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特点论文_1李晓晓,2张笑笑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的特点。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6月某院接收的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参与检查的非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48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进行了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的RBC、WBC、PLT、HGB各指标水平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MCV与MCH两个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检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的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检验特点表现为,红细胞MCV与MCH水平可能会异常升高,且肾脏功能的相关指标水平也可能升高。

关键词: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检验;特点;

免疫性肝炎疾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肝脏疾病,该病的各项临床表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并无显著差异,其临床表现多为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等,也与患者本身的体质有关,一般患者年龄较大,体内营养的摄入供应不上,病毒容易感染机体继而发病。该病在发病初期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且发病周期相对较慢,加之该病早期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致使该病在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易发生漏诊的现象,以致于耽误患者疾病的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使其疾病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或者低肝纤维化,病情恶化,导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基于此,为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检验特点进行了分析,详情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参与检查的非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4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64~82岁,平均年龄(73.65±3.74)岁;对照组年龄14~57岁,平均年龄(27.94±4.72)岁。除年龄具有显著差异外,两组的其他一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进行了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受检者均应用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工作组2008年突出简化分析系统来诊断,诊断内容包括自身抗体、IgG、肝炎病毒存在与否、组织学表现等。评分6~7分的受检者,可诊断为疑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而评分高于7分的可直接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若表现比较复杂的受检者,采用1999年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工作组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在实施治疗前,评分大于15分的,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评分为10~15分的受检者诊断为疑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对于实施治疗后,得分仍大于17分的,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肝炎,12~17分的诊断为是疑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1.3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并计算两组受检者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水平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水平;观察受检者的肾脏功能指标(Cr、Cys-c、Urea)的变化以及抗核抗体阳性率与抗可溶性抗原(ENA)阳性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标准差(xˉ±s)(xˉ±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受检者的血细胞指标情况

两组受检者的RBC、WBC、PLT、HGB各指标的水平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MCV与MCH两个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转氨酶水平高,血液中检测到自身抗体,属于肝脏实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相关调查,10~30岁、50~70岁两个年龄段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高发期。对于老年性患者来说,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者肝硬化,要特别关注是否发生自身免疫性肝炎。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机体的各项器官、组织功能逐渐下降,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也随之上升,且免疫性疾病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类型、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般无明显症状,患者多因肝功能检查异常而就诊并确诊疾病,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呕血和(或)黑便等临床表现就诊,且患者可能合并患有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1型糖尿病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更大的影响。临床在诊断该病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多项指标的检查,根据相应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确诊,结合我院此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的结果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而谷丙转氨酶则明显低于对比组,同时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与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对比则无明显的差异(P>0.05),提示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可作为指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疾病进展的指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初步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

3.1自身免疫性肝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

随着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的深入发现,老年患者因亚健康合并多种疾病,再加上多重用药很容易出现肝功能受损,因药物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炎,使诊断复杂。本次研究中,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检验特点,以此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近年来,随着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的深入,对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特点的研究也要以分析为主,对我院收治自身免疫性患者根据老年人群与非老年人群区分分组研究,根据不同组别年龄段差异导致的不同检验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为肝实质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10-30岁的人群,在50-70岁人群中也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老年人群当并发此类疾病时,诊断难度较大,所以,对老年人群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对实施临床检验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在临床的表现可以作为临床检验的指标依据。老年人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有些老年人群还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下,再加上患者和家属恐惧肝穿刺检验,患者不愿意配合穿刺治疗,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逐年上升,再加上老年人自身多重疾病、多重耐药等因素影响,导致肝功能损伤情况加剧,导致诊断复杂化。

3.2自身免疫性肝炎老年患者的发病机理。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为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使肝实质出现炎性反应,临床表现出血清自身抗体阳性、免疫抑制治疗应答等,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致病理组织,汇管区会有大量的浆细胞浸润,使相邻肝实质受到侵袭,出现界板炎症。由于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会发病于各个年龄段,尤其是女性患者会比男性发病率高。研究中对隐匿性肝损伤发病机制已经得到了医学理论解释,及时诊治能缓解患者的病情,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检验时,应准确把握相关生化指标变化,重点观察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并通过与正常标准进行对比以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从而为临床尽快确诊与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雷鸣.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36):162-163.

[2]李胜斌.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家庭医药,2018(11):112.

论文作者:1李晓晓,2张笑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特点论文_1李晓晓,2张笑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