教育与职业生产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生活文化教育等相互联系,交叉渗透,内容十分广博。随着社会成员成年后社会行为范围的扩展,内容的丰富,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可以从满足其社会生存、工作发展、专业深造等多种向度需要出发,为社会成员提供思想教育、文化熏陶、技能传播、素养修炼的服务要求,从而使每个人在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自主行为、判断是非能力等方面能更明智、更充实、更自由的开发自我、完善自我,以追求人格完善与发挥社会作用两者达到高度统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从内容、形式、手段各个方面满足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靠全面发展的人,这样,才能把成人高等教育融入到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之中。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伦理视点

1.公平

公平即公正和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机会均等,是我国人民梦寐以求数千年的教育理想。伟大教育家孔子率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原则(即不论社会地位和出身的高低贵贱,人人都有权接受教育),表达了他的卓越的教育公正和平等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对近代的教育革命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助推器。现阶段,由于我国教育制度上的一些体制性缺陷,导致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尤其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以及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经济地位和发展潜力,而成人教育有助于弥补劳动者先前所受教育的欠缺,可以通过教育公平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上的公平,这将有助于扩大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最终推进社会公平。因此,作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应公平地对待教育事业,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社会成员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的机会均等。成人高等教育亦应在关注强势人群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和扶持弱势群体及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问题。譬如,成人高等教育要尽可能地向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其他贫困地区倾斜,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包括妇女、老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以及失业人员),要特别关注已录取入学的贫困生、特困生,要以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这些地区和群体能平等地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存的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因素,给起点劣势者以补偿的社会援助,真正体现“权利平等、机会均等”的社会公平。

2.质量

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不仅是主导成人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更重要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的关键环节。因此,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因为,第一,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巨大份额,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抓好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无疑是我国入世后培养高级人才的关键环节。第二,与其他成人教育相比,成人高等教育层次更高,更能代表当今人才的培养方向,在国际间尖锐激烈的竞争中肩负重任,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故而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问题就十分突出。第三,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步伐以及我国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使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令世人关心和瞩目,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第四,成人高等学校大学生强烈的成才愿望,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投入渴望得到真实回报的需求,当今成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包括学员及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更彰显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性。因此,成人高等教育一方面要瞄准社会需求的变化,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如,必须做好专业设置的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预测,面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同时据此调整现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还要密切注意社会特定人群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要求,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形式,与普通高等教育实现“错位”经营,使成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来提升质量。如,抓好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是确保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规格的主要环节;抓好教材的选购与管理,是确保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规格的基本要件;选聘好合格的任课教师,是落实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及培养规格的关键环节;建立质量测评体系,实施科学的质量监控机制,是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

3.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旨在尊重受教育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教师及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让学生安心、让学生放心、让学生舒心、让学生有信心、让学生有雄心。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劳动及其成果。如,作为教师与管理者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坐在一起平等地交心,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吸收学生主动参与决策等,学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后,更会加倍向老师学习,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师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二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和管理者都应面对和必须研究的课题。要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随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和动机。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探索知识的热情,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迅速掌握知识,收到良好的效果。四是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在学习期间常会在专业学习方面、物质生活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情感等方面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产生懈怠、焦虑、迷惘、紧张、消极等方面情绪表现,这就需要教师和管理者及时给予关怀、帮助、疏导,为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使学生能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使自己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绩。

三、成人高等教育的伦理调适

1.教育主体的德性塑造

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广大教师和管理者,主体的德性塑造直接影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确立,直接影响成人高等教育伦理价值的体现。这是因为,主体的德性塑造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因素,将以生动、形象、含蓄的形式对教育对象产生直接的辐射和潜移默化的感染与渗透。同时,被教育者如果能强烈地感觉到教育者在价值追求、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表现方面具有光芒四射的魅力,就会自觉地、自发地在自己内心产生一种由衷的倾慕、向往和追求,这种被教育者对教育者所具有的尊重和爱戴,就是对教育者自觉的学习和模仿。其实,教师和管理者的德性塑造,也是其自身成才、素质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德性塑造如何,决定了他能否具有创造的强烈愿望和取得成就的紧迫感,决定了他能否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正视和克服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决定了他能否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平稳、冷静、积极、乐观的情绪,也决定了他能否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以高尚的人格、出众的气质去吸引人、感召人、鼓舞人,使工作卓有成效。因此,作为承担成人高等教育任务的教师和管理者,首先要具有求真、向善、尚美、创造、成功的强烈动机,表现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巨大热情,热爱自己的学生并与其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其次,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刻苦钻研精神,工作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为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心服口服。第三,要有热爱学生、从善如流的丰富情感。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集中体现。道德感能引导学生心存一份美好的情感,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理智感能启迪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做一个诚实的人;美感能鼓舞学生注重个人本质力量的展示,塑造心灵美、行为举止美和仪表风度美的和谐统一。第四,要有出众的气质和令人倾慕、讨人喜欢的性格,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心理和审美感受,更能增强教育主体的亲和力。

2.努力构建终身德育体系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将不再是教育过程的顶点,也不是终点,而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及实践领域中的不断探索,终身教育作为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第一,德性的发展与学习作为一种精神性活动是永远不会完结的,而且是永远不断更新的,唯有通过个体终身的努力追求方能达成道德的完善与超越。人的德性发展的连续性和无限性,揭示了人的道德发展及终身道德教育的必然性。第二,成年人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德性修养,但仍肩负着终身德育的神圣使命。一是由于成人的人生阅历的优势并不必然对应着高水平的道德境界。二是因为成人接受终身教育不但是自身德性的完善,尤其重要的是成人还承担着引领、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德性养成的历史责任。由此可见,成人接受终生的德育更加必要。第三,终身教育寓含着道德教育的要素,如果剔除了道德教育的成分就不成其为教育,舍弃了道德内涵的终身教育就会因蜕变为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而使其残缺不全,就会诱使人们错解终身教育的本旨。第四,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现象或称弃德现象,如政治信念动摇,信仰危机;缺乏理想,价值观错位;社会公德失范,组织纪律性较差等。可以认为,这种弃德现象已程度不同地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呈现出来,由于过分注重职业性、专业性而遮蔽了道德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这已造成了终身教育的残缺。因此,我们提出应努力构建终身德育体系。这不仅能够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而且能充分彰显成人高等教育的伦理价值。

收稿日期:2006—02—08

标签:;  ;  ;  

论成人高等教育的伦理视角_终身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