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龙里县人民医院儿科;贵州龙里551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外感发热患者实施中药直肠滴入联合推拿按摩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外感发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56例给予西药内服治疗,观察组56例则给予中药直肠滴入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恢复情况、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起效时间、退热时间及平均病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西药治疗,对小儿外感发热者给予中药直肠滴入联合推拿按摩在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中药直肠滴入;推拿按摩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226-01
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病,以发热伴随咳嗽、打喷嚏等为主要表现[1],若未及时降温,患儿会出现因体温持续异常升高导致的抽搐甚至昏迷情况,对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关键在与早期快速退热,缓解临床症状[2]。本病治疗多以降温及抗感染药物内服或静脉滴注治疗为主,但本病患儿年龄较小,口服给药及静脉滴注的难度较大,且伴随的毒副反应较难完全避免,临床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普遍不高。我院近半年来开展了中药直肠滴注联合推拿按摩治疗,收效显著,现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就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外感发热患者112例,其中男69例,女43例,年龄7个月~5岁,平均(3.26±0.74)岁,入院体温37.7~39.6℃,平均(38.64±0.38)℃。纳入标准:均符合小儿外感发热的相关诊断标准[3];家属就相关治疗方案及此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贫血者、免疫功能异常者、入院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者、治疗依从性差者。根据患儿入院编号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给药,体温低于38.5℃者给予内服利巴韦林颗粒,高于38.5℃者联合给予内服布洛芬混悬液,根据患儿年龄、体质指数进行给药剂量调整。
1.2.2、观察组:给予中药直肠滴入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其中中药方剂配伍为生石膏20g、银花10g、连翘10g、蒲公英10g、芦根10g、黄芩10g、荆芥10g、竹茹8g、陈皮8g、丹皮8g、防风8g、柴胡6g为一剂,加水300ml左右浓煎至100ml备用,根据患儿年龄酌情给量,1岁以下患儿给药剂量为10-15ml,1-2岁15-20ml,3-5岁25-35ml,每日早晚2次直肠滴入给药,给药前须加温至35℃左右,并嘱患儿排大便,联合头面部及手部等穴位的推拿按摩,主要手法包括开天门、推坎宫、按揉太阳、推三关、清天河水、退六腑、揉按合谷、清肺经、捏四缝、揉按风池、大椎捏痧、揉肺俞、按揉腹部、揉三阴交、捏脊等,每穴各200-300次,捏脊是从大椎穴到长强穴,捻3次,提1次,共3遍。
1.3、观察指标
1.3.1、症状体征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退热时间及平均病程进行观察统计。
1.3.2、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正常水平且不回升,临床症状消失即为治愈;体温恢复正常伴随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即为有效;体温未恢复甚至升高,临床症状体征为改善甚至加重即为无效[4]。
1.4、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症状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起效时间、退热时间及平均病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小儿外感发热是由外邪入侵导致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因患儿年龄较小,机体耐受力及免疫力较低,因而本病的诊疗手段须以安全性为首要考虑因素。中药直肠滴入属传统中医外治疗法,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中药配伍制成汤剂,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使得药物被大肠吸收,通过经脉及血液运行传导至全身,达到提高药物吸收率、起效速度快的目的[5]。而中医传统推拿按摩手法,通过对相关腧穴及经络进行刺激,能够达到活血散热、疏风解表的目的,二者联合,疗效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示中药直肠滴入联合推拿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与传统西药治疗相比,能够显著减小少治疗起效及退热时间,缩短病程,两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及94.64%,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外感发热患者实施中药直肠滴入联合推拿按摩治疗效果确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李丽芬.布洛芬混悬液配合小儿推拿对小儿退热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8):1191-1193.
[2]秦晓非.化裁银翘散直肠注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5):83-84.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8-116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35.
[5]王恩杰.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单纯食积发热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2):221-222.
论文作者:谌治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外感论文; 直肠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中药论文; 滴入论文; 症状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