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70年-中国共产党“培养什么人”的战略抉择论文

立德树人70年-中国共产党“培养什么人”的战略抉择论文

立德树人70年
——中国共产党“培养什么人”的战略抉择*

王树荫

[关键词] 新中国;立德树人;教育方针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年辉煌历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立德树人对社会进步、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发挥了“生命线”作用。站起来要有强健骨骼,富起来要有精神支撑,强起来要有政治灵魂,立德树人概念、立德树人之德的具体内容、立德树人之人的目标要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述,党的教育方针也在发展变化,但新中国70年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培养目标是一以贯之的,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年辉煌历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和教育目标、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可持续发展与长治久安,内在地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属性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立德树人概念、立德树人之德的具体内容、立德树人之人的目标要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述,站起来要有强健骨骼,富起来要有精神支撑,强起来要有政治灵魂,党的教育方针也在发展变化,但新中国70年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培养目标是一以贯之的,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一、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站起来要有强健骨骼,培养有 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站起来要有强健骨骼,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劳动者和接班人。国家和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主要矛盾以及由此确立的国家发展战略,决定了新中国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的根本属性和基本指向。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 ④⑤⑥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6、226、351、226页。 这一经典表述和重要思想,成为新中国70年教育方针发展演变的基本遵循。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劳动者等关键词和核心素养,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培养什么人”的战略构想。

蛋白多糖(Proteoglycan) 又称黏多糖,为基质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分子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蛋白多糖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但在某些植物的特定部位,蛋白多糖相对集中,可从枸杞籽、山药的根茎、桑叶、菌类的子实体等中提取。蛋白多糖在动物体内也有广泛存在。动植物原料不同、提取方法不同、精制方法不同等都会影响蛋白多糖的结构和分子量,性能也有很大变化。如山药蛋白多糖中蛋白质的质量比例约14%,而香菇蛋白多糖中蛋白质的比例可达50%~60%。可溶性蛋白多糖(Soluble proteoglycan)是指能溶于水的蛋白多糖。

(一)有社会主义觉悟

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服务是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个统治阶级总是按照自己的阶级利益制定教育方针、确定教育目标、安排教育内容,使教育为本阶级利益服务。有社会主义觉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德”的核心表达,也是培养什么人的政治思想要求。强调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觉悟”,是彻底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也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必然选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开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成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夙夜考量的战略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新民主主义教育中也包含着社会主义因素。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66页。 1950年2月,青年团中央第一次学校工作会议指出:“学校思想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5页。 1957年,毛泽东针对一部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理想等偏向,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5) ④⑤⑥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6、226、351、226页。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教育首先要解决红与专的关系问题,在“红”的素质方面,要求具有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政治方向,具有愿意为社会主义献身的政治品质,强调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6) ④⑤⑥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6、226、351、226页。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7) ④⑤⑥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6、226、351、226页。

为了培养大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政治课,强调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方针要体现政治层面的要求,保证教育教学的政治方向。毛泽东指出:“大学、中学都要求加强思想、政治领导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消减课程,要恢复中学方面的政治课,取消宪法课,要编新的思想、政治课本,要下决心从党政两系统抽调几批得力而又适宜于做学校工作的干部去大、中学校工作,要赋予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以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14页。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在一切学校中,必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指出“轻视政治思想工作和拒绝在学校中设政治课,不论用什么借口,都是错误的”。(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26页。

2.1.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茅苍术和北苍术对照药材各0.8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二)德智体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过很多经典论述,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他们为改造社会、培养人才提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强调:“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0页。 列宁认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18) 《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63页。 毛泽东指出:中国几千年来,都是教育脱离劳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必须与劳动相结合,“这是一个基本原则”。(19)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396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党和国家制定一系列规则、守则、章程等,规定了德智体的具体内涵。如:1952年教育部颁发《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学暂行规程(草案)》,1955年教育部发布《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1956年高等教育部颁发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规定“小学教育的宗旨是根据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和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育方法,给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自觉的、积极的成员。小学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1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55、56、168页。 “中学教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青年一代,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全面的发展,以便为升入高等学校或参加建设工作打好基础。中学应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15)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55、56、168页。 “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适应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就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身体健康、忠实于祖国、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准备随时保卫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1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55、56、168页。

