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简便运算成为孩子的自我需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便论文,需求论文,自我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能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四则运算律或运算性质,往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顺序,使算式简便易算.它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侧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单纯地将简便运算和计算相联系,并通过大量程式化的训练以期达到熟练的程度.结果,学生只会条件反射似地运用定律去做题,对数据的敏感性不强,不善于观察思考,缺少对简便运算的自我需求.以下学生与家长的对话,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学生:360÷(9×8)=360÷72=5.
家长:还能怎么算?
学生:360÷(9×8)=360÷9÷8=40÷8=5.
家长:你觉得哪种算法简便?
学生:当然是第二种!
家长:那你为什么不用简便的方法算?
学生:老师说,题目中没有简便运算的要求,不能用简便运算!
家长:那你看到这道算式时,第一个反应是想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当然是第二种!……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发现,有的教师为了防止运算规律给四则混合运算带来负迁移,所以以牺牲部分孩子的发展来保全班级整体对于运算顺序“铁”的遵守!这种机械的要求,其短期效果明显: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只有规定,没有变数,因此学生只要按章办事,计算正确率非常“高”.然而从长效来看,这种教学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长此以往,孩子对数据的敏感性、尝试的兴趣乃至创造力还会保持良好吗?
为什么不顺着孩子的感觉去引导,去启发,而任凭他丧失简便运算的良好感觉?要不要简便运算,应是孩子的一种自我需求和能力的体现.简便运算的意识要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渗透,简便运算的能力和策略要在一道道算式的尝试和练习中累积,水到渠成,水滴石穿,这是个过程,而不只是一个阶段.
一、在运算律教学前适当渗透
简便运算是拓展学生运算思路,提高运算速度,发展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意义理解的有效途径,在各年级教学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在教学运算律之前适当渗透,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多样化算法中呈现的最真实的想法与最自然的理解,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比较与优化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基本经验.这种萌芽状态的学习体验,必将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
【案例1】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12×28”时,孩子们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呈现:
①10×28=280,2×28=56,280+56=336;②20×12=240,8×12=96,240+96=336;③4×28=112,112×3=336;④12×4=48,48×7=336;⑤4×3×4×7=16×3×7=48×7=336.
解法①②以口算实现了笔算的算理呈现,便于知识的迁移、沟通;同时利用乘法的意义,初步实现了对乘法分配律的尝试与运用.解法③④⑤则以另一种思路尝试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孩子面临新问题,勇敢大胆地使用转化的策略,将新知的学习转化成旧知的综合运用.
一定程度的“自由”是创造的策源地,学生感悟的多种算法虽然是朴素的、易懂的,却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产生于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我们无需告诉学生太多,挖掘太深,只需让他们充分交流,充分感悟体验就可以了,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体验和感受积累越多,对运算律和简便计算方法的领悟也就越丰富和深刻,而这正是后续学习中对所经历的数学活动及过程,对所用的数学方法、策略,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注重渗透,那么当学生正式学习运算律时,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会涌现出许多的储备经验来同化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使新知的学习变得轻松、灵活和深刻.
二、依托生活经验理解提炼
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是学生理解简便计算方法及其算理的出发点.借助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去“发现问题—举例验证—归纳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体会和认识简便运算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自觉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运算及其算理的经验支撑,又能使解决问题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案例2】在四年级“运算律”的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两道题:
(1)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解决问题:某电器商场第一季度共卖出446台电视机,其中一月份卖出183台,二月份卖出146台,三月份卖出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决)
两道题有着相同的知识点,所不同的是第(2)题有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解答得心应手,全班基本没有出错;而第(1)题需要对类似第(2)题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概括,学生不易自觉联想、抽象归纳并加以应用.因此,第(1)题出现上述错误(见图1)的孩子较多.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在随后的教学中,第一步,利用第(2)题学生所积累的感性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和同伴讨论,进行对比、提炼,最后形成数学模型:a-b-c=a-(b+c);第二步,出示765-(65+118)○765-65-118,请学生进行算式的大小比较并说明理由;第三步,擦掉右面部分,只留765-(65+118),请学生独立计算;第四步,对学生的两种计算过程进行比较:①765-(65+118)=765-65-118,②765-(65+118)=765-118-65,哪种计算过程更简便,为什么;第五步,请学生对765-(65+118)=765-65+118进行辨析,回顾整个过程,谈谈学习收获.
