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塔是斜拉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须对此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对某斜拉桥塔柱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塔柱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望给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字:塔柱施工技术;路桥工程;应用
1 工程概况
某斜拉桥主桥全长490m,为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26+238+126m,主塔由下塔柱、上塔柱及横梁组成,上塔柱、横梁均为单箱单室截面,下塔柱为实心截面,材料采用C50混凝土,承台顶高程为+6.000m,塔顶高程为+75.415m,塔高69.415m,下塔柱高31.415m,上塔柱30m。
主塔总体施工节段划分示意图
2 施工的准备情况
塔柱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设计单位要与施工团单位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针对塔柱各部位施工工序进行技术交底,针对存在的分歧和不同意见展开磋商,在塔柱的施工方案最终确定时必须得到双方的一致意见,然后应综合塔柱施工方案,搭建完备的组织架构,备足设备与材料,为主塔施工提供技术和材料保障。
3主塔施工工艺
3.1 下塔柱施工
浇筑塔座混凝土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后进行下塔柱施工,下塔柱内外模均采用翻模施工工艺,模板安装前,应先安装劲性骨架,绑扎安装钢筋,劲性骨架及主筋与塔座预埋钢筋按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下塔柱混凝土分6节段浇筑,单节段最大C50混凝土方量138m3,采用拌和船搅拌、地泵输送,泵管布料入仓的方式进行浇筑。
3.2上塔柱施工
根据施工节段划分,整个塔柱从+45.415m~+75.415m节段划分为上塔柱,上塔柱划分为5个施工节段,单个施工节段高6m,利用3套定形模板进行翻模施工,施工方式与下塔柱相同。上塔柱横桥向宽200cm,纵桥向宽500cm,斜拉索锚固在主塔锚固区塔柱内壁的锯齿块上。上塔柱混凝土浇筑与下塔柱类似,分5节段浇筑。但应特别注意在上塔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索道管锚固区位置应加强振捣,确保该处混凝土振捣密实,避免在张拉工序中发生锚固区混凝土破裂造成张拉质量安全事故。同时,振捣时应注意避免振捣棒直接接触索道管等,避免受力发生偏位、破损漏浆等现象。
3.3上横梁施工
采用牛腿支架体系对横梁进行施工,为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侧模板和底模采用定形钢模板,内模板采用木模板。上横梁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与塔柱相同,由于采用一次浇筑成型方式,因此内模顶板上预先设置振捣孔。
3.4 劲性骨架施工
为满足下塔柱高空施工过程中塔柱施工导向、钢筋定位、模板固定的需要,同时方便测量放线,塔柱施工时需设置劲性骨架。为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劲性骨架预先在加工场将小断面桁架加工成型,再运至现场由塔吊进行安装,劲性骨架的吊装重量应控制在塔吊吊装重量以内,现场安装程序主要分为劲性骨架的接长与初定位、劲性骨架水平连接精确定位两步。
3.5 主塔钢筋施工
钢筋下料、制作在加工场地进行,钢筋加工完毕后,按照钢筋型号分类摆放整齐,挂上标识牌注明,以便于检查、转运。现场钢筋需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且应做好除锈工作,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
3.6 混凝土浇筑
主塔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工艺,软管布料,串筒入仓,施工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混凝土输送泵设在靠近塔柱位置,混凝土通过运输车泵送至输送泵;(2)混凝土输送管随塔柱施工面上升而加长;(3)入仓混凝土按相关规范分层浇筑,并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4 质量控制
(1)采用钢尺测量、复核检查混凝土尺寸;对墩厚度控制采用设置模板内撑、紧固拉杆的方法予以限定。
(2)所有模板在使用以前都要进行彻底清理,并涂抹一层脱模剂。模板之间的接缝采用玻璃胶进行密封,以免发生漏浆。
(3)在每一节塔柱施工时,不用绝对标高作为模板控制参数,实测高程换算出对应位置宽度坐标后依此控制。在塔柱封顶施工时,采用全站仪对测法予以精确测量,确定封顶高程,并采用相应技术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4)采用全站仪对每节墩身进行坐标法放样控制墩身平面偏位误差。为避免日照引起墩身扭转的影响,施工放样和复核时应选择在日照影响最小时进行;为保证塔柱整体垂直度满足要求,模板垂直度校正时从模板顶口至塔柱根部整体校正。
(5)在分节浇筑的过程中,各节段间不能存在错台,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确保新、旧混凝土可以良好结合。
(6)塔身拆模之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方法为喷涂养护剂,同时用土工布进行围护,采取必要的保温及防风措施。
(7)严格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钢筋、模板、混凝土相关工序作业。
5结论
由于斜拉桥塔柱施工工序多、周期长,面临的施工环境多变万化,因此合理的施工工艺将能最大程度确保工程施工进度,本文矮塔斜拉桥塔柱施工采用大刚度劲性骨架翻模施工工艺,有效加快了钢筋绑扎速度,保证了模板安装精度及安装完成后在复杂环境下不变形,并通过将预埋在已浇筑混凝土内的劲性骨架接长定位钢筋、模板、索鞍,有效的保证了施工测量精度控制,从而确保了整个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参考文献:
[1]谢建民,肖备.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蒋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何培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模板论文; 骨架论文; 斜拉桥论文; 横梁论文; 锚固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