(三)社会主义劳动者

中国共产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由来已久。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认识到“三育并重”的重要性,1916年12月9日在《致黎锦熙信》中指出:“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10) 《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第59页。 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希望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24页。 1954年1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学教育会议,强调当前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以国家总路线的精神教育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全面发展的新人。1957年6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今后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84页。 1958年8月,毛泽东指出:“儿童时期需要发展身体,这种发展要是健全的。儿童时期需要发展共产主义的情操、风格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就是我们时代的德育。”“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13)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98、399页。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一个发展过程。2006年,我们党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8月29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5)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再次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4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617页。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但没有提“立德树人”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4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7页。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确立和进入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表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化与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党和国家实行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改革。毛泽东指出:“一九五八年,改革了教育制度,实行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这是一件大事。”(22)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640页。 1958年4月、6月,党中央分两段在北京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工作,讨论教育方针和教育改革等重要问题。1961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高教六十条”)、1963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教五十条”)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小教四十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纠正了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后来异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只推崇体力劳动,忽视脑力劳动,以单纯的体力劳动代替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及“教育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的极端做法,则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二、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富起来要有精神支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1976年10月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性,“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事实上停止,标志着动乱年代的结束,一个新阶段的开始。1977年10月,国务院决定恢复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掀起了中国教育改革大潮,教育事业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1990年解决人民温饱问题,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富起来要有精神支撑,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培养什么人”的战略选择。

(一)“三个面向”的“四有新人”

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教育事业和各类人才的大断裂,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道德文明、文化知识、组织纪律等都成为问题。汲取“文化大革命”教训、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人才培养新目标,开创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新时期。邓小平指出:“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23)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4页。 结束“文化大革命”、迈向新的征程,中国开始面向世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昂首阔步走向未来。纠正错误的教育观、人才观,实施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方针和人才战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提出和具体内容有一个变化过程。1980年5月26日,邓小平首次以“四有”格式对青少年提出期望和要求,在为《中国少年报》《辅导员》的题词中写道,“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2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39页。 12月25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25) 1982年7月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第一次以“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界定社会主义新人:强调要“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26)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9、408页。 这一提法后被写入中共十二大报告和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邓小平对教育本质和价值导向又有了新的思考。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7)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110页。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强调:“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28)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5、110页。

2.2.3措施组成主要包括沟头跌水、沟底植物水道、沟坡植物防护和沟岸防护林等多种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应优先布设植物措施,不能直接布设但通过工程修整后可用植物措施的也优先选用;因地制宜选取适宜的植物种类及苗木;对于植物措施难以有效防控的沟段,辅以工程措施。

中俄界江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成于中俄两国交界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凸显着当地所独有的地域特征与生态风貌。这种在历史中积淀形成的客观存在的区域色彩与特征十分鲜明。作为世界两个重要国家边界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俄界岛黑瞎子岛、中俄界湖兴凯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珍宝岛和中国陆域版图的两极:北极北极村和东极乌苏镇、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要塞以及我国独有的鄂伦春、赫哲族民族风情、北大荒文化等旅游资源均地域特征明显,具有不可复制性和高度的垄断性。

坚持“四个统一”和“五个成为”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3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0页。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6) 《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63页。 党和国家、教育部制定了系列重要文件,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如: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月国家教委发布《关于正式颁发中学德育大纲的通知》、3月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1月国家教委颁布试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及1998年8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6月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2001年6月公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

(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和要求?江泽民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个成为”等加以阐述。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希望全国青年坚持“学好科学文化与加强自身思想修养”“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于祖国”“实现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33) 《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24-125页。 从此,“四个统一”成为党和国家重要文件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在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上希望青年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3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0页。 “五个成为”在激励青年奋进前行和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基本准则和重要遵循的作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立德树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回答培养什么人的战略问题,强调德智体美并列、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1999年以前,德智体、德智体美甚至德智体美劳有交替使用的情况,1999年以后,德智体美基本上替代了德智体,四者并举成为基本遵循和主流话语。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指出: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2)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2页。 1999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都将德智体美四者并列,“德智体美”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核心素养。

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党和国家制定系列法律法规,实施各项规章制度。1978—1982年,教育部相继颁发和修订颁布《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高等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1982年10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指出: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革命理想、讲革命道德、守革命纪律、有文化的又红又专的人才,有必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29) 教育部社科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2页。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3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88页。 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12页。 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中共中央名义为中小学德育工作颁发的第一个文件,对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科学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7) 《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20页。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38) 《胡锦涛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42页。 党和国家制定了人才培养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文件,实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战略决策。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2006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三)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定义3(节点的生命区间lifespan)节点的生命区间是这个节点的所有入边和出边的有效时间的并集的最大集合。在只有(s,p,o)[start,end]一条数据的情况下,lf[start,end]就是节点s和节点o的生命区间。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基本方略的基础上,将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1年,江泽民首次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所追求的目标,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39)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4页。 党的十七大把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到党的指导思想的核心地位,并确认了以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胡锦涛强调:“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40)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4月25日。

