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波兰实验动画是欧洲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动画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关注。波兰作为一个饱受战乱的国家,二战后的实验动画作品中不可避免的蕴含着相当比重的悲剧色彩。而正是这种悲剧美学符号使波兰实验动画作品也被刻画的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实验动画的独特魅力。悲剧与命运相结合,显现出社会文化中蕴含的悲剧美学。
关键词:二战;悲剧美学;符号
一、波兰在二战中的遭遇
二战欧洲战场的战火是在波兰燃起的,各国历史记载到这一段都乐此不疲地描写波兰骑兵向德国坦克发起的自杀性冲击有多么徒劳,千篇一律地将波兰军队刻画成一群被部分蠢人指挥的一勇之夫。更严重的是,同属反法西斯阵营的一些主要成员国,不是直接参与对波兰的践踏和肢解,就是出于种种政治理由默认甚至纵容对波兰的不公正待遇。
而事实上祖国沦陷之后,波兰人遭遇了难以想象的灾难和痛苦。不论在德国还是苏联的占领区,占领者都有计划地对波兰进行文化灭绝。
数以万计的波兰人被迁徙到哈萨克斯坦人迹罕至的地区。那里“无边的草原犹如海浪般滚动,看不到一棵树木或灌木,一切是那样苍凉,难得有几只凄鸣的鸟从头顶飞过……这远离文明的荒凉之地……处处显现出贫困和荒蛮”,与此相比,流放犯人的西伯利亚还有“让他们熟悉的森林”和相对舒适的环境。在那里从事苦役的波兰人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十到十五,如果不是1941年德国对苏联的攻击,这些人也许很快就会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死亡殆尽。
而在沦陷的故土,波兰人的战斗更是可歌可泣,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协助起义的犹太人,在苏军兵临维斯杜拉河之际进行了英勇的华沙起义。但近在咫尺的苏军却隔岸观火,任其最终被德军所消灭,这也为苏联在波兰建立亲苏政府扫清了障碍。整个二战,波兰受的苦难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深重:牺牲了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平均每五个波兰人就有一人牺牲,比苏联的百分之十、中国的百分之七都高出许多。作为二战欧洲战场的开端之地,波兰历经了太多的苦难,遭受了太多的战火和暴政。
二、波兰实验动画短片中的悲剧符号
1.《天使的游戏》 Jeux des anges,Les 瓦莱利安·博罗夫奇克 Walerian Borowczyk (1964)
片头的字幕开门见山地交代出短片的背景,波兰集中营,一段昏暗的火车旅程结束后,我们来到了一个阴冷的建筑空间墙壁上到处是锯断的管道。我们并没有看到天使。但可以看到被锯掉的天使之翼,流出蓝色的液体。到处是被砍首的天使像,而有些渐渐变成变成白骨。掉下的音符,被打下鸟儿,无数被砍下头颅,又像枪又像水管的管道被扔进箱里的块,被拘束的赤裸的女性,以及一系列既有象征和暗示性质的行为似乎是要以隐晦羞涩的姿态述说黑暗恐怖的历史场景。
整部动画没有对白,声效的回音效果突出。神圣的配乐与景象形成强烈对比。片中运用了大量的照片拼贴,如:前进中的火车、集中营内冷硬的墙壁和天花板、管子里滴着黑水、穿插着天使坠落的翅膀,等等。惟一的人类是个穿靴的女囚,头上却一根头发也没有,全部被剃光了。波洛齐克没有画出任何的暴力,看了却让人不寒而栗。图画的堆积和心理暗示技巧被波洛齐克使用得炉火纯青,相对比平板的道德教化和借人物角色之口直接表述主题的方法来说,波洛齐克的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影片使波洛齐克则获得了更大的赞誉,有人认为他是战后最拥有艺术气息的动画导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控诉Apel》 赖斯扎德·杰可拉Ryszard Czekala(1971)
