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与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控制论文,途径论文,现场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场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与途径
一、对程序性环节的控制方法
程序性环节在控制的时候,一定要
严格地遵照审计法和行政法规定的程
序、法定的时限操作,不允许出现任何差
错和简化。程序性环节包括审计通知、审
前公告、审计承诺书、审计证据的要件等
方面的控制。审计通知、审前公告的时
间、送达、回执等一定要按相关法律规定
的时间送达和发布,需要法定人员签字
的一定要由法定人员签字。审计证据要
由出证人签字盖章,声像证据要载明出
处时间,并由相关人员签字。
二、对审计检查工作的控制方法
首先要确定审计风险控制水平。审
计风险控制水平应参照审计对象的资产
存量规模、内部控制风险水平及被审计
单位的信用水平和可用审计成本最高限
额四项指标确定,对于资金存量规模非
常大的审计对象,分析性复核测试的起
点就要高一些。否则,无法保证按审计计
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但这也不是
绝对的,对有的审计对象,由于其内部控
制制度不完善或在运行中各环节都不能
发挥作用,而且在既往的审计史上已经
发现其做出的承诺是缺乏信用的,分析
性复核的起点应该低一些。
(一)审计组人员分工控制。这是一
项比较微妙的控制管理工作,需要参照
审计项目的规模、技术含量、审计人员的
专业结构和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等多项
参数,灵活地运用分工控制方法。如对一
个省的电力系统进行审计,作为一个规
模比较大的审计项目,需要动员很多处
室并从下级审计机关抽调相当力量才能
完成的一个审计项目,在人员管理上可
以采取多种方法,一个是采用平行分工
原则,即按电力行政管理体制,每一个电
管局设一个审计组。这样分工的好处是
各组工作对象的业务复杂程度接近,经
济活动、财务支出的类型大致相同,发现
的不合理、不合法违纪行为的特点、规模
也比较接近,便于指挥机构考核各组的
工作进度和工作成果。二是按专业对象
进行分工的控制原则。也就是按电力业
务管理体制划分审计小组,即按发电、变
电、供电、管理环节把审计人员分成若干
个小组。这样划分的好处便于发挥专业
人员的长处,有利于发掘出那些利用专
业特点,隐藏在深层次的违纪问题,同时
由于专业技能的反复应用,更有利用熟
能生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按会计核算年度分工的控制方法。它适用于审计时
限跨越多个会计年度,审计组成员业务
能力参差不齐或有个别人责任心不够强
的情况。这样分工的好处是由审计组长
或委派业务比较强的同志对中间的一个
会计年度进行把关,有利于提挈业务嫩
的、敦促责任心差的同志提高审计质
量。四是按资金走向分工的控制方法,如
企业审计则可以按着资金从供应到生产
再到销售三个环节划分成三个组,这样做
的好处是审计小组的划分与企业的经营
管理工作吻合,便于审计人员熟悉审计环
境,吃透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务。五是按
银行开设账户划分审计任务的控制方
法。比较适用于有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
从资金预算管理方式划分,我国现行的行
政事业单位可分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
种类型,除极少数全额单位没有预算外收
入外,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开设了预算
内账户和预算外账户,有的甚至开设多个
预算外账户。在审计时为了明确责任,提
高质量,最好是按被审计单位在银行开设
的账户划分审计小组。这有利于审计组的
同志理清各类资金的来龙去脉,划清各类
资金的运用渠道。六是按会计账户划分任
务的控制方法。这是根据复式计账原理设
置的现场质量控制方法。对于企业会计来
说企业的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审
计组长通过资产账户的审计所掌握的情
况,则可掌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审
计方面相对应的一些情况。对于行政事
业单位来说,查清预算内暂存、暂付和预
算外暂存、暂付四个账户,则可掌控预算
内外各账户违纪资金的迹向。
(二)建立审计中期复核制度。在工
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专门的质检监督部
门是必不可少的机构,在第三产业运行
中监督机制也是在不断地完备,如金融
系统的稽核部门,电子通讯系统的技术
监督服务台。其对提高本行业的服务质
量和规范化服务都起到一定作用,审计
作为一种技术性、个性化操作比较强的
行业,在检查过程中稍有疏忽或大意,即
可能出现职业判断上的失误和差错,另
外长时间的连续审计也能造成人精神
上、视觉上的疲劳,也容易造成意外失误
和差错。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
失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本
文认为是否可以借鉴工业生产过程中的
质量检验监督的机制,在现场检查工作
完成50%之后,按着一定比例,由审计小组的同志互相抽查核对已经完成的检查
项目,互查的比例也不宜太高,一般为已
完审计工作的5%左右即可。
(三)审计证据质量的控制。审计证
据是审计结论的支持要件,是审计现场
检查工作的结晶,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