如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中央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时代内容。2005年,胡锦涛指出:“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造就一代新人作出贡献。”(4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40、645、179-180。 党中央强调,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4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40、645、179-180。 坚持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4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40、645、179-18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起来要有政治灵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进强起来的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44)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 强起来要有政治灵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培养什么人”的战略回应。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中国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针对有些青年人以为社会主义社会什么都好,可以不费力气享受幸福生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毛泽东告诫青年们,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20)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26页。 党中央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就是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而不是旧社会的只专不红,脱离生产劳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第425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青年学生的劳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突出了立德树人在教育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习近平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48)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这些重要论述,抓住了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提供了立德树人的目标指引。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制定、修订系列重要文件,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如:教育部2014年12月修订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12月修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2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6月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引导和精心培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49)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50)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中国教育年鉴(2015)》,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036页。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确立,既回应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也契合了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内在需求。

(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就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梦成为青少年追逐伟大梦想和教育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2016年9月,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强调:“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51)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时代新人的概念,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5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2、70页。 这是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在新时代的新要求。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人民日报》2019年7月9日。

习近平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核心素养给予明确指向,对时代新人寄予殷切期望,希望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70页。 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不能价值中立、去政治化,不能培养“精日”“哈韩”“崇美”分子。习近平强调:“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55)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56) 《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人民日报》2017年10月31日。

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与培育功能。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5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58)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培养时代新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希望广大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59)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天文学家早就开始怀疑,银河系中心可能也在发生类似的事儿,一大标志就是那个区域里有一个名为人马座A*的明亮射电源。然而,银河系中心为尘埃所笼罩,这就导致我们无法通过传统的天文学观测手段看到这个天体。

(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次出现在领导人讲话和相关文件中。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领袖、国家教育方针和权威文件,一直没有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德智体美并列,而是将劳动教育单列、单独出文件加以强调和重视。将德智体美劳并列作为党的教育方针,是习近平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习近平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0)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习近平确立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并对“五育”内容作了更加丰富的阐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培养什么人的育人目标更加明确具体、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进入新的境界。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五育并举,二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包含五育并举,五育并举才是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德”与立德树人的“德”含义相同,包括政治、道德、法律三个方面,或者说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素养。习近平提出的“六个下功夫”和“三要”是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精当诠释,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以及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辩证关系等早已形成共识。习近平强调,新时代劳动者“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6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7页。 这是对劳动概念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辩证关系的科学阐述。

李霞是在含沙射影地指责景花厂挖大发厂的人。我有点心虚。我想起阿花的狡辩之词,便有了底气。我不卑不亢地说,李课长说得对,到底是自由竞争还是在恶意猎取,谁说了都不算,如果有空,劳课长大驾去景花厂看看便知道了。我站了起来,比画着双手说,大厂有大厂的强势,小厂有小厂的优越,人才流动完全取决于员工的就业取向,决不是可以人为逆转的。李课长既然提到了自由竞争,我不妨说句实话,大发厂的优势在于工资待遇高,景花厂的优势在于工作环境好,团队精神强。如果景花厂没有优势,即使用绳子捆住员工的手脚,他们还是要跑的。

长久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过于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阶段性教学成果的有效检测,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程度。但是,如果只关注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就会导致“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不利于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良好的学习结果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是取得良好学习结果的必要保证。

为了切实推进立德树人伟大事业,党和国家制定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量文件,也有“体、美、劳”专门性文件出台。如:2014年1月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6月教育部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2015年7月教育部等《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9年4月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6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推进教育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不断茁壮成长。

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培养什么人”作出了正确的战略抉择,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紧密围绕党和国家战略目标、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人的全面发展价值旨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Cultivating Ethics and Talents for 70 Year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 “Cultivating People ”

Wang Shuyin

(School of Marxis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Key words ]New China; Cultivating Ethics and Talents; education policy

[Abstrac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gone through 70 years of glorious history. From standing up to becoming rich and strong, cultivating ethics and talents has played a lifeline role in social progres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o stand up need to have strong bones, to be rich need spiritual support, and to be strong need a political soul.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virtues of cultivating ethics and talent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ethics and talent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is also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However, the core connotation and training goal of cultivating ethics and talents in the 70 years of the new China is consistent. It is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nd insist on using the cultivating people as a fundamental task to solv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cultivating ethics and talent for what and how to cultivate ethics and talents.

[作者简介] 王树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北京 100875)。

*本文系2017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项目号:17 ZDA005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李文苓]

标签:;  ;  ;  ;  

立德树人70年-中国共产党“培养什么人”的战略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