依托生活情境,对运算定律进行探究;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激发学生对“简算”的自发需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以上三点是简便运算的教学要求和要点,也是学生体验简算重要性的根本渠道.
对于教材上运算律部分的教学,同样要重视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感悟.学生借助问题情境和生活经验,就容易理解运算定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出来的运算定律,就容易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在引导中培养简算意识
对于简便运算,在有些学生的意识里好像只有计算题要用简便运算(而且还是那些题目上写着用简便运算的计算题),其他地方若是没有明确的要求,也就基本用不上了.学生没有体会到简便运算的应用价值,自然也就不会产生简便运算的需要.其实,在日常教学中,还是有许多教学契机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简便运算的价值.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体验简算的好处,使学生产生“我需要简便运算”的心理需求并获得“我能简便运算”的愉悦体验.
【案例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学过第七单元“运算律”后是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至“想想做做1”,待思路整理清楚,学生进入计算阶段.
168÷6×15=28×15=420(本).
正当孩子们埋头苦算时,却有一个孩子早早地举起了手,原来他是这样算的:168÷6×15=28×15=4×15×7=60×7=420(本).
真为这个孩子感到自豪!可惜的是,上课老师并没有理会这个孩子早早举起的小手,最后把计算结果简单核对就一笔带过了.来自这个孩子的简便运算的价值在教师的熟视无睹下悄然流逝了!
【案例4】在五年级“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中,当其他孩子计算以下算式时,小Z和小Y却有另辟蹊径的好办法!
1.展示小Z的算法:
5.23×4+4.77÷0.25
=5.23×4+(4.77×4)÷(0.25×4)
=5.23×4+4.77×4
=(5.23+4.77)×4
=10×4
师:看懂了吗?哪里看不懂?
生1:(4.77×4)÷(0.25×4)什么意思?
生2:利用商不变规律,把4.77和0.25同时扩大4倍,商不变.
生3:(4.77×4)÷(025×4)=(4.77×4)÷1=4.77×4,这样就巧妙地将4.77÷0.25转化为4.77×4.
生4:转化后的算式“5.23×4+4.77×4”的积里都包含相同的因数4,就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了!
师:为什么要把除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怎样实现转化?实现转化的依据是什么?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展示小Y的算法:
5.23×4+4.77÷0.25
=5.23×4+4.77×(1÷0.25)
=5.23×4+4.77×4
=(5.23+4.77)×4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多好的一个感觉,只不过小Y利用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实现了对简便运算关键性的转化!
在案例3中,如果老师对“168÷6×15=28×15=4×15×7”能及时呈现,请孩子比对、评价,相信孩子们是马上能体会到简便运算的好处的.受此启发和激励,其他孩子也会激发起简便运算的愿望.若长此以往加以引导和启发,相信孩子们慢慢地就能培养起简便运算的意识,而这种数学意识,正是他们良好数学素养的极佳体现.案例4中,教师则很好地利用了来自学生自身的生成资源,小心呵护着孩子们的简算意识,通过组织针对性的课堂互动,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简便运算的好处,而且让孩子掌握了方法,积累了简便运算的经验,开阔和提升了思维.
有些教学资源若不留心收集就会稍纵即逝,老师能否认识到这些资源的核心价值,能否挖掘利用,能否不露痕迹地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最小的素材引发学生最大的思考?这首先需要教师自己要有这个意识——简便运算不仅要使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能力.只有抓住平时的点滴契机,引导学生感悟简便运算的方法,感受到简便运算的价值和好处,那么通过一定量的积累,学生方能产生质变,才能主动、自觉地形成简算意识.这样,当学生从课本的教学中走向平时的计算,从课堂走向生活时,才能提取到所学的简算方法,达到自动化运用的阶段.
简便运算其实并不简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知识.教师要借助对运算律的理解比较和优化计算方法,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励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