影片采用极特别的视角,非常又震撼力的画面:囚犯的光头,黑白条文的囚衣,和军官的帽子眼睛,这些部分足以说明问题,足以代替整体。以及黑暗的光线和森然的声音,使观众的心情阴暗如坠谷底,一如波兰的历史。影片中一共死了三批人,第一批是一个人,第一个违抗者。自杀。他需要最大的勇气以及最大决心,也必抱着必死的信念,驱策他的是绝望,或者是尊严,但此之前,毕竟也顺从了很久了。第二批是一群人,一群被暴力的欺压和死亡的鲜血刺激而反动的起义者。同是自杀,驱策他们的,是愤怒的情绪,是从众的趋向,和一定程度的尊严。有了理由,有了同行者,所以死的相当踊跃。第三批,又是一个人,屈从暴力者。他杀——违抗者死,弱从者亦死。他捡到的命,不是自己给的,而是运气给的。他若双膝跪下,以头伏地,请军官赐死,或许还换得一命。而正是他的轻贱使自己也走向了死亡。点名的过程中,集中营里的犯人无法忍耐屈辱,他们的反抗被血腥镇压,一个不留。动画的艺术表现力,这里被波兰人用来纪念他们的同胞。但短片手法之隐晦,恰恰也是对短片主题的讽刺。短片同时也展现出导演高超的表现技巧。黑白手绘高度黑暗的场景,更多是依靠景深和构图来i引导观众,并以写实的配音和声效描述情节。
从创作时间来看,作者想要表达的不止是纳粹和犹太人的事情,从波兰历史便可得知,作者试图隐晦的表现战后东欧诸国民众的处境,至于带军帽者,无疑是对所有独裁专政者的隐喻。准确的说,这部片子已经不仅仅是焦虑和反思了,更多的像是一种控死和抗议,其隐晦的风格通过贯彻全篇悲情符号展现的淋漓尽致。赖斯扎德·杰可拉并不像其他人的满面愁容和悲天悯人,他需要的是一个拳头,一个话筒,要大声骂,要用力砸。
三、动画创作中悲剧符号的应用。
1.主题构建悲剧美学元素。
论文从两部实验动画的角度出发,挖掘了片中的悲剧元素:充斥着阴郁、用生命诠释了具有毁灭性的“完美”,以“死亡”为结点,是真正的“完美之殇”。 溃、死亡、暴力、欲望等多种元素。悲剧所展示的人与世界、人与宇宙的冲突构成了悲剧的美学艺术。悲美所构筑艺术范畴使得在悲剧在崇高中走向死亡,也在崇高中获得永生。不管是《天使的游戏》亦或是《控诉》,创作者们旨在构建以份充斥这悲剧美,以死亡为大家来诠释所谓的“完美”。悲剧中人物的毁灭,使得影片笼罩在悲美的气氛之下,既充满象征色彩,用生命诠释了具有毁灭性的“完美”,以“死亡”为结点,是真正的“完美之殇”。 深藏无限的思考,可见创作者在影片主题的诉求及表达上的匠心独运。
2.波兰动画带来的悲剧美学思考
追求光明与黑暗的和谐,恶与美的平衡,这是一种崇高的追求,这种追求几乎使创作者引导着观众陷入疯狂的绝境,甚至将带向死神。可正印证了康德的一句话:崇高首先是一种生命力的阻滞,后伴随着的是生命力的勃发和肯定。 悲剧的定义有两类:一类是美的灭亡,另一类是丑的存在。悲美所构筑的艺术范畴使得悲剧在崇高中走向死亡,也在崇高中选择新生,就如物极必反的太极,集中营中难民的死亡,天使的残翅,昭示了光明的灭亡,美的毁灭源于它存在的社会矛盾性:完美是不可能存在的。波兰实验动画的创作者们,用生命诠释了具有毁灭性的“完美”,以“死亡”为结点,是真正的“完美之殇”。
结语
对于波兰艺术史来说,苦难成为一个独特而不竭的思想源泉。对于一般的艺术家来说,在生活中捕捉美并把它呈现于艺术作品中是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对于波兰的艺术家来说,这意味着艰苦的斗争。在他们的作品中,无论表现的是对生存本质的质疑,还是对政治的嘲讽,厚重而悲观的感情色彩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仍然是来自对于现实的冷静的认识,对于人的不完美的深刻的意识。这使艺术家对于人的不完美乃至丑陋有着异常清醒的意识,因而在这个层面上,波兰的动画艺术也就更为接近人性。波兰的动画艺术略带苦涩地凝视人的自身,成为世界动画艺术的长河中一个充满矛盾的独行者和先锋派。
参考文献
[1]波兰动画中反复嵌套模式的分析与启示 朱晨瑜
[2]波兰实验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 胡媛媛
[3]波兰实验动画 王艳.
论文作者:陈蜀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波兰论文; 悲剧论文; 动画论文; 波兰人论文; 的是论文; 艺术论文; 苏联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