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讨论论文_张志利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讨论论文_张志利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3

摘要: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仅是工程建筑能够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所以,我们在追求高效、高质量的工程建筑时必须时刻加强对工程技术和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有针对性的对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改善,任何不健全的施工技术手段都有可能成为整个工程的安全隐患,为了防范企业只为了追求利润而采用不良技术手段进行施工,所以加强对施工技术和现场的管理是保证国家民生工程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

引言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水平的施工技术和有效地施工管理可以进一步让施工质量得到保障,从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相关建筑单位,需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整个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够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所以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不断引进新的技术,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讲,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必备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形式能够保证水利水电施工的质量,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等,其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材料配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水泥、沙、石子和水四种主要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配合比设计就是合理的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用量。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来讲,混凝土材料是主要施工材料之一,这种施工材料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讲也是必备材料之一。对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以及配比都需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为根据,对混凝土进行详细具体的研究分析,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尤其是混凝土中的水热化情况、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以及应用手段等,更是配比的重要条件,所以一定要保证混凝土配比符合相关条件,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真正应用效果。对于混凝土配比来讲,涉及到一些基本要求:(1)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2)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要求;(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1.2、模板施工

泄水闸混凝土模板使用的是多卡悬臂模板,以便于快速施工。对于闸墩墩头、墩尾及牛腿等部位,使用的是按照施工设计曲线加工的定型组合钢模板,以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与光滑度。大坝面板及泄槽段的溢流堰面和挑流鼻坎,使用的是有轨拉模,使用镘尺,做好收浆液抹光。对于模板的安装有以下几点要求:(1)尽量采用新钢模板、木模板,接触混凝土的一侧必须清理干净并打磨成光面。在安装前应均匀的涂刷脱模剂。(2)安装完成的模板必须支撑牢固,位置、标高、几何尺寸、垂直度、平整度要符合《模板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模板施工工艺:弹出模板位置线→粘贴海绵条→安装模板→安装对拉螺栓→安装斜撑→紧固对拉螺栓→调整模板平整度、垂直度。模板的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自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先拆部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原则。

1.3、混凝土浇筑

(1)施工准备。为仓面准备高频振捣器、电源、防雨布、混凝土运输车等,夜间还需要准备足够亮度的照明灯具。合理按照浇筑作业人员,来负责各项工作,比如瓦工、钢筋工、木工、下料工和振捣工等。(2)铺料。对于基础面和老混凝土面,在混凝土入仓前,要铺水泥砂浆,厚度为2-3cm,注意强度要高于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按照不产生初凝为标准,做好基层覆盖。当混凝土入仓后,使用振捣器平仓。严禁使用振捣器拖拽混凝土,应按照混凝土平仓相关规范,做好相应的处理。(3)振捣。混凝土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振动浇筑,混凝土浇筑后必须振捣密实,振捣器要快插慢拔,上下略为抽动,使混凝土振动均匀,插入点要均匀排列,顺序进行,不能有遗漏。移动距离不得大于振捣器作业半径的1.5倍,并控制在30~40cm,每一振动点的振动时间控制在15~30秒之间,表现为混凝土不冒出气泡和开始泛浆为准。振动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5cm,以便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在整个混凝土振捣作业中,振捣器不得碰触钢筋,模板和各种埋件,并组织好木工、钢筋工及时配合振捣工对混凝土浇筑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现场施工的管理策略

2.1、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设计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重点阐明重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程进度安排,劳动力组织、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以便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施工前,先审核好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内容。在进行施工管理时,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熟知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关键点,掌握每一环节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环节中的差异。若发现和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地方,要提出方便施工的合理化建议,并及时的改正。

2.2、施工质量管理应得到强化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是关键。对现场进行管理指导,就是为了提高施工的质量,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工程安全有效的进行。首先是施工工艺,应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案。施工工艺管理的选择,需要将施工的具体流程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其次是施工材料的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原材料是质量的根本,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的同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达标。

2.3、科学管理施工现场

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施工的流程,可以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比方说现场考勤制度、质量监测制度等,保障工程施工的有效性、规范性以及及时性。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熟悉施工图纸,甚至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合理的做好施工组织计划,保障工程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此外,施工人员的能力也和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要对其加强教育培训,成立高水平的施工队伍,从而满足施工的实际需要,提升管理施工现场的水平。还可以通过编制的形式来管理建筑工程,在不耽误进度的基础上保障施工质量。

2.4、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建筑施工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施工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应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好,定期组织安全教育,进行安全考核。在工程的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程的安全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做好安全的宣传工作,施工企业要做好,明确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严谨性,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在工程实际操作中的技术水平,确保在工程施工期间不疏忽不出错。同时掌握好预防的安全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将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上去,才能切实将施工安全落实到位。

2.5、对施工的总体质量进行科学管理

目前,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进行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升施工质量。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应当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是对施工技术的管理,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方案应当据实际情况而定,所以在展开施工工艺管理时,必须深入分析施工技术。其次是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若要保障施工的质量,就必须选用上等合适的材料,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来确保材料达标。

结束语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建筑工程的总体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各大建筑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特点,一定要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组织设计、施工以及质检等众多环节,所以必须根据具体的施工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对策进行探究,对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建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242.

[2]唐雷.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25-26.

[3]刘旭东.试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J].江西建材,2015,(23):273+275.

[4]韩爱东,韩亚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门窗,2015,(01):57-58.

[5]杨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煤炭技术,2012,(08):237-238.

论文作者:张志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讨论论文_张志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