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论文_岳晓菊

四川省邛崃市中医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 探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86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行增加风险管理,对比护理管理效果。结果风险管理组护理纠纷投诉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组风险发生率2.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风险护理管理,能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纠纷,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环境不断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各大科室开展,提高了护理质量[1]。护理工作与病人接触机会最多,要直接面对患者,且具有连续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因此在工作中相对风险概率较大,护理风险管理是对已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积极、科学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性,该模式是新时期下医院在急诊护理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2],它是集体组织预先对所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86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4例,女82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将他们分为两组,观察组93例,男49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41.33岁,平均病程为1.9年,其中急诊儿科为15例,急诊妇科为17例,急诊外科24例,急诊内科26例,急诊五官科为11例。对照组93例,男55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41.42岁,平均病程为2.1年。其中急诊儿科为14例,急诊妇科为19例,急诊外科28例,急诊内科23例,急诊五官科为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在知情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全面风险评估

入院时、出科时两个阶段从日常生活功能、皮肤完整性、跌倒/坠床危险因子、管路滑脱四个方面评估护理风险[3]。

1.2.2 强化风险评估和告知制度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存在高风险患者告知其及家属防范风险的注意事项,签署安全告知书,悬挂警示牌,使用防护用具等,贯彻落实有效的风险护理管理措施。

1.2.3 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护理人员作为医疗服务的主题,要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其鉴别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每位小组成员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积极预防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1.2.4 注重细节管理和环节控制

将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患者的护理过程,在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加强对重点患者、重点时间、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等方面的管理,合理排班,确保各班护理安全。

1.2.5 护理风险报告和处理

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完善规范各项护理流程,查找护理过程中风险点,制定风险预案。挑选1名综合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及时整理高风险病例,每周、每月定期总结分析,并及时修订风险预案,同时制定风险护理实施后效果评价标准,评估效果并上报主管部门,定期督查指导[4]。

1.3观察及评价

统计调查期间护理纠纷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记录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输液反应、坠床、药物过敏、交叉感染、烫伤、摔倒和自杀等,计算风险发生率。风险发生率=意外次数之和/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笔者将所得的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险管理组护理纠纷投诉率分别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已在医疗界达成共识。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包括责任、服务、技术、心理,以及制度、管理等等,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直接或间接的风险[7],这既增加医院、医护人员的经济负担,又可能导致医患纠纷,甚至发生法律、人身风险。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应作为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避免或减少治疗期间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等受到伤害,保障医疗服务安全[5]。

风险护理管理能有效识别、评估、处理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有组织的、系统的消除或者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改善护患关系,节约医疗成本,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安全[6]。在实施过程中,成立风险护理管理小组,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护理人员从减少或者预防意外发生为目的,主动服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护理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护理风险管理中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另外,护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虑,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针对我院急诊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验证,对186例急诊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结合,其结果显示,风险管理组患者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就诊过程中风险管理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余新颖,马琳.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9-90.

[2]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3):223-224.

[3]陈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624-2625.

[4]郑云华.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36-37.

[5]魏红.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7):513-513,514.

[6]彭露,黄桂桂.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3,(27):106-106.

论文作者:岳晓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论文_岳晓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