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阅读是指人从文字、图片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而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过程,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通过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感知,使其对文章的含义、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非常良好的作用。
1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语文阅读能力是一种极好的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即能够处理文字与接收信息的能力。而且在人们生活当中,获取的信息大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比如阅读杂志、甲乙方签订的合同等,都需要人们通过阅读来理解相应的内容。因此,阅读能力对于人们的生活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让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在新课标改革的推行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还不太理想,函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2.1形式化教学方式
目前语文教学很多时候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授课,不少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做课件上,从而课件准备工作就变成了制作PPT。尽管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学习,并且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知识,但是如果制作PPT只是为了追求教学时髦、方便教学工作,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2.2阅读教学步骤机械化
目前部分学校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繁杂混乱的阅读文本分析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一篇美好的文章变得杂乱不堪,这就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感受文章中的语言魅力。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一篇小说时,并没有把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情境、人物性格等方面展现出来,而是将一个很形象化具体化的内容拆分成枯燥无味的文字符号灌输在学生的头脑里。如此,原本小说中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就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式教学,从而给学生留下的只是一堆没有丝毫意义的文字。
2.3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在部分地区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导致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仅仅为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的归纳和传授,而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很少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引导,缺乏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3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3.1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积累
文章是由文字与语句构成的,要想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就需要加强学生对阅读文字、词语、句子的积累。学习字词句是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学习完整篇文章后,便能很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此一来便会使语文阅读教学顺利推进。比如在对《童趣》这一篇文言文进行讲解时,可以事先让学生做好相应的阅读准备工作,让学生对字词句有一定的了解,而后教师再着重对关键的字词句进行相应的解释,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虚实词、倒装结构,并让学生做好这些内容的积累,最后再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很好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开展游戏活动、问题抢答、创设情境等。例如在对契诃夫的《变色龙》这一篇文章进行讲解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变色龙相关的影片,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变色龙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换自己体色的能力,从而联想到小说中主人公的行为做法,来切实感受到主人公的特点,从而明白主人公身上可怜、可悲之处,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而不会是之前那样只觉得好笑。
3.3依照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在阅读理解能力这一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学生有着很好的天赋,而有的学生则天分不足,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因材施教。如此一来,对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就能很好地引导他们,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而对于理解能力不好的学生则需要细讲,让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文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语文阅读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进行分析,例如,多数的初中生更习惯阅读课外文章、小说、杂志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课外多读一些经典的文学小说,如《骆驼祥子》、《哈姆雷特》等,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提高自控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沉浸到文章当中,提高其阅读的效率和效果。
3.5转变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的问题。其次,教师要转变以往阅读的任务性,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分小组阅读、分角色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摘抄,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3.6读写结合,切实提升综合能力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为了贯彻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作用,改变传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实现二者的高效结合,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课文,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基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借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事物进行分析,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写作训练。
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支撑宽阔海洋、高广天空的责任则需我们教师来承担。通过“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仍需广大初中语文一线教师不断的交流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光学.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2016(12):181.
[2]沈玲玲.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天地,2015(2):62-63.
[3]李桃.探究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85-86.
[4]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LJ}.教育导刊,2010.
[5]党凤玲.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
论文作者:秦啟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学生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文章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