中工作做的再多,如不能取得有效的证
据,那辛勤的汗水也将付诸东流,有时甚
至还能引起行政争议或诉讼。控制审计
证据的质量一般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审计证据的要件必须齐备,有法律
效率的审计证据应该具有出据人本人的
签字、时间和证明事项发生的时间、地
点、用途、资金来源。有原始凭证的要附
原始凭据的复印件,对以单位名义出据
的,需加盖公章。二是要注意审计证据必
须与所证明的事件事实相符,特别是多
份证据证明一个较大事件时,首先要保
证各个证据与证明事件的必然联系,其
次要复查各个分证据的汇总金额、数量
与所证明的事件相符。三是要复核审计
小组所完成的检查结果和拟定的结论是
否做到事事都有足够的证据做支持。也
就是说审计证据总体与审计结果要一一
对应,这里边即包括在审计中发现的问
题也包括审计小组对被审计单位工作业
绩的肯定,都应该有审计证据支持。四是
要注意所采集的证据与审计结论的关联
度要紧密。审计证据既是审计人员辛劳
工作的结晶,又是需要付出相当审计成
本才能取得的成果。在审计中每天接触
到的信息很多,但能够收录到审计报告
或作为审计结论的资料还是有限的,在
审计过程中哪些信息能够作为审计结果
的支持证据,哪些信息不能成为审计结
论中的支持证据,是需要审计人员很好
把握的一件事情,它既是一个动态的变
化的需要灵活掌握的事情,又是检验审
计干部政策水平的标尺。与审计报告、结
论无关的证据收集多了,不但耗时费力,
增加审计成本,同时也容易把审计人员
的情绪搞厌倦了,因此审计组长或主审
人员应该在现场及时进行控制和把关。
避免搜集无效、无用证据而浪费了审计
人员的宝贵时间。
(四)定期召开现场审计人员通气
会,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审计项目虽然有
大有小,但仅安排一个人到现场进行就
地审计的项目是不存在的。一般的审计
项目,均需要几个人或几个小组的审计
干部分头进行审计,他们在审计中难免遇到各
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从账上无法定性,
需要到外地进行调查的,有的是需要函
证的,有的是牵扯到横向关系的事情,有
的是涉及其他人或其他组检查的内容,
有的是审计人员一时不好把握,需要向
领导请示汇报的,有的是关系重大案情,
需要司法机关采取配合行动的等等,都
需要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各审计小组和各
位审计人员之间及时进行沟通,相互通
气,这样即可做到以信息共享,加快审计
人员对审计客体的了解,也可以避免有
些同志在枝枝蔓蔓上纠缠,走更多的弯
(五)建立重大审计事项及时报告制
度。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在审计过
程中发现较深层次的问题和重大违法违
纪问题的概率越来越多,尤其是金融行
业和一些涉外部门发生的严重违纪案件
和诈骗案件,对方的反侦察和采取极端
手段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不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保全证据或对相关人采取必要
的控制手段,有可能遗误破案良机,或给
相关人留下串供、出逃的空当。因此有必
要建立重大审计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当
审计人员发现重大案件的可疑线索后,应当及时向审计组长反映,审计组长接
到报告后,应尽快报告主管领导采取相
应的控制措施。
(六)坚持履行被审计单位承诺制。
尽管承诺制的可信任程度曾受到过严重
的非议,但本文认为,被审单位所做的承
诺虽不可信,但其毕竟还是审计干部自
我保护的措施。以被审计单位隐匿不入
账的账外资金为例,审计人员检查账外
资金的方法尽管很多,但能否适用特定
的审计对象,确实没有人敢打保票。在审
计过程中,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不存在
账外账的承诺本身就是对审计人员未查
出账外资金行为的一种保护。但也并不
是说在审计中应盲目地相信被审计单位
的承诺,承诺只是我们审计过程中有利
于审计人员的一种保护手段。接到承诺
以后该怎样查还要怎样查,不能因为有
了承诺就放松审计,这是审计工作中必
须坚持的原则。
(七)加强审计日记的记录和检查。
审计日记是现场审计活动的写真,是审
计人员工作的文字记录。审计人员写日
记的过程无疑是对自己工作的反省和总
结过程,不记日记的时候审计人员每一
天干啥没干啥容易疏忽,有时连续几天工作没进展也未必介意。但每天填写审
计日记则不同了,审计人员连续工作一
段时间,拿不出可记日记的东西,无论是
哪一个人心里也不会踏实。所以说记审
计日记在审计中具有控制作用。第一,记
审计日记是一个自省自控的过程。第二,
审计日记将成为审计组组长检查审计方
案执行情况,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和手段。一般来讲,审计日记不需要审
核,但审计组长可以抽查,审计组长通过
检查审计日记,能够及时了解审计人员
是否按时完成审计实施方案分派的审计
任务,采用的审计步骤和方法是否恰当,
得出的审计结论是否正确。第三,审计日
记有利于审计机关考核审计人员工作业
绩,落实审计质量责任制。如果有人对过
去的审计结论提出异议,也可以比较方
便地追溯原案的审计、定性、结论、处理
等各环节的责任人员。既能规范审计人
员慎重负责地处理现场审计中的每一项
工作,又便于追究有争议案件的历史责
任。第四,当出现审计责任时,审计人员
可以通过日记证明自己的审计质量,这
样就能够分清责任,有效地保护自己。
标签:审计证据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方法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